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110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114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77篇
中国医学   38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亚红祥  张丽娟  白丽 《疾病监测》2008,23(12):792-795
Q热是由贝氏柯克斯体引起的呈世界性分布的一种人兽共患疾病。目前,世界反恐组织已将该病病原体列为生物战剂之一。早期应用抗生素对Q热有疗效,而慢性Q热治疗周期长、易复发,死亡率高。贝氏柯克斯体能以气溶胶的形式传播,一旦流行将难以控制,因此对人类危害极大。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致病机制、及时有效的诊断手段及其疫苗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就贝氏柯克斯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分析氟铝联合染毒小鼠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探讨氟铝联合对骨毒性效应的特征和机制.方法 采用2因素3水平析因设计方法将昆明种小鼠分成9组,由氟化钠(NaF,0、50、150mg/L)、氯化铝(AlCl3,0、200、600 mg/L)经饮水染毒,24周后采集血清、尿液,测定血清钙(Ca)、磷(P)、镁(Mg)、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及尿Ca、P.结果 氟铝联合对血清Ca、BGP和尿Ca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F值分别为17.370、4.399、9.448,P<0.01),对血清P、Mg、ALP、PTH和尿P的影响不存在交互作用(F值分别为0.416、0.415、1.921、1.362、1.630,P0.05).高氟组血清Ca[(1.13±0.27)mmoL/L]、BGP[(6.56±5.74)μg/L]比对照组[(1.82±0.37)mmol/L、(23.45±15.40)μg/L]降低(P<0.05),高氟低铝组升高到(1.76±0.36)mmol/L、(10.57±4.28)μg/L,高氟高铝组升高到(2.10±0.51)mmoL/L、(15.73±3.15)μg/L;低氟组尿Ca[(6.24±2.61)mmol/mmol Cr]比对照组[(3.12±2.04)mmol/mmol Cr]升高(P<0.05),与低铝、高铝联合时降低[(0.81±0.44)、(1.23±0.41)mmol/mmol Cr],联合作用与氟单独效应相反.高铝组血清Ca为(1.07±0.68)mmol/L、BGP为(7.21±5.22)μg/L.低氟高铝组升高到(1.47±0.18)mmol/L、(10.98±4.35)μg/L,高氟高铝组升高到(2.10±0.51)mmoL/L、(15.73±3.15)μg/L,联合作用对BGP的影响与铝单独作用随剂量增高的效应趋势相同.结论 本实验条件下,铝拮抗氟对部分骨代谢标志物的作用,氟则促进铝的作用,氟铝联合染毒时骨代谢标志物均降低,联合作用抑制骨形成和骨矿化过程,造成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关节腔注射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疗效.方法 体外扩增原代间充质干细胞至P2代.大鼠胶原二次免疫后第7天,将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及P2代细胞分别注射至CIA不同侧足踝关节处.2,4,8,12周后观测关节炎指数和足爪关节X线分析及指数评估;12周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不同观察时间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关节炎指数为:(第2周)3.18±0.62与3.84±0.35,(第4周)3.45±0.28与4.06±0.38,(第8周)3.86:±0.23与6.75±0.36,(第12周)4.23±0.43与7.86±0.66;X线放射学指数为:(第2周)2.04:±0.21与2.72:±.0.15,(第4周)2.52±0.47与4.06±0.38,(第8周)3.56±0.29与4.35±0.36,(第12周)3.73±0.43与4.86±0.62;组织学评分为:(第12周)2.34±0.22与3.52±0.5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关节腔注射治疗可以抑制CIA大鼠的病情发展,有望成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开设护理专科门诊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及同时在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各10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遵医行为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在护理专科门诊就诊的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其血糖控制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开设护理专科门诊能提高门诊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5.
一起实验动物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实验动物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学研究,掌握流行特点、疫源范围并控制疫情。方法收集相关流行病学资料,采集大白鼠血清、肺脏组织和接触人群血清标本,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RPH I)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汉坦病毒抗体或抗原,用RT-PCR法对阳性鼠肺进行汉坦病毒分型。结果2003年5~6月,云南省3个单位的实验动物大白鼠群中发生汉坦病毒流行并导致1人发病,接触人群的平均隐性感染率为20%(15/75);用RPH I和IFA法检测大白鼠血清,汉坦病毒总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5.99%(63/137)和37.27%(41/110),抗体滴度在1∶20~1∶1 280之间,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χ2=1.33,P>0.05);两个疫点单位的大白鼠肺脏组织中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率分别为56.25%(9/16)和35.00%(7/20);用RT-PCR对病毒抗原阳性的大白鼠肺组织进行汉坦病毒分型,证实为汉城型病毒感染。对调查确定的疫点鼠群及饲养场所进行了疫源处理,彻底消灭了传染源,扑灭了疫情。结论本次实验动物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属汉城型汉坦病毒引起,主要发生在W istar大白鼠鼠群。大白鼠对汉坦病毒高度易感,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并能产生高滴度的抗体。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 为掌握滇西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治参考,对人间和鼠间疫情进行了调查.方法 收集滇西本病疫情资料,并在该地区采集人血清以及鼠肺脏和血清作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查.结果 滇西地区2004和2005年共报告病例41例,占全省同期发病数的40.59%.主要发病地区为祥云、兰坪、古城、永胜、宁蒗、宾川、巍山、弥渡、大理市(县、区),人群隐性感染率为1.81%.2004和2005年在玉龙、古城、永胜、宾川、祥云、大理、澜沧、景东、龙陵、盈江、腾冲、昌宁、宁蒗县和兰坪县(市、区)采集到16种1 825份鼠肺标本,鼠间汉坦病带毒率为2.47%.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优势种,带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大绒鼠、大足鼠、高山姬鼠和臭鼩鼱.结论 该地区广泛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动物的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着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野鼠型疫源地.滇西疫区正在扩大,应采取以灭家鼠和健康人群接种家鼠型或两型混合疫苗为主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评估1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方法:10例MDS患者中位年龄44岁,MDS-难治性贫血(RA)1例[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中危-Ⅰ],MDS-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增生异常(RCMD)5例(IPSS中危-Ⅰ4例,中危-Ⅱ1例),MDS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4例(均为IPSS高危)。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完全相合同胞移植7例,HLA匹配无关供者移植3例。预处理方案以白消安8~10mg/kg、氟达拉滨90~150mg/m2及全身照射2~3Gy为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为环孢素、短程甲氨蝶呤和麦考酚酸酯。移植后供受者嵌合体检测采用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方法,对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的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和粒细胞进行动态定量检测。结果:移植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都成功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10~14)d,血小板>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3(0~29)d。10例患者中8例发生急性GVHD,其中仅1例患者发生Ⅳ度急性GVHD,其余患者为Ⅰ度。中位随访22(3.6~70)个月,5例发生慢性GVHD。2例患者死亡,均在移植前转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其余8例患者均无病生存至今,血细胞数恢复正常,中位生存时间为27(15~70)个月,预期5年总生存率为79%。结论:减低预处理剂量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MDS或MDS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需要进行嵌合体的密切监测,根据供受者嵌合比例,尤其是T淋巴细胞嵌合比例给予个体化免疫抑制剂治疗,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内鼠疫的主要宿主动物(鼠类)和指示动物(家犬)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情况,掌握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生态学分布特征方法 采集的啮齿动物和犬类标本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从62份啮齿动物标本检出4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率35.5%;从171份犬类标本检出96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携带率26.3%;13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1A型;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3型、血清O∶3型结论 啮齿动物较犬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携带率高。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为优势菌型。在鼠疫疫源地内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布及生物学特征对该病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探讨致病性耶尔森菌在自然界长期保存、变化的机理以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