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9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81.
对76例乳腺针吸细胞涂片,进行了AgNOR分型和计数。其中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64例。染色方法及计数按常规进行,分型则参考Meehan法,按自订的三种参数判断标准进行观察。结果:AgNOR计数,良性病变的均值为3.93±0.46;恶性病变均值为9.18±2.12,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计数最适诊断的分界值为4.7。AgNOR分型,良性病变平均积分是3.03±0.46;恶性病变为6.30±0.76,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01)。分型最适诊断的分界值为4.1。此外,对分型的三种参数分别作了积分,结果均具统计学意义(P<0.001)。AgNOR分型是一种简便、快速、可重复的计量方法,技术易掌握,观察者之间重复性高,诊断准确率可高达90%。由于AgNOR分型是一多参数的检测,故结果对诊断有实用价值,如与细胞学检查联用则更有益。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危重症新生儿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capillary leakage syndrome, CL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地区3家三级医院NICU危重新生儿CLS的发病率、病死率、病因、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危重新生儿中发生CLS 49例,占同期NICU收治危重症患儿总数的1.62%(49/3029),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34例,69.4%)、呼吸窘迫综合征(38例,77.5%)、先天异常(19例,38.8%)、出生窒息(17例,34.7%)、宫内感染(12例,24.5%)等为常见原发因素,83.7%(41/49)的CLS患儿在入院后72 h内起病。死亡15例,病死率为30.6%,直接死亡原因主要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60.0%,9/15)。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血管活性药物、液体复苏、糖皮质激素、呼吸机辅助通气等。结论 CLS是NICU的危重症,病死率高,预后不良,通过早期预测、早期干预以提高CLS患儿的生存率和预后。  相似文献   
83.
新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兔腰椎间盘内显微注射120KDa Fn片段构建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并探讨该模型的有效性和优势。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侧前方入路前方暴露L4-6椎间盘,微量注射器于L4-6注射120kDa Fn片段作为试验组,L,注射PBS作为对照组。分别于第2、4、8、12、16周对椎间盘进行X线、MRI、大体解剖和HE、Massion、高碘酸-Schiff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大体组织观察见术后第8周开始纤维环各层间分界模糊,外侧可见瘢痕样增生,16周出现骨样组织形成。病理染色见术后4周开始纤维环胶原出现断裂等退行性变,蛋白多糖含量降低。MRI观察发现第12周髓核高信号区强度下降,16周信号基本消失。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120kDa Fn片段是诱导兔腰椎间盘退变简单、确切的方法,该方法为建立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提供了新思路,建立了新的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4.
椎间盘退变过程中MMP/Timp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采用新西兰大白兔的纤维环损伤制作腰椎间盘退变模型,以证实和比较在人椎间盘退变中的基因变化情况.方法:损伤L4.5、L5.6纤维环,行核磁共振及计算机扫描摄影拍片证实椎间盘退变情况,同时取椎间盘行精确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观测MMP/Timp系列基因的变化.结果:证实了兔腰椎纤维环损伤后腰椎逐渐退变,且与人类退变结果相似,基因表达情况MMP-1、MMP-2、MMP-3、Timp-1、Timp-2早期均上调,MMP-3、Timp-1在退变的晚期出现下调.结论:人类腰椎间盘退变中明显上调的基因在此退变模型椎间盘中被发现同样上调,从而在分子水平证实了此动物退变模型与人类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5.
86.
例1 32岁,孕3产2,因“停经9 月,间歇性头晕4 月”入院。患者曾患“病毒性心肌炎”,此后持续性心动过缓,昏厥2次,未做处理。T368℃、BP14/10kPa,P44次·分-1,R20次分-1。心电图示:(1)交界性逸搏心律;(2)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示:(1)心动过缓;(2)左室腔正常值高限;(3)左心功能正常。诊断:(1)妊娠38-1周(G3P2)左枕前待产;(2)心动过缓(Ⅱ度Ⅱ型房屋传导阻滞)。入院后在局麻下临时起搏器安装术,调整起搏频率70次·分-1,无不适。即刻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顺娩一男婴。于术后4日,将起搏心率调为40~50次·分-1,…  相似文献   
87.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期骨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显著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全球每年有超过100万套的关节假体被植入,中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也有着越来越大的社会需求。但是该手术后10年内有高达10%的病例会因假体松动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翻修手术,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翻修率也相应升高。  相似文献   
88.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后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但有关感染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分析影响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2例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男25例,女97例,平均年龄63.1岁(27~82岁),平均随访3.6年.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对性别、年龄、肥胖程度、关节原发病(是否为免疫相关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关节内注射类固醇类消炎药史、假体类型、术中失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发热(> 38 ℃)持续时间、术后1 d血色素13项临床因素与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置换后发生感染9例,发生率为7.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与感染相关的因素中手术持续时间长、术后伤口引流量多及术后发热持续状态长者,置换后发生感染的风险分别增加到5.823,10.561,7.757倍(P < 0.05).提示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及术后发热持续状态是预测全膝关节置换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退变性腰椎不稳症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3~65岁,平均44岁。腰椎前屈后伸侧位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存在腰椎不稳,其中L4/512例,L5/S18例。MRI显示不稳节段合并中央型椎间盘突出9例,侧方椎间盘突出11例;同时合并腰椎管狭窄15例,其中侧隐窝狭窄11例,中央型椎管狭窄4例。均采用后路小切口下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探查减压和B-Twin椎间融合术。结果:手术时间为1.3~2.3h,平均1.8h;术中出血量为70~90ml,平均80.7ml。术中无硬脊膜损伤,术后无脑脊液漏、神经功能损伤、伤口血肿等并发症发生。失访1例,19例随访6个月~2.5年,平均1.3年。患者术前Osweste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为38.74±4.70分,术后第3天为12.26±2.18分,术后3个月为9.95±2.39分,末次随访为8.05±2.07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术前病变椎间隙高度为9.73±1.49mm,术后第3天为13.53±1.63mm,末次随访为12.32±1.42mm,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P0.01,末次随访与术后第3天比较P0.05。10例融合器出现2mm以内沉陷,5例出现较明显沉陷(2mm),无融合器脱落。18例患者植骨融合,1例未融合但无任何临床症状。2例仍有腿部疼痛,1例予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为骨粒脱落所致未进一步治疗。结论:后路小切口下B-Twin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血友病患者行关节手术治疗时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2年12月到2009年6月,在血液内科的配合下,6例男性血友病患者成功施行了关节手术(4例膝关节关节镜手术,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髋关节离断术)。在围手术期间监测凝血功能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术前、术中及术后均予以补充凝血因子,并按需补充冷沉淀以及新鲜冰冻血浆。术前及术后2周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程度采用KSS或HSS评分。结果4例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2周KSS临床评分(77.75±10.29)分,功能评分(68.75±9.37)分;1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两周HSS评分为66分。结论对骨科血友病患者行关节手术治疗,若在围手术期将血中凝血因子的促凝活性维持在止血水平,同时给以足够的对症支持治疗,那么手术是可行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