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3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目的 对泰州市1例因输血感染恶性疟的病例进行分析,为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例恶性疟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追踪调查,通过实验室方法对供血者血样进行检测,以明确感染来源。结果 1名64岁肾病住院患者的血液标本镜检查见疟原虫,确诊为恶性疟。经流行病学调查,患者除接受过输血外,无非洲和东南亚等恶性疟流行区旅行史;住院期间曾接受14次输血治疗,对23份供血者血样进行检测,发现1名印度尼西亚籍留学生留存血样PCR检测呈恶性疟原虫阳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供血者曾有疟疾感染史。结论 该患者为输血感染恶性疟病例,应加强对献血者的疟疾筛查,以预防输血传播疟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构建由recA基因启动子启动的红色荧光蛋白穿梭表达载体,研究变形链球菌recA基因表达的特点,以期为不同致龋环境中变形链球菌致龋毒力因子基因的表达提供参照.方法 以变形链球菌(UA159)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recA基因启动子,采用双酶切反应连接入载体pDsRed2-N1,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Rred;通过酶切重组人穿梭载体pDL276,构建红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LRred.结果 经酶切鉴定目的质粒片段插入无误,同时重组载体pLRred转化菌荧光观测结果提示,重组载体pLRred构建成功.结论 本项研究中构建的recA基因启动子红色荧光蛋白同源重组克隆载体正确,可应用于recA基因表达的研究,同时可为研究变形链球菌致龋基因的表达提供内参照.  相似文献   
63.
145名儿童性传播疾病的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45名儿童性传播疾病的发病情况分析陈秋霞吴志华彭一平黄文明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广州524001)1990年10月以来,我们对皮肤科性病门诊的145名儿童进行了性传播疾病(STD)的临床及有关调查,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STD门...  相似文献   
64.
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附86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因学特点。 方法 对 86例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前列腺按摩液 (EPS)的病原体检测并分析结果。 结果 EPS细菌培养阳性 5 7例 ,阳性率 6 6 .3% ,其中以淋球菌为主要致病菌 33例 (38.4 % )。前列腺液PCR检测淋球菌阳性 37例 (43.0 % ) ,沙眼衣原体阳性 2 2例 (2 5 .6 % ) ,解脲脲原体阳性 19例(2 2 .0 % )。PCR检测出复合病原体者 12例 (13.9% )。 结论 性传播性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的致病菌以淋球菌、衣原体和解脲脲原体为主 ,治疗前行EPS病原学检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患者男,53岁,农民。10年前右手背出现一小疖肿,外用红霉素软膏2周后治愈。1个月后右手背出现一蚕豆大皮肤溃疡,经抗感染治疗后愈合,但皮损处皮肤增厚,长期外用皮炎平乳膏未见明显好转。2006年3月26日就诊。发病期间无发热。无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病及外伤史。体检:右手背皮肤见一不规则疣状斑块,约2.5 cm × 4 cm大小,有少许渗液。其他部位皮肤未见异常。口腔分泌物及尿沉渣真菌检查均为阴性。皮损KOH镜检见棕色孢子,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出局限、绒状、墨绿色菌落,镜下见枝孢产生具分枝的球形分生孢子链。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株26S rDNA D1/D2序列与GeneBank中的球孢枝孢(AB100654)相差2个碱基,ITS序列与球孢枝孢(AM176719)相同,与球孢枝孢(AY625063)相差5个碱基。结合上述发现及微量培养等结果,该菌株鉴定为球孢枝孢。皮损组织HE染色显示肉芽肿相,PAS染色见棕色孢子,结合真菌学检查结果,诊断为皮肤暗色丝孢霉病。体外药敏试验显示该菌株对伊曲康唑敏感。给予患者口服伊曲康唑0.2 g/d,连续8周,皮损明显消退,但2个月后失访。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采用电喷雾离子肼-串联质谱分析法(ESI-MS/MS)比较高龋组和无龋组儿童唾液蛋白组,初步探索唾液蛋白组与龋病的关系,并探索龋敏感性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以高龋组、无龋组儿童各10名为研究对象,收集唾液样本,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经过滤-辅助的蛋白酶解(FASP)及液相柱色谱分析后,进行ESI-MS/MS鉴定,并对高龋唾液组和无龋唾液组组间的蛋白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高龋组蛋白量显著高于无龋组,高龋组、无龋组鉴定的多肽数分别为602、481个,分别属于286、227个蛋白。两组之间差异表达多肽数为361个,差异表达蛋白数为118个,包含基质金属蛋白酶9、黏蛋白7、乳铁蛋白、碳酸酐酶6、天青杀素、冷凝集素等。结论 高龋组儿童唾液蛋白量高于无龋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黏蛋白7、乳铁蛋白、碳酸酐酶6、天青杀素、冷凝集素等高龋组与无龋组之间差异表达蛋白的检测,为进一步探索龋敏感性相关生物蛋白标志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正> 1 院校分配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直接分配到乡镇基层。这些学生经过国家统一招生考试,又经过正规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习,文化基础好,业务素质高,一般经过一段适应期后即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乡镇防保的最佳人力资源。在现阶段防保人力普遍紧缺的情况下,真正能分到乡镇基层的毕竟只有少数,并且,还有一个能否留得住的问题。因此,这不是目前乡镇防保人力开发配备的主要途径,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8.
用平衡核素心室造影位相分析及三种体表心电图方法在同一份窦性心律心电图进行预激旁道定位,并与心腔内电生理或心外膜标测旁道26例病人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无创检查对旁道定位准确性在90%左右。因此可以根据上述无创方法对旁道的定位结果,在手术中对重点区域可重复重点标测,从而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9.
新生儿淋病多为出生时经母体产道感染所致,临床上少见,但应引起重视。现将笔者所见2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见附表) 1.2 临床表现本组17例淋球菌性结膜炎,均表现为双眼睑红肿,结合膜充血,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溢出,患儿啼哭、烦躁不安。3例淋球菌性外阴炎,阴道溢出大量粘稠脓性分泌物,但无尿频,无啼哭不安。体征为外阴轻度红肿,阴道口有较多的黄白色粘稠分泌物。眼、阴道分泌物镜检及淋球菌培养均阳性。  相似文献   
70.
球黑孢霉引起白色浅表型甲真菌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1例球黑孢霉引起的白色浅表型甲真菌病.方法 取病变趾甲作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分离菌株行DNA序列分析、明胶液化试验、体外药敏试验和甲板受侵试验.结果 21岁男性患者,右足拇趾甲板白色病变5个月.病变甲屑直接镜检发现孢子、菌丝和叶状分生孢子梗,组织病理显示甲板内有大量孢子及菌丝.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出黑色羊毛状菌落,DNA序列分析提示为黑孢霉属.菌株可液化明胶和侵犯甲组织,对制霉菌素、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克霉唑高度敏感.伊曲康唑冲击治疗5个疗程后,病甲恢复正常.结论 根据其形态学特点和DNA序列分析,菌株被确定为球黑孢霉.球黑孢霉引起的白色浅表型甲真菌病为国内首例报道,伊曲康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