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谈医德与医疗纠纷之因果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医疗职业道德是医务工作者对待患者、工作、专业等诸方面在医疗工作中的综合体现,是在社会主  相似文献   
42.
马丹丹  于岚 《山东医药》2010,50(45):92-93
根管治疗中根尖孔狭窄区遭到破坏,可增加残余炎症组织、根管冲洗液或充填材料突人根尖周组织的机会,造成根尖炎症。同时由于破坏了根管的天然密封性,也造成了根管充填后微渗漏的发生。2008年9—11月,我们采用体外实验,观察根尖狭窄区破坏对微渗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任昊  王英英  戈小虎  张利  于岚 《新疆医学》2008,38(12):13-16
目的:应用超声观察下肢浅静脉手术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的程度及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0例(70条下技)住院治疗的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术前经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深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同时行超声复查,比较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功能是否有改善及改善的程度。结果:本研究中下肢浅静脉手术后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总体改善率为65.7%,同时证明股浅静脉和胭静脉的瓣膜功能通过手术均得到了改善,且二者在改善的程度上没有差异。激光腔内闭合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深静脉反流的改善无差异。结论:超声证实下肢浅静脉手术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深静脉瓣膜功能。对于那些病程超过20年、术前检查发现股浅静脉和胭静脉同时存在倒流、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建议临床医师在术前即应该考虑到术后患者可能恢复情况不好而应该行深静脉瓣膜功能修复术。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与脑卒中危险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26例临床诊断为TIA的病人行头颅CT平扫,脑CT灌注和颈动脉血管成像。评价脑CT灌注成像的峰值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等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结果:26例TIA患者中,CTA显示颈动脉狭窄19例,轻度7例(37%),中度8例(42%),重度4例(21%);发现颈动脉斑块44处,其中混合性斑块9处,钙化性斑块22处,纤维性斑块7处,脂质性斑块6处。老年组钙化性斑块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在26例TIA患者中,21例头颅CT平扫正常,5例有腔隙性脑梗塞,其中多发2例。26例脑CTP检查,异常17例,正常9例,17例脑CTP异常患者患侧与对侧的平均TTP分别为(11.25±1.94)s和(8.64±0.96)s, 经配对t检验:t=9.418,P<0.01,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侧平均CBF、平均CBV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中3例发生脑梗塞。结论: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CT脑灌注成像结合CTA,不仅可以发现颈动脉有无狭窄及斑块的性质,还可以了解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组织的损害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方法 对26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行颈动脉MSCTA检查,将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其中8例进一步行颈动脉DSA检查.结果 26例TIA患者中19例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7例(37%),中度狭窄8例(42%),重度狭窄4例(21%);发现颈动脉斑块44处,其中混合性斑块9处,钙化性斑块22处,纤维性斑块7处,脂质性斑块6处.随访6个月中3例发生脑梗死.结论 MSCTA能很好地显示颈动脉管腔有无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对颈内动脉TIA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估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miR-21在胆管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在胆管癌发生过程中的功能。方法 利用Real-Time PCR与Northern Blot方法分别分析miR-21在胆管癌组织及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中的表达水平;选择特异抑制剂Anti-miR-21 敲低QBC939细胞内源性miR-21的表达,研究其对细胞增殖及凋亡表型的影响;利用萤光素酶双报告基因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筛选并鉴定miR-21的靶基因;根据靶基因的功能研究miR-21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表达分析显示, miR-21在胆管癌组织及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中表达均明显上调;细胞表型分析显示,QBC939转染Anti-miR-21后,细胞增殖被抑制,同时凋亡细胞增加明显;靶基因分析显示,miR-21可以抑制RECK的表达,并可以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QBC939细胞系的体外侵袭调控。结论 miR-21在胆管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上调,促进了胆管癌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凋亡;RECK是miR-21在胆管癌细胞中的靶基因,通过抑制其表达,miR-21增强了胆管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影响根管治疗术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42例根管治疗病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牙位、病因、治疗史、根充方法、根充情况、根尖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对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发现根尖周情况、根充情况、治疗史与根管治疗疗效明显相关,其余因素与疗效无关.结论 初次治疗的患牙、根尖周病变较轻和恰当填充的患者的治疗远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斯奇康)肌注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外擦治疗甲下疣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甲下疣患者应用肌内注射斯奇康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外擦;对照组58例应用冷冻治疗甲下疣。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67%,优于对照组72.41%(P<0.01);观察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肌肉注射斯奇康联合利巴韦林外擦治疗甲下疣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期138例正常早期妊娠孕妇做对照组。结果输卵管妊娠发生率占异位妊娠的96.5%,以壶腹部最多见,两侧别间发生概率相似。两组年龄、孕次、盆腔炎史、人工流产史、药物流产史、自然流产史、自然分娩史、剖宫产史、异位妊娠史及放置宫内节育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有盆腔炎史、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史是引发输卵管妊娠的高危因素,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分析胆囊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8例胆囊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诊断、治疗和预后.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情况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本组8例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均被误诊为原发性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3/8的患者CEA和GGT高于正常值,2/8的患者ALP高于正常值,1/8的患者ALT高于正常值,3/6的患者CA242高于正常值,4/7的患者CA19-9高于正常值,AST、TBil、DBil均在正常范围.根据肿瘤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肿瘤平均直径为(5 ±3)cm.5例患者出现肝门部、肝十二指肠韧带以及胰头后方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检查为胆囊腺鳞癌.8例患者随访至2011年4月,2例生存,无明显不适症状,生存时间为2~3个月;6例死亡,死因为肿瘤复发或转移,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4~13个月).结论 胆囊腺鳞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依靠术后病理检查.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改善患者预后的惟一有效手段,但总体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