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辣椒素(CAP)对大鼠面部皮肤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IRF)的影响,探讨CAP治疗三叉神经的镇痛机制。方法:把CAP配成30mM浓度溶液备用,按用量分成四组(A组20μl、B组30μl、C组50μl和D组100μl),分别皮下注射大鼠三叉神经眶下支,24h取材,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镜检,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经方差分析,除CGRP平均光度的对照组和A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各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其差值也更大。结论:CAP对大鼠面部皮肤CGRP免疫反应性神经有明显的影响,CGRP参与口面部的痛与镇痛。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辣椒素 (CAP)对大鼠面部皮肤CGRP、NOS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 (IRF)的影响 ,探讨CAP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镇痛机理。方法把CAP配成 30mM浓溶液备用 ,按用量分成四组 (A组 2 0 μl、B组 30 μl、C组 5 0 μl和D组 10 0 μl) ,分别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眶下支 ,2 4h取材 ,切片 ,免疫组化染色 ,镜检 ,计算机图像分析。 结果经方差分析 ,除CGRP平均光密度的对照组和A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外 ,其它各组之间P <0 0 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并且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其差异也更大。结论CAP对大鼠面部皮肤CGRP、NOS免疫反应性神经有明显的影响 ,CGRP、NOS参与口面部的痛与镇痛。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辣椒素对大鼠三叉神经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 peptide,CGRP)免疫反应性神经元的影响,探讨辣椒素治疗三叉神经的镇痛机制。方法:把辣椒素配成浓度为30 mmoL/L溶液备用,20只Wister大鼠按辣椒素用量分成4组(A组20μL,B组30μL,C组50μL和D组100μL)大鼠左侧面为实验侧,分别皮下注射处理大鼠大叉神经眶下支,24h取材,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镜检,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经方差分析,对照侧,A,B,C,D组实验侧CGRP平均吸光度均值分别为2.526,2.499,2.199,1.812,1.549,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70.645,P<0.01)。并且随着用药量的增加其差值也更大。结论:辣椒素对大鼠三叉神经节CGRP免疫反应性神经元有明显的影响,CGRP参与口面部的痛与镇痛。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上颌第1前磨牙X线片法髓腔物理量方面的数据.方法:用X线平行投照法拍摄实体牙颊舌向和近远中向X线片牙影像,根据本研究对髓腔根管定的分型标准对根管进行分型.用电脑配套的柯达成像系统测量X线片牙的髓高、髓宽、根中颊径、根中舌径、根尖颊径和根尖舌径.用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X线片牙的髓腔物理量值.结果:100颗上颌第1前磨牙中X线片牙根管有6种类型,Ⅰ-1-1型占33%,Ⅰ-2-2型占17%,Ⅰ-2-1型占13%,Ⅰ-1-2型占4%,Ⅰ-2-1-2型占3%,Ⅱ-2-2型占30%.X线片牙的测量值(mm)显示,髓高3.09±1.18,髓宽3.88±0.61,根中颊径1.76±1.18,根中舌径0.59±0.34,根尖颊径0.79±0.39,根尖舌径0.35±0.28.髓腔物理量各测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结果说明,湖北地区上颌第1前磨牙根管类型主要是Ⅰ-1-1型,Ⅰ-2-2型,Ⅱ-2-2型.X线片牙物理量测值经相关及回归分析,如果有相关性的配对项,可用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值(X)来推测因变量的值(Y),为口腔临床实践提供髓腔物理量方面的未知数据.  相似文献   
55.
辣椒素急性脱敏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应用辣椒素 (CAP)急性脱敏效应 (即镇痛效应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把 CAP配成 30 mm ol/L 溶液备用 ,按每次用药量分成 A、B、C、D4组 ,分别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的眶下支为脱敏实验。并采用“热痛测试仪”测量不同用药量、不同时间的痛阈变化 ,同时观察大鼠行为变化。结果 各组达到急性脱敏效应时间分别为 :A组 72~ 12 0小时、B组 12~ 2 4小时、C组 8~ 12小时、D组 2~ 4小时。 4组痛阈上升速率 F=4 0 .37,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脱敏后各组维持用药间隔时间分别为 :A组 2 4小时、B组 4 8小时、C组 72小时、D组 96小时。达到用药总量 (5 0 m g/kg)停药后 ,4组痛阈恢复速率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AP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的眶下支 ,能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 ,且与剂量、浓度、时间、间歇期有关  相似文献   
56.
大鼠正中神经一级传入纤维向脊髓胶状质(SG)投射虽有报道,但其定位投射的定量分析的研究尚未见。本文用健康Wistar大鼠20只,分别切断右侧正中神经后,存活7~15天,然后用抗氧化物酸性磷酸酶(FRAP)法和显微测量进行定位投射定量分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57.
杏仁核复合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神经科学的发展 ,对杏仁核复合体的形态结构、纤维联系、新的功能 ,尤其在情绪调控、癫痫、精神病发病中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重视。随着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发展 ,对杏仁核复合体的形态结构需要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杏仁核复合体的组成及定位杏仁核复合体可分为许多大小不等的核群 ,如 :皮质内侧核群 ,基底外侧核群 ,居前二者之间的中央核群 ,及两头过渡区的前杏仁区和皮质杏仁移行区 ,这些还可再分为更小的核群。如 :皮质内侧群又分为内侧杏仁核、皮质杏仁核 ,外侧嗅束核 ;基底外侧核群也可再…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辣椒素(CAP)对大鼠面部皮肤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的影响,探讨CAP治疗三叉神经的镇痛机制。方法:把CAP配成30mM浓度溶液备用,按用量分成4组(A组20μl、B组30μl、C组50μl和D组100μl),分别皮下注射处理大鼠三叉神经眶下支,24h取材,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镜检,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经方差分析,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AP对大鼠面部皮肤NOS有明显的影响,NOS参与口面部的痛与镇痛。  相似文献   
59.
背景:有效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定向诱导分化是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所在。 目的:观察低氧条件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中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孕12 d胚鼠腹侧中脑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在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B27的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并传代,分别置于常氧(体积分数21%O2)或低氧(体积分数3%O2)环境下增殖5~7 d后,接种于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或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F12+1 µg/L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结果与结论:低氧环境下分化10~12 d,中脑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均高于常氧组,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下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比例更高,表型更成熟。说明低氧环境下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明显促进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数量足够、形态及功能成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60.
背景:神经干细胞分化为何种类型的神经细胞,不仅取决于细胞自身基因调控,更受所处环境中外来信号的影响。 目的:就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分化以及转基因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2-01/2009-12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3-01/2010-12有关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分化以及转基因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neural stem cell(NSCs), neural stem cell transplant, Parkinson’s disease(PD)”,中文检索词为“神经干细胞,干细胞移植,帕金森病”。排除重复性研究及Meta分析,共保留30篇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转基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案。在低氧条件下转基因培养的神经干细胞,能高效地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为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细胞源。但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诱导分化等还有待进一步分析。同时应用于人体治疗的生物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如致瘤性等问题均在进一步探索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