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14.
香菇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研究香菇多糖(LTN)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LTN1及5mg·kg-1·d-1×6,ip可促进正常小鼠由ConA(2.5mg·kg-1)刺激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1,5及10mg·kg-1·d-1×8或5,ip能分别纠正由环磷酰胺(Cy,200mg·kg-1和80mg·kg-1,ip)诱导的免疫亢进或低下状态。此外,LTN(1,5和10mg·kg-1·d-1×6,ip),促使小鼠胸腺L3T4+(Th)和Lyt2+(Ts)细胞数减少,外周脾脏L3T4+和Lyt2+细胞数增加,腹腔巨噬细胞释出肿瘤坏死因子(TNF)也明显增加。这些作用均以LTN5mg·kg-1·d-1作用最佳。提示LTN可能通过影响T细胞及其亚型,促进TNF活性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大黄素的极谱行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邹洪  袁倬斌 《药学学报》1997,32(4):310-3113
在H3BO3-Na2B4O7(pH8.5)底液中,大黄素在单扫示波极谱仪上于-0.75V(vs.SCE)左右有一灵敏的二阶导数峰,峰电流与浓度在1.42×10-7~5.7×10-6mol·L-1和7.1×10-6~7.1×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7×10-7mol·L-1。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选择性好,应用于中药大黄中大黄素的测定,结果良好。本文还研究了大黄素的极谱行为及电极反应机理,并用电化学方法讨论了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清除由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超氧自由基(O·-2)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c-kit expression in human megakaryoblastic leukemia cell lin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u  ZB; Ma  W; Uphoff  CC; Quentmeier  H; Drexler  HG 《Blood》1994,83(8):2133-2144
  相似文献   
19.
银耳多糖对小鼠脾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崔金莺  林志彬 《药学学报》1997,32(8):561-564
为进一步探讨银耳多糖(TP)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建立了特异性荧光探针Fura-2测定脾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方法,观察TP对脾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TP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加脾细胞内游离钙离子的浓度,并与ConA有协同作用。在外钙为零时,TP对内钙释放无影响,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verapamil 10μg·mL-1)可阻断TP升高脾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presents a case of linear immunoglobulin A dermatosis‐like epidermolysis bullosa acquisita in a 4‐year‐old girl showing rapid, widespread and inflammatory skin lesions. The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by histopathology, direct and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various immunoblotting analyses an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Despite the sever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e disease was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by combination therapy of oral prednisolone and daps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