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68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临床资料患者,男,31岁,职员。因阴囊多发大小不等的丘疹、结节、斑块近20年就诊。患者20多年前无任何诱因阴囊出现2枚绿豆大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后皮疹渐增多、变大。曾在当地医院以"传染性软疣"给予治疗,挤出白色石灰样物。近3年来皮损数目明显增多、增大,部分融合成团块状,偶有瘙痒。患者平素体健,无外伤史,无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及肿瘤病史,无甲状旁腺、肾脏病和骨骼疾病史,未服用过大剂量维生素D,无特殊嗜好,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32.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右肩部淡红色斑丘疹3年,渐增大。患者3年前右肩部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粉红色米粒大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后来皮疹渐增大,表面呈分叶状,无出血。病程中无其他不适。患者既往史、个人史和家族史无特殊。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右肩部见一黄豆大结节,呈分叶状,表面较平滑,顶端有痂屑并呈黑褐色,根  相似文献   
33.
80年代国外大型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结肠癌发病率较低,随后的一系列研究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作用靶点是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其中COX-2在人类多种内脏肿瘤中存在过表达[1],但其与皮肤肿瘤的关系目前国内外报道均不多.本研究选取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和角化棘皮瘤这两种在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形态方面均非常相似的常见皮肤肿瘤,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肿瘤细胞中COX-2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4.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sAPO-1/Fas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免疫特征是B淋巴细胞多克隆活化,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并有多个细胞因子异常[1]。近年作者单位:030009太原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张开明、尹兴平、唱文娟),内科(郭志杰);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董峰)研究显示,SLE患者体内细胞凋亡紊乱[2,3],为此,我们采用ELISA法对SLE患者血清中sAPO1/Fas水平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不同程度的SLE患者71例,取自1994年8月—1998年6月皮肤科、内科及外院,女51例,男20…  相似文献   
35.
36.
兄弟同患家族性良性天疱疮3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先证者男.43岁,因腋窝、腹股沟、脐周和腰部出现红斑、水痘、糜烂20余年.于2006年4月1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2岁时双腋窝、腹股沟无明显诱因出现红斑、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浅表糜烂、结痂,随后脐周、腰部血出现类似皮损,并在原有皮损的基础上形成疣状增生,表面粗糙,呈污灰色,曾在多家医院以“湿疹”等治疗,虽可好转但不能治愈,反复发作,以夏季为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37.
ICAM-1系统在异位性皮炎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ICAM-1系统在异位性皮炎(AD)发病中的作用,采用ELISA和免疫组化技术对AD患者的血清、皮损、外周血PBMC的sICAM-1含量及ICAM-1表达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显示:①AD患者血清sICAM-1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每100个PBMC中ICAM-1表达阳性细胞数两组间无明显差异;②11例皮损中ICAM-1表达呈强阳性者共6例,主要位于基底层角蛋白细胞和真皮浸润的炎症细胞表面,9例对照标本仅2例基底角蛋白细胞呈弱阳性。提示AD发病与ICAM-1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梅毒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好发于外生殖器部位,而发生于口唇的报道较少.现将笔者诊治的l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24岁,未婚.因下唇溃疡、结痂1个月余,于2009年4月18日到我院就诊.患者1个月前下唇出现米粒大的浅表溃疡,表面无渗液及分泌物,无任何不适.溃疡面渐增大,表面有浅表结痂,多次自行撕脱痂皮后溃疡面不愈合.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盐酸小檗碱对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其技术观察盐酸小檗碱作用前后,单个活细胞内Fluo-3/AM及罗丹明-123(Rhodamine-123)荧光强度的变化,推测盐酸小檗碱对HaCaT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和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及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 对Fluo-3/AM及罗丹明-123标记的HaCaT细胞观察发现:静息状态下,Fluo-3/AM的荧光强度较弱,细胞内呈局限性分布;罗丹明-123的荧光强度在细胞周边最高,核区的荧光强度最低。PBS加入后,细胞内Fluo-3/AM及罗丹明-123荧光强度没有明显变化。盐酸小檗碱呈浓度依赖性持续增强HaCaT细胞内Fluo-3/AM荧光强度,但迅速降低罗丹明-123荧光强度。结论 盐酸小檗碱可能通过增加HaCaT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浓度,降低HaCaT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达到其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0.
报道3例乳腺癌术后丹毒患者。所有病人进行了胸部手术及淋巴结清扫术,相应上肢均有高度淋巴水肿,首发症状是发热及寒战,临床表现为患肢炎症性斑块。所有患者对青霉素治疗敏感,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患者均无外伤史,提示乳腺癌术后淋巴淤积在丹毒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