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黄姗  易斌  胡俊波 《北京医学》2009,31(11):663-665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PC-PAT多态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2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50例正常人XPC基因型分布,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系。结果正常人群中LL、LS和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2.0%、47.3%和40.7%,而在结直癌患者中分别为5.8%、38.4%和58.8%。肿瘤患者中LL基因型的频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3)。与SS基因型相比,携带LL基因型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了2.5倍(OR0.40,95%CI=0.18~0.99)。结论DNA修复基因XPC-PAT遗传多态与中国人结直肠癌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42.
吴朝旭  黄姗  万飞  周天寒 《新中医》2024,56(2):27-31
目的:探究《外台秘要方》治疗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外台秘要方》卷一至四关于外感发热的方剂,提取频次≥7次的高频药物,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55首方剂,药物86味。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的有甘草、黄芩、淡豆豉、生姜、桂枝等;药味以苦为主,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聚类分析发现甘草-麦冬-白芍-大枣-生姜-茯苓、石膏-麻黄-葛根-桂枝、柴胡-黄芩-大黄-芒硝、栀子-淡豆豉4首核心处方。关联分析发现了28个关联规则,其中(葱白→淡豆豉)、(甘草、生姜→大枣)分别具有最高的提升度。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外台秘要方》治疗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治疗上具有顾护脾胃、调和营卫,解肌清热,和解少阳兼清阳明热证以及清宣郁热等多种特点。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对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 收集贵州省某三甲医院309例宫颈脱落细胞有效样本,采用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并分型,以Sanger测序法为金标准,并与临床常用的荧光PCR法作比较,分别统计分析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与Sanger测序法和荧光PCR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并比较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和荧光PCR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采用3种方法分别对309例有效样本进行HPV检测,均检测到20种不同的HPV基因型;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与Sanger测序法(Kappa=0.955,P<0.001)和荧光PCR法(Kappa=0.944,P<0.001)检测结果均有较高的一致性;与测序法金标准相比,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出现4例假阴性,1例分型结果不一致;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的敏感性为98.44%、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2.86%、符合率为98.71%,荧光PCR法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8.08%、阳性预测值为99.61%、阴性预测值为92.86%和符合率为99.68%.结论 PCR-电化学基因芯片法与Sanger测序法和荧光PCR法的一致性良好,且具有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可作为临床HPV感染检测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孕妇产后性功能的恢复观察。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分娩的明确诊断为前置胎盘初产妇1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组60例设置为观察组,前置胎盘非合并胎盘植入组60例设置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例产后45d、3、6个月的性生活恢复占比、性交痛情况、性生活满意度和产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45d、3个月的性生活恢复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产后6个月的性生活恢复比例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45d、3个月的产后性交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产后6个月的性交痛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产后45d、3个月的产后性生活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两组产后6个月的性生活满意程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的产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3个月内,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组和前置胎盘非合并胎盘植入组对女性产后性功能影响有显著差异,两者在产后6个月对性功能影响无显著差异,后者比前者的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女性尿道形态和活动度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76例单纯SUI妇女和132例健康妇女,在压力咳嗽试验(CST)中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测量尿道漏斗、膀胱颈部下降距离(BND)、尿道旋转角和膀胱后角(RVA)评估膀胱颈部的形态和活动度,应用UMP软件...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DNA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12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50例正常对照X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Arg194Trp和Arg399Gln的基因型分布,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结直肠癌风险的关系.结果 正常人群中194Arg/Arg、Arg/Trp和Trp/Trp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2.0%、42.0%和6.0%,而结直肠癌患者中分别为40.8%、46.7%和12.5%,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势检验).与携带野生基因型Arg/Arg者比较,携带Trp/Trp基因型个体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了1. 43倍(校正OR=2.43;95%CI=1.10~5.92).而194Arg/Trp基因型和Arg399Gln遗传多态则与结直肠癌风险无关.结论 DNA修复基因XRCC1 Arg194Trp多态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47.
48.
开腹手术新生儿不同剂量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开腹手术新生儿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在全麻下行开腹手术的足月新生儿60例,日龄7~28 d,ASA Ⅱ或Ⅲ级,体重2.4~4.2 kg,均于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连接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泵,随机分为3组(n=20),镇痛泵配方:Ⅰ组舒芬太尼0.6 μg/kg(输注速率0.3 μg·kg~(-1)d~(-1)),Ⅱ组舒芬太尼1.2 μg/kg(输注速率0.6μg·kg~(-1)d~(-1)),Ⅲ组舒芬太尼2.4 μg/kg(输注速率1.2 μg·kg~(-1)d~(-1)),均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于术后24 h时停用舒芬太尼.于术毕即刻、术后4、8、12、24 h时记录呼吸频率、HR、SpO_2、MAP及疼痛评分.于术毕即刻和术后24 h时抽取桡动脉血样行动脉血气分析,取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记录术后24 h内镇痛满意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毕即刻比较,Ⅰ组术后8~24 h时HR、MAP和疼痛评分升高,术后24 h时血浆IL-6浓度升高,Ⅲ组术后8 h时HR降低,术后24 h时动脉血氧分压、血浆IL-6浓度降低;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术后8~24 h时HR、MAP及疼痛评分降低,术后24 h时血浆IL-6浓度降低,Ⅲ组术后24 h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术后8 h时HR降低、术后24 h时血浆IL-6浓度降低(P<0.05).Ⅱ组和Ⅲ组镇痛满意率高于Ⅰ组(P<0.05).三组呼吸频率、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开腹手术后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6 μg·kg~(-1)d~(-1)行术后镇痛效果好,有利于免疫功能的调节.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比较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与无先天性出生缺陷儿童的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探讨MTHF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儿童CHD的关系。方法收集53例CHD患儿(病例组)及80例无先天性出生缺陷的儿童(对照组)外周静脉血液标本。二组儿童年龄为10个月~14岁,均为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的汉族人。病例组男29例,女24例;对照组男44例,女36例。首先提取血液白细胞DNA,然后对DNA进行亚硫酸氢钠修饰,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通过特异性引物检测MTHFR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MTHFR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与CHD的关系。结果 MSP分析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MTHFR基因启动子区域非甲基化分别为36例(67.92%)和69例(86.25%),部分甲基化分别为15例(28.30%)和9例(11.25%),甲基化分别为2例(3.78%)和2例(2.50%),2组间MTHFR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54,P=0.038)。结论 MTHFR基因启动子区域超甲基化可能是导致CHD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0.
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新生儿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新生儿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拟行腹部手术的足月新生儿90例,ASAⅡ或Ⅲ级,日龄1~30 d,体重2.4~5.5kg,随机分为3组(n=30),术毕患者清理拔除气管导管后,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 ml/h,芬太尼组(F组)静脉输注芬太尼0.3μg·kg~(-1)·h~(-1),舒芬太尼组(S组)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03μg·kg~(-1)·h~(-1),均输注至术后24 h.分别于术毕、术后4、8、12及24 h时监测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采用CRIES评分表行疼痛评分;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12及24 h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糖、血浆皮质醇及β-内啡肽浓度.结果 与N组比较,F组和S组术后8、12及24 h时心率、平均动脉压及疼痛评分降低,S组术后12 h时血糖降低,术后12、24 h时皮质醇浓度升高,F组和S组术后12 h时β-内啡肽浓度降低(P<0.05);与F组比较,S组术后12 h时血糖降低,术后12、24 h时皮质醇浓度升高(P<0.05);S组和F组镇痛满意率较N组升高(P<0.05).结论 术毕静脉输注舒芬太尼0.03μg·kg~(-1).h~(-1)至术后24 h镇痛效果较好,可抑制新生儿术后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