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发病规律,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6例脊髓髓内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比例为1.63:1.肿瘤位于延颈髓16例,颈段57例,颈胸段22例,胸段50例,胸腰段8例,胸腰骶段2例,腰段6例,腰骶段5例.其中室管膜瘤87例,星形细胞瘤41例,血管母细胞瘤16例,海绵状血管瘤8例,脂肪瘤6例,其他少见肿瘤8例.病程平均28.5月,首发症状为自发性疼痛54例(32.5%),感觉异常52例(31.3%),肌力减退45例(27.1%).结论脊髓髓内肿瘤好发于成年人,男性比女性多见,病程较长;多见于颈段,其次是胸段.首发症状以自发性疼痛最多见.MRI是诊断髓内肿瘤的首选方法,可作出较准确的定位诊断和初步定性诊断,不同类型髓内肿瘤有不同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2型糖尿病(T2DM)并发脑梗死(CI)患者血清酶学变化的研究尚未完全明确,文中探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基丁酸脱氢酶(HBDH)、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5种血清酶在T2DM并发CI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选择40例T2DM并发C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同期的3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采用瑞士罗氏Cobas~R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入选患者入院次日血清中8项血生化指标的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T2DMCI组与T2DM组GGT水平均高于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42、-7.608,P0.05);(2)T2DMCI组与T2DM的ALP水平均低于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13、-3.853,P0.05);(3)CI组的CK-MB水平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99,P0.05),而T2DMCI组的CK-MB水平低于T2DM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22,P=0.222)。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年龄明显增加,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随年龄增加患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高;GGT、ALP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风险评估指标;加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和血压的监测有助于降低并发脑梗死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HB)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4例HB患者(7例囊性、7例实质性)术前血清及其中5例囊性HB的囊液、3例实质性HB的原代培养上清液以及11名正常志愿者的血清,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样品EPO浓度,同时对3例实质性HB体外培养细胞行EPO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囊性HB的囊液中EPO浓度明显升高;实质性HB原代培养上清液中也检测到EPO的表达;实质性HB体外培养细胞中基质细胞胞质对EPO呈阳性表达;HB患者术前血清中EPO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中的基质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EPO,血清EPO检测对诊断HB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166例脊髓髓内肿瘤的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 0 0 2年2月,我科收治的166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的病史资料,总结分析患者术前脊髓功能、肿瘤类型、手术方法、近期疗效、随访结果等情况。结果:本组室管膜瘤87例,星形细胞瘤41例,血管母细胞瘤16例,海绵状血管瘤8例,脂肪瘤6例,其他少见肿瘤8例;术前以中度脊髓功能障碍者居多。165例(99.9% )患者采用后正中入路,1例采用经肋骨横突入路。肿瘤全切除13 7例(82 .5 % ) ,次全切除2 0例(12 .1% ) ,部分切除9例(5 .4% )。出院时症状体征改善者84例(5 0 .6% ) ,稳定者5 1例(3 0 .7% ) ,加重者2 8例(16.9% ) ,死亡3例(1.8% )。获随访者62例,随访期平均5 .2 9年,随访结果死亡6例(9.7% ) ,存活5 6例(90 .3 % ) ,其中9例(16.1% )恢复工作能力,2 4例(4 2 .9% )生活能自理,15例(2 6.8% )生活能部分自理,8例(14 .2 %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结论:对髓内肿瘤宜采取积极手术治疗的态度,根据不同病理类型、不同部位采用不同治疗策略,应用适当手术入路与手术技巧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Von Hippel-Lindau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yon Hippel—Lindau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8例von Hippel—Lindau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比较,对其中1例资料完整者的家系进行详细调查。结果18例患者平均年龄37.60岁,其中有明确家族遗传史者7例,伴肾囊肿10例,伴胰腺囊肿5例,伴视网膜血管瘤3例,伴肾癌1例,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与散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相比,von Hippel—Lindau病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更容易出现多发性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前平均外周血红蛋白水平多〉160g/L。18例中无一例手术死亡,手术后全部获得平均42个月的随访,Kamofsky预后评分〉80分者12例〈66.67%),死亡2例(分别死于脑干血管母细胞瘤复发和肾癌多发转移)。家系调查显示.家系成员发病以血管母细胞瘤多见(10/12),且2例为多发性血管母细胞瘤,遗传可能来自母系,外显率为12/31(38.71%)。结论对于多发性血管母细胞瘤或手术前平均外周血红蛋白水平〉160g/L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应高度怀疑von Hippel-Lindau病,须施行严格的眼底镜检查或眼底荧光造影、腹部B超、CT检查,以排除von Hippel-Lindau病。一旦明确诊断则建议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上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新的病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