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71篇 |
免费 | 1218篇 |
国内免费 | 76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0篇 |
儿科学 | 257篇 |
妇产科学 | 173篇 |
基础医学 | 1078篇 |
口腔科学 | 230篇 |
临床医学 | 3112篇 |
内科学 | 2060篇 |
皮肤病学 | 237篇 |
神经病学 | 461篇 |
特种医学 | 101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0篇 |
外科学 | 1622篇 |
综合类 | 7238篇 |
预防医学 | 2857篇 |
眼科学 | 249篇 |
药学 | 2651篇 |
28篇 | |
中国医学 | 2848篇 |
肿瘤学 | 6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0篇 |
2023年 | 433篇 |
2022年 | 563篇 |
2021年 | 640篇 |
2020年 | 487篇 |
2019年 | 443篇 |
2018年 | 408篇 |
2017年 | 308篇 |
2016年 | 413篇 |
2015年 | 369篇 |
2014年 | 1123篇 |
2013年 | 788篇 |
2012年 | 967篇 |
2011年 | 1023篇 |
2010年 | 969篇 |
2009年 | 1076篇 |
2008年 | 929篇 |
2007年 | 1216篇 |
2006年 | 1211篇 |
2005年 | 1284篇 |
2004年 | 1244篇 |
2003年 | 1066篇 |
2002年 | 709篇 |
2001年 | 844篇 |
2000年 | 937篇 |
1999年 | 933篇 |
1998年 | 741篇 |
1997年 | 792篇 |
1996年 | 788篇 |
1995年 | 767篇 |
1994年 | 586篇 |
1993年 | 425篇 |
1992年 | 444篇 |
1991年 | 395篇 |
1990年 | 325篇 |
1989年 | 254篇 |
1988年 | 121篇 |
1987年 | 112篇 |
1986年 | 101篇 |
1985年 | 101篇 |
1984年 | 72篇 |
1983年 | 81篇 |
1982年 | 66篇 |
1981年 | 62篇 |
1980年 | 52篇 |
1979年 | 31篇 |
1978年 | 12篇 |
1965年 | 6篇 |
1960年 | 10篇 |
1957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分析晚期卵巢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治疗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治疗的60例已被确诊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实施新辅助化疗后,继续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分析新辅助化疗和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治疗效果,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生存期的相关因素.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患者KPS评分、血红蛋白量、血清清蛋白量、腹腔镜评分、原发肿瘤最大直径、腹水量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后,42例患者减瘤满意度良好.年龄、FIGO分期、减瘤满意度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患,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疗效,配合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还能够提升患者的减瘤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肾炎康复片联合布美他尼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界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口服布美他尼片,初始剂量0.5~2 mg/d,必要时间隔4~5 h可重复1次,每天最大剂量为10~2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肾炎康复片,2.4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头晕目眩、腰膝酸痛、面浮肢肿、食少纳呆、夜尿频多、疲倦乏力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和尿常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经治疗,治疗组头晕目眩、腰膝酸痛、面浮肢肿、食少纳呆、夜尿频多、疲倦乏力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24 h尿总蛋白(24 h Upro)、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肾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炎康复片联合布美他尼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促进相关症状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分析漯河市中心医院西城分院2019—2022年抗精神病药物的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漯河市中心医院西城分院2019—2022年抗精神病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排序比(B/A)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精神病药物的销售金额先增长后下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销售金额占比始终较高;DDDs呈逐年上涨趋势,阿立哌唑和奥氮平一直占据销售金额和DDDs的前2位;DDC值变化较大,奥氮平、氨磺必利等高价品种的DDC值下降明显,而一些低价品种DDC则略有上涨;氨磺必利、奥氮平和阿立哌唑的B/A值变动较大,2022年所有抗精神病药物B/A值均接近1。结论 该院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情况较为合理,临床治疗以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为主,特别是阿立哌唑和奥氮平,使用频度最高。氨磺必利和喹硫平用药频度增幅明显。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开发基于PiggyBac(PB)转座系统的电转染CAR-T细胞制备方法并鉴定其体外抗肿瘤功能。方法:采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制备T细胞,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CD19基因克隆到PB质粒(转座子)中后经电转染法将转座子和转座酶质粒导入激活的T细胞中,并测定其转染效率,最后运用流式细胞术及荧光素酶发光实验评估其对人Burkitt’s淋巴瘤Raji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电转染制备的CD19 CAR-T细胞转染效率较高(>60%),呈剂量依赖性,且CAR-T细胞相对于Pan-T细胞对Raji细胞杀伤能力显著(P<0.05)。结论:开发的PB转座系统的电转染方法可行,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能力,具备临床运用于CD19 CAR-T细胞制备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胃底腺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病理学特点,收集2018年8月—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并且术后病理提示为胃底腺型胃癌或胃泌酸腺腺瘤的7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评估患者临床特征、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病理资料和随访相关数据。7例患者病变均位于胃底部,均完成ESD治疗,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病理提示肿瘤细胞均起源于黏膜深层,具有浸润性生长模式,大部分肿瘤表面覆盖有正常的小凹上皮,4例患者肿瘤细胞浸润至黏膜下层,其中1例患者黏膜下浸润深度>500 μm(550 μm)。免疫组化提示MUC‑6均呈弥漫性阳性,提示肿瘤为主细胞来源,所有病例MUC‑2、MUC‑5AC、CDX‑2、CD10、CgA表达均为阴性。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2个月,术后溃疡愈合良好,未见病变复发。说明胃底腺型肿瘤有相对独特的生物学特性,ESD是治疗胃底腺型肿瘤首选的治疗方式。另外胃底腺型肿瘤组织学特点明确,可依靠免疫组化指标与其他胃部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目的 探讨利肺片联合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气雾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包括5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气雾剂,100 μ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利肺片,0.5 g/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痰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sTREM-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明显比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00%)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止咳时间、平喘时间、痰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VC、PEF、FEV1/FVC均明显升高(P<0.05);且以治疗组FVC、PEF、FEV1/FVC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的痰液中IL-6、CRP、sTREM-1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以治疗组痰液中IL-6、CRP、sTREM-1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利肺片联合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气雾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减轻肺部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通过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发作病因病机的分析,认为其病因为外邪或内伤引动肺络虚火,从阳化热,病机为“肺热”、“络瘀”;并结合其病因病机,探究归纳《温病条辨》中清络法和中药复方清络饮在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发作时的理论基础,为临床中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发作,改善患者症状提供新方法,为肺络病证治体系构建及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