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2325篇 |
免费 | 7897篇 |
国内免费 | 534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75篇 |
儿科学 | 1450篇 |
妇产科学 | 697篇 |
基础医学 | 6832篇 |
口腔科学 | 1366篇 |
临床医学 | 10749篇 |
内科学 | 9697篇 |
皮肤病学 | 1006篇 |
神经病学 | 2870篇 |
特种医学 | 267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6篇 |
外科学 | 6888篇 |
综合类 | 18943篇 |
现状与发展 | 10篇 |
一般理论 | 7篇 |
预防医学 | 8119篇 |
眼科学 | 1523篇 |
药学 | 10516篇 |
82篇 | |
中国医学 | 6720篇 |
肿瘤学 | 47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6篇 |
2023年 | 1081篇 |
2022年 | 2900篇 |
2021年 | 3591篇 |
2020年 | 3044篇 |
2019年 | 2090篇 |
2018年 | 2259篇 |
2017年 | 2513篇 |
2016年 | 2158篇 |
2015年 | 3584篇 |
2014年 | 4592篇 |
2013年 | 4889篇 |
2012年 | 7151篇 |
2011年 | 7823篇 |
2010年 | 6410篇 |
2009年 | 5369篇 |
2008年 | 5821篇 |
2007年 | 5446篇 |
2006年 | 4991篇 |
2005年 | 4199篇 |
2004年 | 2920篇 |
2003年 | 2467篇 |
2002年 | 1914篇 |
2001年 | 1647篇 |
2000年 | 1345篇 |
1999年 | 1065篇 |
1998年 | 560篇 |
1997年 | 582篇 |
1996年 | 411篇 |
1995年 | 351篇 |
1994年 | 291篇 |
1993年 | 198篇 |
1992年 | 227篇 |
1991年 | 198篇 |
1990年 | 159篇 |
1989年 | 153篇 |
1988年 | 119篇 |
1987年 | 149篇 |
1986年 | 97篇 |
1985年 | 82篇 |
1984年 | 63篇 |
1983年 | 45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32篇 |
1980年 | 23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25篇 |
1977年 | 17篇 |
1976年 | 12篇 |
1974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minPCN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优越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接受minPCNL治疗的12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发输尿管上段结石95例;并患同侧肾结石21例;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1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一期穿刺取石,共行142次手术。其中单通道穿刺取石120例,二通道6例。结石清除率95.2%。肾造瘘管平均留置时间5天,平均住院时间8天。2例需要输血,其中1例minPCNL术中输血,1例术后5天并发大出血而改开放手术输血。1例术后3天并发高热,经引流、抗感染治疗1周后治愈。无其他重大并发症。结论:minPCN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可行、疗效确切,与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及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解决了重度肾积水输尿管迂曲或结石下方输尿管炎症狭窄导致经尿道输尿管镜无法到达结石的难题,同时亦避免了开放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2.
胆囊结石伴胆囊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及胆囊结石伴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收治的27例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27例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男10例,女17例,男女之比为1:1.7。平均年龄68.5岁,其中60岁以上22例。临床症状最常见为腹痛(85.2%)。既往有明确胆结石病史患者15例,入院后发现胆结石的有12例。行B超检查的23例,诊断胆囊癌的有12例(52.2%)。CT结合增强扫描检查12例,诊断胆囊癌的有8例(66.7%)。行肿瘤根治切除者8例,根治率29.6%。随访13例,随访期为3个月~7年,获随访者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2个月。结论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发病因素之一,胆囊癌早期诊断困难,晚期治疗效果差,伴胆囊结石的胆囊癌关键是要引起重视,不能满足胆囊结石的诊断而遗漏胆囊癌。对胆囊结石患者要密切随访,高危患者要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993.
脊髓型颈椎病术式选择及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式选择的原则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前路手术18例,后路手术12例,前后路联合手术2例。将患者年龄、病程、脊髓最大压迫处矢状径、手术方式及椎间高度增加值与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年龄、病程、脊髓最大压迫处矢状径及椎间高度增加值影响术后疗效,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不影响疗效。结论脊髓型颈椎病一经确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关键在于切除引起症状体征的、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压迫脊髓的病变,同时要有效重建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4.
995.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慢性胃炎伴萎缩者16例,伴肠化生者15例,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者14例,胃癌19例共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Warthin-Starry银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采用S-P法检测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蛋白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hTERT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5.00%、46.67%、64.29%和78.95%,呈递增趋势。Hp阳性患者hTERT蛋白表达率为77.42%,显著高于Hp阴性患者(33.33%,P<0.01)。(2)Hp阳性伴hTERT蛋白阳性患者细胞凋亡指数为9.57±5.01,显著高于Hp阴性伴hTERT蛋白阳性患者(6.01±5.31,P<0.05)。结论(1)端粒酶激活可能参与了胃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全过程。Hp感染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Hp感染可能是激活端粒酶的重要机制之一。(2)Hp感染既可激活端粒酶,引发细胞永生化,又可以诱导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进而增加了胃黏膜的不稳定性和癌变的危险性,这可能是Hp致癌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6.
经皮胆囊碎石术后结石复发439例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胆囊碎石术(PCCL)后长期临床预后和结石复发情况,了解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39例PCCL患者随访10年,评估结石复发率和临床预后。结果439例患者中182例结石复发,总复发率41.46%,术后1~10年结石累计复发率分别为9·57%、18·91%、27·33%、34·14%、37·59%、39·86%、41·90%、42·73%、42·85%和43·21%。182例结石复发患者中,94例无症状,80例表现有非特异性上消化道不适症状,8例有上腹痛或胆绞痛,其中38例行胆囊切除术治疗。与结石复发相关的因素包括胆囊结石家族史、喜好油腻食品、伴发肝病、PCCL术前复发胆囊结石和胆囊功能不全。结论PCCL术后结石复发不可避免,术后前6年结石复发率逐年增加明显,随后增长缓慢,术后10年约50%的患者无结石复发。一些危险因素与结石复发有关。PCCL可作为高龄和高危胆囊结石患者有价值的治疗选择,治疗其他胆囊结石患者尚需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逆行神经追踪法研究大鼠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通路。方法:3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非交感神经切除组(A组)和交感神经切除组(B组),每组15只,交感神经切除组切除左侧L1以下椎旁交感干。两组左侧骶髂关节注入30%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20μl,72h后取出双侧的L1-S1背根神经节(DRG),TMB法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HRP阳性神经元细胞并计数。结果:两组左侧L1、L2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HRP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左侧L3-S1背根神经节内HRP阳性神经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1-S1神经节含有支配同侧骶髂关节的传入神经元,同侧椎旁交感干可能是骶髂关节到L1-L2神经节重要的传入神经旁路,而不是到L3-L5神经节的传入旁路或重要的传入旁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Cervifix固定垂直水平悬吊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疗效。方法:35例颈椎病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47~68岁,平均56·4岁;34例为脊髓型颈椎病,1例为颈椎术后翻修;椎管矢状径4·6~9·3mm;椎管矢状面狭窄率达39%~84%,平均49·3%;减压节段C3-C59例,C3-C620例,C4-C76例。常规行后正中入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所减压的节段侧块上Cervifix固定,采用Roy-Camille置入侧块螺钉。先用磨钻在所减压节段的棘突根部开预穿孔,开门后穿粗丝线于Cervifix的纵连杆拉紧并打结,行水平方向固定。垂直方向在开门侧的椎板上打预穿孔,用“斜拉桥”原理悬吊于临近未减压的棘突上加固。使椎板保持在开门状态。术后颈围领保护3个月。结果:35例平均随访15个月(7~18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8·0分,术后平均15·7分。术后3个月复查CT及X线片未见螺钉松动和再关门现象。仅有3例诉颈部有僵硬感,局部无疼痛。肌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基本接近正常。6个月后僵硬感基本消失。结论:Cervifix固定垂直水平悬吊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操作简单、安全,维持开门效果好。术后患者颈部症状恢复快、效果满意,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及颈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回阳生肌膏水、醇提取物对人慢性皮肤溃疡创缘成纤维细胞(uHFB)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对c-fos、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uHFB;alarmar blue摄入法检测回阳生肌膏水、醇提取物对uHFB的增殖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二者对c-fos、c-myc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回阳生肌膏醇、水提取物分别在0.027~0.213 mg/L和0.15~1.2 mg/L浓度范围内对uHFB有促增殖作用(P<0.05或P<0.01);醇提物组c-fos蛋白在2 h达峰值,水提物组c-fos蛋白在1-3 h内持续增加至醇提物组2 h时水平;水、醇提物组c-myc蛋白在2-3 h内均增加,但醇提物组的表达强度高于水提物组.结论:回阳生肌膏可能通过上调核转录因子表达正向调控修复细胞增殖,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00.
骨髓基质干细胞和神经生长因子悬液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脊髓损伤修复的治疗作用。方法用改良Allen法制成SD大鼠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共32只),1周后分别将DMEM、BMSCs、NGF和BMSCs NGF移植入脊髓损伤部位即制成四组(每组8只),移植1、2个月后分别采用神经核蛋白(NeuN)抗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和神经丝蛋白(NF)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的BMSCs的存活及分化情况、损伤部位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空洞面积的改变情况。同时采用BBB运动评分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移植1、2个月后,部分移植细胞呈NeuN和GFAP阳性,同时实验组可见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明显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BB评分结果比对照组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BMSCs NGF组上述改变更加显著。结论BMSCs可在脊髓损伤处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BMSCs和NGF能够减小脊髓损伤处的空洞面积,促进受损轴突的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两者联合应用在脊髓损伤修复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