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53篇 |
免费 | 393篇 |
国内免费 | 37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篇 |
儿科学 | 186篇 |
妇产科学 | 47篇 |
基础医学 | 345篇 |
口腔科学 | 57篇 |
临床医学 | 989篇 |
内科学 | 764篇 |
皮肤病学 | 94篇 |
神经病学 | 138篇 |
特种医学 | 46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507篇 |
综合类 | 2462篇 |
预防医学 | 869篇 |
眼科学 | 46篇 |
药学 | 1110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1202篇 |
肿瘤学 | 2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152篇 |
2022年 | 172篇 |
2021年 | 193篇 |
2020年 | 145篇 |
2019年 | 168篇 |
2018年 | 193篇 |
2017年 | 135篇 |
2016年 | 150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421篇 |
2013年 | 371篇 |
2012年 | 390篇 |
2011年 | 380篇 |
2010年 | 380篇 |
2009年 | 415篇 |
2008年 | 399篇 |
2007年 | 331篇 |
2006年 | 381篇 |
2005年 | 333篇 |
2004年 | 354篇 |
2003年 | 394篇 |
2002年 | 325篇 |
2001年 | 253篇 |
2000年 | 275篇 |
1999年 | 310篇 |
1998年 | 254篇 |
1997年 | 271篇 |
1996年 | 280篇 |
1995年 | 230篇 |
1994年 | 206篇 |
1993年 | 170篇 |
1992年 | 152篇 |
1991年 | 134篇 |
1990年 | 135篇 |
1989年 | 101篇 |
1988年 | 44篇 |
1987年 | 47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44篇 |
1984年 | 42篇 |
1983年 | 32篇 |
1982年 | 33篇 |
1981年 | 28篇 |
1980年 | 27篇 |
1979年 | 9篇 |
1978年 | 12篇 |
1976年 | 7篇 |
1960年 | 9篇 |
1959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肝脏淋巴瘤CT和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对肝脏淋巴瘤CT及MRI表现的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肝脏淋巴瘤,其中霍奇金病(HD)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9例。2例原发性肝NHL分别为手术及穿刺证实,另22例在发病时或随访过程中肝脏出现占位性病变,治疗后肝脏病灶均有缩小或消失,以此推断淋巴瘤肝脏浸润。21例行CT扫描,8例行MRI扫描。结果:①病变表现形式:肝脏单发病灶8例(33%),多发病灶15例(63%),肝脏弥漫性浸润1例(4%)。②CT表现:平扫肝脏病变绝大多数呈低密度(13/14),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无明显强化(11/21)或仅表现为轻度强化(10/21)。③MRI表现:T_1WI肝脏所有病变均呈低信号,T_2WI大多数(6/8)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表现为无明显强化(3/8)或轻度强化(5/8)。④本组有6例血管穿过病灶或病灶沿血管浸润而血管本身无明显狭窄、包绕等受侵表现。结论:肝脏淋巴瘤多数平扫呈低密度或低信号(T_1WI),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大多数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病灶内有血管穿过或病灶沿血管浸润而血管本身无明显受侵可能具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分析肝脏病灶特点,肝脏淋巴瘤可以被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42.
多发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多发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动态增强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嗜铬细胞瘤9例,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Von Hippel-Lindau病1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并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术前经螺旋CT和多层螺旋CT平扫、动脉期(30s)和门脉期(70~80s)扫描。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或优维显,注射流率3ml/s。仔细复习CT扫描结果并与手术病理作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9例嗜铬细胞瘤共18个病灶中,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和肾细胞肾癌1例(Von Hippel-Lindau病),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并膀胱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良性病灶13个,恶性病灶5个。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15个,不规则形3个。直径3.2~13.7cm,平均5.6cm。病灶直径<5.0cm3个,5.0~10.0cm13个,>10cm2个。肿瘤实质成分平扫CT值为34.2~53.0HU,平均42.7HU;动脉期CT值63.7~91.5HU,平均80.7HU;门脉期CT值75.1~126.4HU,平均98.1HU。8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6个病灶中,6例两侧病灶大小、形态、密度、动态增强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相仿,2例两侧大小不同,坏死、囊变不同,但动态增强强化程度和强化方式相仿。结论:多发嗜铬细胞瘤包括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和脏器嗜铬细胞瘤,多位于双侧肾上腺,CT表现与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相仿,同一病例不同肿瘤的大小、形态、坏死囊变、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相仿,少数肿瘤大小不同,坏死囊变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伴失血性休克与应激性溃疡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收治的3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失血性休克分为两组,统计两组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情况,同时测定胃液和血液的pH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总共发生应激性溃疡79例(24.2%),其中45例为失血性休克,占失血性休克的39.8%(45/113),无休克发生时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15.9%,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伤后第2天血液中的pH值差异非常显著(P<0.01),第7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后第2天和第7天胃液中的pH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伴有失血性休克时更易发生应激性溃疡. 相似文献
144.
99Tcm-HL91乏氧显像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99Tcm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HL91)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8例经触诊或超声检查存在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进行99Tcm-HL91甲状腺早期(10 min)及延迟(4 h)平面显像,应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靶/非靶(T/N)比值并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患者均经手术或细针穿刺病理检查,其中21例为甲状腺癌,37例为甲状腺良性结节.99Tcm-HL91显像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7%,94.6%和91.4%,不同甲状腺癌病理类型的显像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78,P>0.05),但结节越大灵敏度越高.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早期及延迟相T/N比值分别为1.07±0.04,1.25±0.03和0.92±0.10,0.91±0.12,组间在10 min时T/N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0,P>0.05),4 h时T/N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5,P<0.001).结论 用99Tcm-HL91乏氧显像判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显像时间以4 h为佳.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分析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弓上分支及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DCTA)表现,探讨MDCTA在头臂型大动脉炎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临床已确诊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21例,行MDCTA,范围从主动脉弓到颅底颈动脉,注射流率4ml/s,有效层厚为1.3mm,获得的容积数据采用最大密度投影重组.将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弓上分支及颈动脉分段评价,采用NASCET标准判断颈动脉的狭窄程度.结果 21例大动脉炎中,左侧弓上分支及颈动脉段正常或轻度狭窄31段,中度狭窄32段,重度狭窄45段,闭塞16段,瘤样扩张2段.累及右侧依次为60,26,29,8,3段.弓上分支及颈动脉近心段病变发病率为57.1%,中远段为61.9%.动脉管壁厚度为1.2~4.1mm,平均3.2mm.其他征象包括管壁模糊47段,管壁环状强化35段,管壁不均匀强化23段,双环征12段.结论 头臂型Takayasu's动脉炎弓上分支及颈动脉狭窄比闭塞多见,闭塞比动脉瘤样扩张多见.其中,左侧颈总动脉受累的概率高于右侧,狭窄程度重于右侧.原始横断面图像可显示大动脉炎特有的管壁改变,准确显示病变范围以及判断病变是否活动. 相似文献
146.
新血管的形成和葡萄糖转运、糖酵解的增加是实体肿瘤的两个普遍特性 ,肿瘤的新血管形成及肿瘤对缺氧微环境的适应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及毁坏性密切相关。缺氧诱导因子 1 (hypoxiainduciblefactor 1 ,HIF 1 )能激活编码葡萄糖转运、糖酵解的酶基因及编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因的转录 ,在肿瘤对缺氧的适应及侵袭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HIF 1的转录活性被证明是通过HIF 1α亚基的表达来调节的〔1〕。后者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除与肿瘤的生长及转移有关外 ,还与缺血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充血性心力衰竭、梗塞等有关 ,近年来正逐步… 相似文献
147.
148.
脊柱胸腰段是腰椎和胸椎之间的转换点,躯干活动应力易集中于此;同时又是胸椎生理后突和腰椎牛理前突的两曲度衔接点,肩背负重应力集中于此;加上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 相似文献
149.
150.
神经内镜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并发症分析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ETV)的手术并发症原因,探讨其防治要点。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6年2月应用ETV连续治疗梗阻性脑积水55例的手术并发症,对ETV的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做了探讨。结果:54例患者ETV得以完成,术后50例患者恢复良好,脑积水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4例患者症状复发或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8例,发热15例,2例伴有脑膜刺激征为颅内感染,癫痫1例,硬膜外出血1例,头皮下积液8例。结论:熟悉三脑室底的解剖结构,选择合适的造瘘方法,并注意手术前后脑脊液动力学的变化,可以减少三脑室底造瘘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