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PKC在软脂酸(PA)诱导的肝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将DMEM培养基中含0.25mmol/L的软脂酸(PA组)与HepG2细胞共同培养24h,并设立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加入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 chloride(CC),胰岛素刺激后分光光度酶偶联速率法测定胞内糖异生限速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Western blot测定胞内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蛋白水平。结果PA组与Control组相比,基础及胰岛素刺激的PEPCK活性升高(P〈0.05);加入CC与否,Control组IRS-2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PA组中却无明显变化(P〉0.05),而PEPCK活性在Control组、PA组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细胞胰岛素抵抗时,糖异生的关键酶活性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信号蛋白异常改变,胰岛素信号转导PKC通路可能存在传导障碍。  相似文献   
42.
43.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酒精中毒,酒精中毒又可导致多种器官损害,其中以肝损害及大脑损害最为常见.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 500~2 000万人酗酒,其中约有10%~20%发生不同程度的酒精性肝病.  相似文献   
44.
游离脂肪酸引起肝细胞胰岛素抵抗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FFA)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引起胰岛素抵抗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含0.25 mmol/L的软脂酸(PA组)或100 nmol/L胰岛素(Ins组)与不含软脂酸和胰岛素(正常组)的DMEM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24 h,正常组和PA组中又分加与不加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Wort-mannin两个亚组,100 nmol/L胰岛素刺激后分别测定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细胞内的糖原含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及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蛋白水平.结果PA组和Ins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细胞内糖原含量显著减少(P<0.01);PA组胰岛素刺激的PEPCK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IRS-2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无论应用Wortmannin处理与否,PA组中的PEPCK活性及IRS-2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正常组中PEPCK活性及IRS-2蛋白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加0.25 mmol/L的软脂酸培养24 h后,肝细胞可能由于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产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可能与IRS-2及PI3K相关分子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45.
软脂酸诱导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游离脂肪酸(FFA)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产生胰岛素抵抗及其分子机理。方法 用含0.25mmol/L的软脂酸(软脂酸组)或100nmol/L胰岛素(高胰岛素组)的DMEM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再用100nmol/L胰岛素刺激后,测定其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细胞内的糖原含量以及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蛋白水甲。加入磷酯酰肌醇3激酶(P13K)的抑制剂wortmannin,再次检测IRS-2的蛋白水平。结果 软脂酸组和高胰岛素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细胞内糖原含量显著减少(P〈0.01)。软脂酸组胰岛素刺激的IRS2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wortmannin处理后,软脂酸组中的IR导2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正常细胞组中IRS-2蛋白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0.25mmol/L的软脂酸培养24h后,HepG2细胞可产生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存在障碍;P13K是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调节点,可能IRS-2和一些P13K相关分子缺陷与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肝胰岛素抵抗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6.
两种植物多糖干预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4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12只),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12只),枸杞多糖(LBP)治疗组和黄芪多糖(APS)治疗组。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组空腹三脂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HDL—C)、一氧化氨(NO)、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的含量,并根据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同时计算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G、LDL—C、ET-1、NO、CRP、MDA和AI明显升高(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较大;LBP组和APS组与模型组比较,TG、ET-1、NO、CRP、AI明显下降(P〈0.01),LDL—C有所下降,HDL-C浓度明显升高(P〈0.01),主动脉内膜粥样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1)。  相似文献   
47.
背景:目前,西药治疗糖尿病主要着眼于刺激已受损的胰岛β细胞加强分泌胰岛素,在保护受损的β细胞这方面,中药治疗尤为重要。 目的:观察枸杞多糖及其养阴活血复方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院。 材料:Wistar雄性大鼠70只,6周龄,体质量200g左右。 方法:实验于自2001—10/2002—04在河南科技大学动物房进行。70只大鼠分为两组,第1组10只,为正常对照组,第2组60只,为造模组,造模成功共30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链脲佐菌素模型组和复方治疗组、枸杞多糖治疗组各10只;每天9:00复方治疗组灌胃自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复方(黄芪、山药、葛根各30g,枸杞予、丹参、花粉、地骨皮各15g,当归、知母各12g,丹皮、五味子各10g,水蛭5g,山萸肉20g,等,中药由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房提供,按常规煎后浓缩至相当于生药3.0kg/L)60g/kg,枸杞多糖治疗组灌胃枸杞多糖(由本室从宁夏枸杞子中分离、纯化得到)0.5g/kg,链脲佐菌素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相当体积的生理盐水,共3周。测定各组在实验3周前后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并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取胰脏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一氧化氮、丙二醛浓度。 主要观察指标:正常组、链脲佐菌素组、复方组和枸杞多糖组治疗3周前后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各组治疗后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一氧化氮、丙二醛浓度。 结果:实验大鼠正常组10只,模型组入选造模成功者30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40只。①实验初,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空腹血糖均明显升高(t=16.51-10.07,P〈0.01),而空腹胰岛素水平和β细胞功能指数明显下降(t=13.64—100.99,P〈0.01).②实验3周后,复方治疗组、枸杞多糖组与链脲佐菌素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一氧化氮、丙二醛浓度、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明显下降(t=8.08-72.68,P〈0.01),而空腹胰岛素水平和β细胞功能指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上升(t=4.39—17.87,P〈0.05-0.01)。③复方治疗组的空腹血糖、丙二醛浓度、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一氧化氮浓度下降,空腹胰岛素及β细胞功能指数上升均显著优于枸杞多糖治疗组(P〈0.01)。 结论:枸杞多糖及益气养阴活血复方能使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空腹胰岛素及β细胞功能指数升高,血糖下降,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可能与提高胰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高浓度软脂酸(PA)诱导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机制及花生四烯酸(AA)对IR的防治作用。方法 (1)用高浓度软脂酸(PA)或10^-7mol/L高胰岛素(HI)培养HepG2细胞建立具有IR的细胞模型,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及细胞内糖原含量作为鉴定指标;(2)用Western blot检测胞内糖原合酶(GS)和蛋白激酶B(PKB)蛋白水平;(3)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抑制剂Wortmannin(WT)探讨其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4)观察AA是否对PA引起的IR有防治作用。结果 (1)0.20mmol/L PA或川培养HepG2细胞36h后,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极显著增高,细胞内糖原含量极显著减少;(2)高浓度PA使磷酸化的PKB(P-Ser473)蛋白水平显著减少,磷酸化的糖原合酶(P-Ser641 GS)蛋白水平极显著增加;(3)WT使对照组GS活性及胞内糖原含量极显著减少,HI组和PA组胞内糖原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各实验组PKB活性都极显著减少;(4)PA AA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PA组,GS和PKB活性及胞内糖原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高浓度PA或HI培养HepG2细胞能够诱导IR,其机制可能是其引起胰岛素信号传递途径中自PKB下游到GS之间的信号通路受阻所致。AA能改善PA引起的IR。  相似文献   
49.
众所周知,精神分裂症的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如何有效降低这些风险,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帕利哌酮缓释片作为一种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国内上世有2年余,据国外研究显示,该药在有效控制精神症状的同时能显著改善社会功能,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好。国内相关研究不多,且样本较小时间较短。为进一步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我们对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0.
为了解贵阳市自杀死亡状况,按随机整群抽样,在贵阳市区逐户筛选进行一次流行学调查,对自杀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自杀死亡者初中以下文化、体力劳动多见,自杀原因以家庭社会纠纷及恋爱婚姻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