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47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2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地理空间分析、空间统计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精确定位和可视化等优势,已由最初应用于测绘学和环境科学,逐步应用到公共卫生领域.近年已成为性病艾滋病监测的一个重要工具,对确定性病艾滋病疫情空间分布模式、开展聚集性分析、发现疫情核心区、探讨危险因素、追踪传播来源具有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价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定量检测在胎传梅毒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确诊梅毒的155例孕产妇及其所生新生儿进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定量检测,以18个月婴儿随访TPPA试验结果阳性作为胎传梅毒最终诊断标准。结果:155例新生儿经18个月随访最终确诊胎传梅毒27例。155例新生儿与其生母TPPA滴度之比≥4者14例,其中13例为胎传梅毒,灵敏度为48.15%(95%CI:29.30%~67.00%);新生儿与其生母RPR滴度之比≥4者7例,其中6例为胎传梅毒,灵敏度为22.22%(95%CI:6.54%~37.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两种方法的特异度均为99.22%。结论:TPPA定量试验较RPR定量试验可显著提高胎传梅毒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83.
【摘要】 目的 了解近年中国淋病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全国淋病报告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全国淋病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的7.36/10万增长至2017年的10.06/10万,2019年下降至8.45/10万,总体年均增长3.51%。各年男性报告发病率约为女性的5倍。5年间15~19岁、20~24岁组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幅分别为33.67%、22.77%,其余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总体下降或基本持平。2015—2018年高发年龄段为25~29岁、30~34岁,2019年变为20~24岁、15~19岁。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农民与民工最多(29.81%~33.36%),学生年均增幅最大(31.09%)。高发省份(发病率>12/10万)为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低发省份(发病率<3/10万)为河北、天津和西藏等。结论 近5年中国淋病报告发病率总体轻度上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高发年龄有年轻化倾向,农民与民工为重要受影响人群,高发地区为东南沿海省份。  相似文献   
84.
1998年,对漯河市各级医疗单位消毒工作质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紫外线灯辐照度值合格(≥70μW/cm2)率,市、县、乡及乡以下医疗单位分别为98.6%(290/294)、82.6%(100/121)与72.3%(34/47);压力蒸汽灭菌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ATCC9372)芽胞菌片检测,市、县医疗单位合格率均为100%(23/23与12/12),乡及乡以下者为86.7%(13/15)。取1ml使用中消毒液加入9ml相应中和剂溶液中,检测细菌总数≤100cfu/ml为合格。物体表面在消毒…  相似文献   
85.
1999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21,自引:8,他引:113  
了解掌握1999年我国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政府部门制定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性病疫情软件汇总分析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年度报表。结果1999年全国共报告8种性病837357例,较去年增长32.29%,继续保护持快速上升趋势,传播方式以非婚性接触为主(71.51%),其次为经配偶传播(17.75%),经母婴传播的病例增长最快,全国报告肥传播毒359例,较1998年增长94.05%  相似文献   
86.
辣椒素霜治疗冬季皮肤瘙痒症33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选用0.075%的辣椒辣素霜与1%尿囊素霜,经单盲自体对照,治疗了36例冬季瘙痒症患者,完成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平均59岁)。结果:治疗第3天治疗组痊愈率为15.2%,总有效率为78.8%;第4周治疗组痊愈率为63.6%,总有效率为81.8%,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的起效时间治疗组(中位数为1天)明显短于对照组(中位数为3天)。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烧灼感66.7%,刺痛感36.4%,红斑15.2%,但多发生于治疗初期,经一般时间治疗都能耐受,本观察结果表明用辣椒辣素霜治疗冬季瘙痒症起效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不同剂量维胺酯胶囊联合克林霉素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疗后病情变化等情况,2003年11月—2004年8月,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及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联合进行了一项随机、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尖锐湿疣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目的 采用反向杂交研究尖锐湿疣皮损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状况。方法 提取尖锐湿疣新鲜标本的HPVDNA,采用PGMY09/11引物系统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在标记有37种HPV型特异性探针的尼龙膜条带上进行HPVDNA杂交分型。所有DNA模板采用HPV6和11型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验证。数据经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杂交结果显示201例标本HPVDNA均为阳性,共发现31种HPV基因型,其主要的HPV基因型名称及所占比例分别如下:HPV11(53.7%,108/201)、HPV6(43.8%,88/201)、HPV16(6.5%,13/201)、HPV52(6.0%,12/201)、HPV33和HPVcp6108(均为5.5%,11/201)、HPV42(5.0%,10/201)等。60.2%(121/201)的标本由单一型HPV感染,39.8%的标本由混合型HPV感染。HPV6和11型特异性引物PCR结果显示HPV6和11的阳性率分别为45.8%和56.2%,与杂交结果比较,一致性分别为98.5%和96.5%,资值分别为0.97和0.93,P值均<0.001。结论 至少有31种HPV基因型与尖锐湿疣相关。HPV11阳性率最高,HPV68、40、54、67、73、82、35、64和83在尖锐湿疣中少见,HPVcp6108在尖锐湿疣中首次发现,且阳性率较高(与HPV33并列第5位)。HPV26、69、70、71、72和IS39可能与尖锐湿疣不相关。尖锐湿疣中单一型和混合型HPV阳性率分别为60.2%(121/201)和39.8%(80/201)。  相似文献   
89.
试应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我国性病发病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我国性病发病率进行模型拟合和短期预测,发现全部性病和淋病发病率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相对误差小(0.56~6.2%),梅毒的拟合效果稍差。预测1997~2000年我国性病发病率继续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0.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阻断多重综合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孕中)产时产后乙肝母婴阻断多重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将89例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孕妇分为两组,第1组为高复制强传染性组,第2组为低复制弱传染性组。两组均从孕20周起,多次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婴儿出生后多次注射HBIG及乙肝基因疫苗,并随访1年,每半年监测1次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HBVM)及HBV-DNA。结果:第1组母婴阻断率为95.74%,宫内感染率4.26%,第2组母婴阻断率100%,两组乙肝母婴平均阻断率为97.87%。两组宫内感染率平均为2.13%。并且新生儿出生时抗-HBs( )第一组达70.21%,第2组达95.24%。半岁时抗-HBs( )第1组达95.74%,第2组抗-HBs( )达100%,两组抗-HBs( )平均达97.87%。结论:孕中多次注射:HBIG可明显减少携带HBV母亲所生婴儿HBV的宫内感染,并且能提高婴儿出生时抗-HBs( )率。孕中、产时、产后乙肝母婴阻断多重综合干预措施,是切断所有母婴传播途径较完善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是目前效果最好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