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了解强迫障碍(OCD)与人格障碍共病患者的人格五因素(FFM)特征。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OCD患者,用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做定式检查,最终确诊44例患者为被试。用PDQ 4在44例被试中筛查,再用PDI-IV做半定式查询确定其中的人格障碍患者,用NEO-PI-R对所有被试做人格测查并与全国12个城市正常成人NEO-PI-R分比较。结果:44例OCD患者中有32例同时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共病率为72.7%。OCD与人格障碍共病组的FFM特征为高神经质(67.9±7.7),低外向性(39.0±10.3)、低顺同性(42.6±7.7)和低严谨性(39.3±12.4),开放性正常(45.6±8.8)。OCD不伴有人格障碍组除开放性维度(38.3±13.4)较低外,其余四个维度均正常。结论:OCD与人格障碍共病的患者除了高神经质、内向以及严谨性较差外,人际关系方面信任感、坦诚性和利他性也较低,体现了人格障碍患者核心的人格特征。OCD不伴有人格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兴趣狭窄,缺乏好奇心,不适应变化,保守等人格特质,却有较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受伤患者情绪障碍特点分析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是突发、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对家庭财产、人的生命和心理安全均构成极大威胁.许多幸存者亲历财产毁失、亲人死亡、个体受伤等惨烈场面后出现无助、紧张、恐惧、焦虑、抑郁和回避等应激反应,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处置,将对日后生活、工作造成更长远、严重的影响.笔者对38例地震受伤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行了调查评估,并实施心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B群人格障碍与童年期被虐待经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B群人格障碍与童年期被虐待经历的关系。方法:在3140名大学生和600名劳教人员中,用PDQ“和童年期创伤性经历问卷做筛查和问卷测查,用个性障碍晤谈手册(PDI-IV)做半定式查询。结果:3140名大学生和600名劳教人员中共确诊B群人格障碍患者117人,大学生38人,检出率1.21%,劳教人员79人,检出率13.17%。情感虐待、躯体虐待和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呈正相关(r值为0.16、0.27、0.20、0.31、0.24,P〈0.01)。情感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躯体忽视与边缘型人格障碍呈正相关(r值为0.16、0.16、0.23和0.12,P〈0.05)。性虐待与自恋型人格障碍正相关(r=0.15,P〈0.05)。躯体虐待进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回归方程(Wald卡方=9.29,P〈0.01);情感忽视进人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回归方程(Wald卡方=4.24,P〈0.05)。结论:躯体虐待是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情感忽视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强迫障碍(Obsessive-Com pu lsive D isorder,OCD)患者的发病与其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45例OCD患者为被试,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施测。另招募正常对照50例施测CTQ-SF。结果 OCD患者除情感虐待、性虐待外,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躯体虐待3因素进入Log istic回归方程。情感忽视(W ald卡方=13.473,P<0.001),躯体忽视(W ald卡方=4.602,P<0.05),躯体虐待(W ald卡方=9.977,P<0.05)。其中情感忽视(b=0.429,exp(b)=1.536)、躯体忽视(b=0.242,exp(b)=1.273)两因素的回归系数(b)均>0、比值比(OR)=exp(b)均>1,而躯体虐待(b=-0.559,exp(b)=0.572)的回归系数(b)<0、比值比(OR)=exp(b)<1。结论 OCD患者的童年期的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是OCD发病的危险因素,而躯体虐待则不是OCD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强迫障碍(OCD)共病轴I及其与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方法符合DSM-IV临床诊断标准的44例OCD患者为被试,应用DSM-IV-TR轴I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SCID-I/P)半定试检查OCD患者共病轴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的情况,确定共病轴I障碍患者。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测查OCD患者的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结果有25例OCD患者共病轴I心境障碍和或焦虑障碍。OCD共病轴I障碍除了情感虐待、躯体虐待、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外,只有性虐待(Waldχ2=4.036,P0.05)1个因子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其中性虐待b=1.813,exp(b)=6.131,exp(b)95%的C.I.为(1.045~35.960),性虐待因子的回归系数(b)0,比值比(OR)=exp(b)1。结论 OCD患者童年期的性虐待是OCD共病轴I心境障碍和或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强迫障碍与人格障碍共病及其与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强迫障碍(OCD)与人格障碍共病及其与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的关系.方法:符合DSM-Ⅳ临床诊断标准的44例OCD患者为被试,应用PDQ+4筛查,筛查阳性后再用PDI-Ⅳ做半定式查询确定其中的人格障碍患者.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TIQ-SF)测查OCD患者的童年期创伤性经历.结果:有32例OCD患者共病人格障碍.OCD与人格障碍共病除性虐待、情感忽视外,情感虐待(Wald x2=6.428,P<0.05)、躯体忽视(Wald X2=4.608,P<0.05)、躯体虐待(Wald x2=5.031,P<0.05)三因子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其中情感虐待(b=1.021,exp(b)=2.776)和躯体忽视(b=0.617,exp(b)=1.853)两因子的回归系数(b)均>0、比值比(OR)=exp(b)均>1,而躯体虐待(b=-1.435,exp(b)=0.238)的回归系数(b)<0、比值比(OR)=exp(b)<1.结论:童年期的情感虐待和躯体忽视是OCD与人格障碍共病的危险因素,而躯体虐待则可能不是OCD与人格障碍共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本期综合有关精神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稿件10篇,由10个单位18位作者所撰写.  相似文献   
18.
强迫性障碍神经生物学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障碍。美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OCD终生患病率为2.5%。过去认为强迫性神经症是观察潜意识的重要窗口,现在则认为OCD是一种典型的神经精神障碍,特定的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对其有作用。为了解OCD发病的确切机制,现将神经解剖学、神经化学和神经遗传学等方面资料进行整合复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90例,根据单纯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单纯进行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测试医学应对问卷(MCMQ),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应对方式的变化.结果 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MCMQ面对、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面对得分差别有显著意义,回避和屈服得分有极显著意义.对照组经过单纯药物治疗后,屈服维度得分并未改变.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0.
儿童期创伤问卷在中国高校大学生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目的:将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用于我国大学生人群,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以CTQ-SF对593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CTQ-SF大学生样本各量表的(除了躯体忽视量表外)重测相关为0.43-0.82,总分为0.71;分半信度系数经Spearman-Brown公式矫正所得的结果为0.45~0.70,总分为0.55;α系数为0.51~0.71,总分为0.60;大学生男女比较除了情绪虐待一项无差异外,其余各量表男生分数都显著高于女性(P<0.01);大学生样本在各项分数上都显著低于人格障碍样本(P <0.001)。对CTQ-SF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量表的五个因子模式符合原量表的理论构想。结论:在我国文化背景下将美国的儿童创伤问卷用于大学生群体,信度和效度尚好,有一定的适用性,但是躯体忽视量表的某些条目需做一定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