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3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271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96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288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672篇
内科学   645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80篇
特种医学   257篇
外科学   404篇
综合类   1399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694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584篇
  6篇
中国医学   420篇
肿瘤学   21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227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482篇
  2011年   528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经直肠电刺激取精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寻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取精方法.方法 功能性不射精患者8例,平均年龄26岁.B超或CT检查精囊均未见异常.除1例为糖尿病患者外,其余7例未发现激素、外伤、血生化及神经系统异常.3例有梦遗,但性交不能射精.使用电动按摩取精器不能奏效,采用CGS型电刺激取精仪进行电刺激取精术.结果8例患者经4~10 min的刺激均一次性成功取出精液,精液外观与正常排精类似,平均精液量2.3 ml,平均精子密度67×106/ml,平均精子活动率21.3%.取精过程中患者感到腹胀3例.结论 经直肠电刺激取精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可重复的取精新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转移对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新生血管形成情况。方法:日本大耳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基因组和综合组。治疗8周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股骨头滑膜VEGF阳性细胞率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股骨头血管数目改变情况。结果:模型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减低,与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中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VEGF阳性细胞表达率较高,与中药组及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管数目:在A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在B区,各组较模型组血管数目均有增加,对照组、基因组、综合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组与基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虽然血管数目较模型组多,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及VEGF基因转移均可促进股骨头缺血坏死处局部新生血管形成和侧支循环的建立,尤以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效果为好,为临床应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基因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3.
刘勇  胡有谷  宁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7,17(5):376-379,I0003
目的:比较体外单层培养和旋转微载体立体培养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指标,探讨更加有效的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方法:对获取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24个椎间盘按年龄分为A组(20~25 岁)、B组(26~30 岁)、C组(36~45 岁)及D组(>45岁),分别利用酶消化法进行单层细胞培养和旋转微载体立体培养系统进行立体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形态,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及速度、细胞生长活性、细胞分裂指数及胶原含量.结果:单层培养的髓核细胞贴壁后为多角形或梭形,伸出伪足;立体培养的细胞在微载体上呈梭形或不规则形,呈立体状生长.立体培养的细胞生长速度较快,1周内两种培养方法各时间点及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培养的髓核细胞活性提高,随年龄增加细胞活性下降;指数生长期细胞分裂指数与单层培养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型胶原含量与单层培养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分别与B组、C组及D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转立体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性保持良好,较单层培养能够大量、优质收集种子细胞,可用于椎间盘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研究.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中Ⅳ区皮瓣的取舍。方法通过16例实施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术中观察皮瓣的皮色、断面出血颜色,并利用近红外血氧监测仪测定皮瓣各区的组织血氧饱和度,决定Ⅳ区皮瓣的取舍。术后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及美学效果。结果16例中5例Ⅳ皮瓣的肤色正常、断面出血呈鲜红色而非暗红色、组织血氧饱和度不低于Ⅲ区组织血氧饱和度的95%。在接受了保留Ⅳ区皮瓣的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后,再造乳房全部成活,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患者对再造乳房均很满意。结论近红外血氧无创检测有助于决定Ⅳ区皮瓣的取舍。有选择地实施保留Ⅳ区皮瓣的单蒂横行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术,可用于大面积胸壁缺损或乳腺尾叶的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75.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echnique and outcome of arthroscopic sipy, le-bundie reconstruction of posterior crudate ligament (PCL) with quadrupled hamstring tendon. Methods: From April 2001 to October 2004, 49 knees with PCL tears in 49 patients were verified with arthroscope in this department. Of them, 13 were combined with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ears, 14 with disruptions of the posterolateral comer, 6 with ruptures of the posteromedial corner and 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9 with lateral meniscus tears, 5 with medial meniscus tears and 2 with popliteal vascular tears. All the damaged PCLs were reconstructed with single-bundie of autogenous quadrupled hamstring tendons under arthroscope. Biodegradable interference screws or blunt titanium interference screws were used for direct anatomic fixation of the reconstructed ligament. Results: After operation, no sever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t early stage in the 49 patients. All of them were followed up for 10-52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22. 0 months + 10. 7 months. Lysholm score was remarkably improved from 30-60 ( mean: 47.96 + 8. 16) preoperatively to 70-95 ( mean: 89. 08 + 6. 10 ) at the last postoperative follow-up ( P 〈 0.01 ). Furthermore,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 score from abnormal ( Grade C) in 10 knees and severely abnormal (Grade D ) in 39 preoperatively to normal ( Grade A ) in 20, nearly normal ( Grade B) in 24 and abnormal in 5 at the last follow-up. Of the 49 patients, 40 returned to the same activity level as before and 9 were under the level. Conclusions: Single-bundle reconstruction of PCL with quadrupled hamstring tendons has the advantage of minimal trauma in surgery and satisfactory outcome.  相似文献   
76.
[目的]综合评价短节段FJ器械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FJ器械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92例,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评价和影像学指标.[结果]平均随诊11个月,92例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28%恢复至86%,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76%恢复至98%;Cobb′s角由术前平均36.4°恢复至术后2.6°.椎管内移位骨块复位率达90%以上.神经功能恢复按ASIA分级A级中3例无变化,余89例均提高1~2级.[结论]用短节段FJ器械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使患者早日恢复日常生活,同时能达到精确复位固定及椎管有效减压,矫正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采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简便修复内、外踝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内、外踝部缺损创面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54岁。车祸伤4例,慢性溃疡2例,烧伤2例。病损部位:内踝部缺损3例,外踝部缺损5例。其中踝部骨质外露2例。创面范围:4cm×4cm~6cm×8cm。皮瓣切取范围5cm×6cm~11cm×9cm,蒂长6~11cm,筋膜蒂宽2.5~4.0cm,蒂部带窄条皮肤宽1.5~2cm。结果临床应用8例,术后皮瓣均成活,仅1例皮瓣远端3cm处,出现小水泡,少数表皮脱落,经拆线减张、换药后愈合。8例患者经6~18个月随访,修复后创外观满意,功能接近正常。结论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运可靠,不牺牲主干血管,色泽与踝部相近,邻近转移,操作简便,是修复内、外踝部缺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查、鉴定胰腺癌相关免疫原性膜抗原.方法 培养、提取并纯化胰腺癌细胞株SW1990的膜蛋白,将膜蛋白通过双向凝胶电泳(2-DE)进行分离,平行的3块2-DE凝胶分别行考马斯亮蓝染色和免疫印迹杂交.收集并纯化临床上66例胰腺癌和24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的IgG,分别与膜蛋白2-DE平行凝胶进行免疫印迹杂交.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杂交阳性蛋白位点,并经肽指纹库鉴定.应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方法对筛查出的膜抗原进行验证,并比较不同胰腺癌细胞株、正常胰腺组织中目的 膜抗原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胰腺癌细胞株SW1990膜蛋白与胰腺癌患者血清IgG免疫印迹杂交共出现9个阳性点,与同慢性胰腺炎IgG杂交所出现的2个阳性点无重复,经质谱分析鉴定出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VDAC)2可能是有潜力的候选膜抗原.经RT-PCR和real-time PCR验证,VDAC2基因在胰腺癌细胞株SW1990、AsPc、P3中均有表达.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VDAC2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结论 胰腺癌细胞膜蛋白VDAC2可能是具有免疫原性的胰腺癌相关膜抗原,其基因在胰腺癌细胞株SW1990、AsPc、P3中均有表达,并且在胰腺癌细胞株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代谢、免疫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部大手术患者79人,其中37人为治疗组,42人为对照组。治疗组手术后第2天开始,每天皮下注射思真(重组人生长激素,瑞士雪兰诺公司生产)8U,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共用7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7、10、14d检测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记录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治疗前,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d,两组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d,治疗组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2)治疗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可以提高免疫功能,促进切口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0.
脑膜尾征”:与脑膜瘤相关的MR强化表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分析脑膜瘤脑膜尾征的MR表现及组织学特点。方法对32例脑膜瘤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32例34个脑膜瘤病灶中有23个病灶(67.6%)显示脑膜尾征,且与肿瘤的大小与位置无关。结论脑膜尾征是脑膜瘤在MR增强扫描时较常见和特有的表现,而且脑膜尾征与肿瘤侵犯脑膜部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