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21.
边缘型人格障碍生物学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国外近几年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脑神经生物学改变的研究进展,包括电生物学、结构影像学、功能影像学和发病机制的探讨。并简单综述了BPD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2.
社交恐怖症的核心特征是患者恐惧社交场合,害怕与人交往、与人接触。简单地讲就是“怕人”。作为临床上最多见、青少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恐怖症,社交恐怖症不仅会给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更会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处于不利情形。  相似文献   
23.
强迫障碍患者的共病人格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患者共病轴Ⅱ人格障碍的情况。方法:对44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中OCD临床诊断标准的门诊和住院部患者,应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4版(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进行筛查。对筛查阳性者再用个性障碍晤谈手册(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rview,PDI-IV)做半定式查询确定其中的人格障碍患者。结果:36名患者PDQ+4筛查阳性,阳性率为82%。36名阳性患者中有32名OCD患者同时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共病率为73%(32/44),其中57%(25/44)的被试符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共病率最高的3种人格障碍为C组的强迫型(64%)、回避型(57%)和A组的偏执型(21%)。结论:强迫障碍有较高的人格障碍共病率,其中共病率最高的为C组的强迫型和回避型。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违法劳教群体及其B群人格障碍患者章年期被虐待经历的情况。方法:先用PDQ+4筛查,再以PDI—IV对筛查的阳性被试做半定式查询确定B群人格障碍患者,然后用章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CTQ)测查所有被试的童年被虐待经历。结果:劳教人员B群人格障碍组的章年期躯体和情感虐待性经历较对照组严重(P〈0.05)。性虐待、躯体和情感忽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一步住反社会人格障碍组和对照组、其他人格障碍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发现五种形式的虐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违法人群中,多种人格障碍共病的个体童年期受到的虐待较非人格障碍者严重。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强迫障碍(OCD)患者共病轴障碍的情况。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44例OCD患者为被试,应用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半定试检查OCD患者共病轴障碍。结果 OCD与心境障碍的共病率为41%(18/44),OCD与其中的重性抑郁障碍(心境障碍的亚分类的一种)的共病率较高,为32%(14/44);OCD与其它的焦虑障碍共病率为27%(12/44),OCD与其中惊恐障碍伴/不伴广场恐怖(焦虑障碍的亚分类的一种)共病率较高,为11%(5/44)。结论 OCD可以与轴I障碍共病,其中OCD与重性抑郁障碍共病较常见,OCD与其它焦虑障碍的共病亦较常见。  相似文献   
26.
大一学生B群人格障碍者的防御方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群人格障碍大一学生的防御方式特点。方法:用PDQ 4问卷和PDI-Ⅳ晤谈手册从2826名一年级大学生中筛选出B群人格障碍阳性者26例,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对26例B群人格障碍大学生以及63名正常一年级大学生进行测试,对其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①2826名大学生中表演型、自恋型、边缘型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PDI晤谈阳性率分别为0·25%、0·50%、0·39%和0·11%。②B群人格障碍组的不成熟型防御机制以及理想化、伴无能之全能和隔离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18-7·03)(P<0·01)。结论:①B群人格障碍在大学生中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②B群人格障碍组的大学生较多的采用不成熟型和一些中间型的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2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身症状和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身症状水平和应对方式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 15 2名住院慢性乙肝病人用慢性肝病问卷 (CLDQ)、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医学应对问卷 (MCMQ)进行调查。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SCL - 90得分与常模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各因子与CLDQ各维度呈负相关 ,以SCL - 90总均分 0 .4 4为划界分将病人分成阳性组和阴性组 ,阳性组CLDQ各维度得分均低于阴性组。患者面对应对低于常模 ,回避和屈服应对高于常模 ,阳性组比阴性组患者更倾向于采用回避和屈服应对 ,这两种消极的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的心身症状及不良的应对方式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 ,要想通过心理干预减轻患者心身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重点应该放在改变不良应对方式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