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47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2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流行病学知识问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A 低危险度及其评价A122 何谓危险度、危险度评价和流行病学信息?答:某有害因素导致不良结果的机会称之为危险度(risk)。确定某因素是否是有害因素的科学过程称之为危险度评价(riskassessment),包括根据暴露及剂量-效应资料对危险度进行定量,以及人群已经出现或尚未出现的不良效应来确定危险度的特征;在缺乏科学数据时,亦可根据尚未证实的合理推论或模式来进行危险度评价。评价某物质对人类是否有害及其危害性大小的方法,动物实验结果是一种传统的安全性评价依据。但是,用动物实验资料来推论人类的危险度往往会产生假…  相似文献   
32.
2008—2016年中国性病监测点尖锐湿疣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中国尖锐湿疣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6年中国105个国家性病监测点报告的尖锐湿疣病例资料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尖锐湿疣的报告发病率从2008年29.47/10万下降到2016年24.26/10万,年均下降2.21%.不同监测点报告发病率差异较大,最高可达207.36/10万,最低<1/10万.高发监测点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江地区和西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报告发病率较低的监测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中部地区,少数农村监测点无病例报告.2008—2010年女性报告发病率高于男性,2011—2016年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呈上升趋势,由2008年的0.97:1上升至2016年的1.11:1.高发年龄段为20~39岁的性活跃人群,以25~29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68.78/10万~91.12/10万).综合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占60.44%~79.48%,其次为皮肤性病专科医院、妇科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结论 中国性病监测点尖锐湿疣发病总体上呈稳中有降趋势,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一些低发地区监测点仍呈增长趋势,应引起重视,根据其流行特定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3.
对苏州地区1986~1992年间经血或骨髓培养证实的368例伤寒进行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其中耐药伤寒183例。耐药伤寒临床指标显著高于普通伤寒.其特点是持续高热、病程长、并发症多、排菌时间长。本组病例共出现13种并发症,最常见为肠出血(19.6%)、中毒性肝炎(14.1%)、中毒性心肌炎(6.8%)。并发症及复发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耐药性是并发症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早期住院、及时有效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适当延长住院时间彻底治疗可防止复发。氟嗪酸及氟哌酸治疗伤寒疗效较好,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34.
目前行公共场所公用物品检验的依据是《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规范与检验方法手册》 (以下简称《手册》)。此《手册经过几年的广泛验证和补充修订工作 ,最后经标委会审定并推荐为全国统一的监测规范和检验方法 ,因而要求《手册》必须准确。但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发现《手册》中关于检验方法的部分存在一些不准确的地方 ,现讨论如下。1 关于大肠菌群检验方法 (这里只讨论发酵法有必要对采样方法做一下说明 :目前采样时 ,除浴盆(缸 )、脸 (脚 )盆采样时有所不同外 ,(用 12 5 m l灭菌生理盐水 ,5 0 ml灭菌生理盐水 ,棉拭分别为 5支 ,2支 ) ,其余公用…  相似文献   
35.
2014—2019年中国梅毒流行趋势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 分析2014—2019年中国梅毒流行趋势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9年中国梅毒报告病例数据进行“三间分布”分析。结果 2014—2019年,梅毒报告发病率由30.93/10万增长至38.37/10万,年均增长4.41%;其中一期与二期梅毒、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年均下降10.95%和26.16%,三期梅毒和隐性梅毒年均增长1.61%和10.75%。高发省份为新疆、青海、浙江、海南和福建等。各年男性梅毒报告发病率略低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0.86∶1~0.96∶1。15~19岁组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增长13.54%。2014—2018年梅毒高发年龄段为25~34岁,2019年为20~24岁。各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以农民和民工最多,占41.19%~46.80%,学生人群增幅最大,年均增长20.72%。一期与二期梅毒构成比逐年减少,隐性梅毒构成比逐年增加,2019年达82.95%。结论 2014—2019年中国梅毒总报告发病率逐年增长,一期和二期梅毒报告发病率下降;年轻人群报告发病率快速增长;农民、民工为重要受影响人群;高发地区为西北部分地区和东南沿海部分省份。  相似文献   
36.
为有效控制蟑螂危害,从1989年起在市区开展灭蟑工作,至1994年对灭蟑效果进行逐年监测。1材料与方法将市区划分成东南西北中5片,每片抽查100户以上,并对旅馆、饭店、食品厂、医院、理发店等特殊行业进行调查,均在每年的7~10月进行。用0.3%二氯苯醚菊酯喷洒缝隙及阴暗潮湿等蟑螂滋生栖息场所,10分钟后观察激出蟑螂情况,并收集全部成、若虫,进行种群鉴定。2结果灭蟑前(198年8月中旬)摸底调查976间房,有蟑螂的136间,阳性率13.9%;共抠出成、若虫1738只,均为美洲大$,密度指数12.7只/间。阳性率最高的是天桥办事处(27.0%…  相似文献   
37.
性传播疾病流行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病及艾滋病从宏观来讲是一个社会和发展问题 ,而不仅仅是医学卫生问题 ,其传播流行完全符合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因此 ,预防与控制工作必然会涉及到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 ,大多数性病病种已有很好的诊断方法和治疗药物 ,但迄今全世界以及我国的性病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 ,特别是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正处于迅速传播期 ,而艾滋病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性病可促进艾滋病的传播 ,故而防治性病的流行将是控制艾滋病的一项重要措施。鉴于此 ,笔者针对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因素 ,结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 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女性性工作者(FSW)人群新型毒品使用情况及其对梅毒感染的影响。方法 5个调查城市(长春、兰州、武汉、杭州、广州)分别绘制FSW人群活动场所分布图,并将场所分层按比例抽取FSW,进行问卷调查和梅毒血清学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梅毒感染和新型毒品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招募1 630名FSW,其中120人(7.4%)过去12个月曾使用过新型毒品,梅毒感染率为5.4%(88/1 630)。FSW使用新型毒品组梅毒感染率为6.7%(8/120),与未使用新型毒品组感染率(5.3%,80/1 50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地点、户口所在地、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过去12个月有性病症状、过去12个月曾注射吸毒与使用新型毒品相关。结论 FSW中新型毒品使用率较高,需更多研究探讨使用新型毒品对艾滋病/性病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摘要】 目的 分析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初诊及复诊皮肤病病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门诊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数据,回顾性分析门诊就诊患者初诊、复诊诊断病种。结果 2019年诊疗人次为1 440 580,日均诊疗人次4 332。其中,初诊941 755例,占65.37%;复诊498 825人次,占34.63%。初诊中前10位的病种依次为湿疹、痤疮、荨麻疹、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白癜风、神经性皮炎、色素痣、足癣、甲癣,合计739 175人次,占初诊总门诊量的78.49%。复诊中前10位的病种依次是湿疹、痤疮、银屑病、荨麻疹、白癜风、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色素痣、瘢痕疙瘩、玫瑰痤疮,合计399 594人次,占复诊总门诊量的80.11%。结论 2019年本院门诊病种以湿疹、痤疮等常见病为主。  相似文献   
40.
目的 分析性病门诊首诊性病患者中HIV检测、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进HIV检测咨询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对辽宁等7省份9个哨点性病门诊首诊和报告的性病患者填写专门设计的性病报告附卡,记录相关信息,并鼓励患者进行HIV咨询和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查对象接受HIV检测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报告的5 063例性病患者中,2 668人(52.7%)进行了HIV检测,其中63人HIV抗体阳性,抗体阳性率为2.4%(63/2 6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病门诊所在地、户籍、婚姻状况、所患性病种类和就诊原因与接受HIV检测有关联。结论 性病患者对HIV咨询和检测服务的接受性较好,HIV抗体阳性率也较高,需进一步探讨该人群不接受HIV检测服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