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腹腔引流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NEC 61例,临床分期为改良Bell Ⅱ期.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34例行保守治疗,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27例行腹腔引流术.结果:保守治疗组和腹腔引流组治愈率分别为55.9%(19例)、81.5%(22例),肠穿孔的发生率分别为32.4%(11例)、7.4%(2例),肠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35.3%(12例)、11.1%(3例),腹腔内脓肿的发生率为14.7%(5例)、7.4%(2例),分别有38.2%(13例)和7.4%(2例)行手术治疗.腹腔引流组死亡率、肠穿孔、肠狭窄和中转手术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结论:早期应用腹腔引流可提高Bell Ⅱ期NEC的治愈率,可避免肠坏死、穿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具有免疫调节能力使其能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特别是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己获临床成功,但是对于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特别是硬皮病样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cGVHD)的研究报道还很少.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ScGVH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探讨取得疗效的免疫学机制.方法:于2006-09/2008-08在解放军307医院血液移植科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内注射ScGVHD患者4例,男3例,女1例;中位年龄41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内注射具体方法:取右髂前上棘为穿刺注射点,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4例患者的给药剂量基本控制在(1.0~2.0)×10~7个细胞/次,行间断多次给药.合并用药亦有差异,但都为治疗ScGVHD的传统药物,且用量大为减少.结果与结论:经过多次骨髓内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Th细胞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Th1的比例上调,Th2的比例相应的下调,从而使两者达到了新的平衡点.与之相应,患者的临床症状也逐渐好转.而且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随访期内,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未发现异常,也未出现白血病的复发.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ScGVHD是有治疗效果的,为临床治疗ScGVHD开辟了一个新的方法,从而能提高自血病患者骨髓移植的存活率.但由于样本数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进行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证实其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标准剂量地西他滨治疗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接受地西他滨静脉滴注[20 mg/ (m2·d) , 连续5 d, 每4周为一疗程]的MDS患者37例.按照既定的治疗方案, 收集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事件, 并根据不同预后分组进行疗效差异分析.结果 20例 (54.1%) 在至少使用了4周期地西他滨后获得了临床疗效反应, 其中3例CR (8.10%) , m CR无HI 6例 (16.2%) , m CR伴HI 3例 (8.1%) , HI 8例 (21.6%) ;另外17例患者中, 脱离输血3例 (8.1%) ;SD 11例 (29.7%) , PD 3例 (8.1%) .将MDS的总反应率按患者年龄、WHO分型和预后危险分层统计, 地西他滨治疗方案对65岁以下患者的ORR高于65以上患者, 对RAEB-1/RAEB-2分型患者的ORR高于其他分型, 但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0.815和1.213, P>0.05) , IPSS预后危险积分中、高危组患者的ORR明显优于低危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4) , 对WPSS预后分层较高危组的ORR明显优于较低危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6) .不良反应以血小板计数降低、白细胞计数降低和中型粒细胞计数降低最为多见, 34级不良反应中以血小板计数降低、白细胞计数降低和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最高, 发生率分别为65.5%、59.3%和53.8%.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有感染、ALT增高、腹泻和皮疹, 且分级多以12级为主.结论 地西他滨治疗MDS耐受性好, 不良反应发生合理可控, 能够达到预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来酸曲美他汀胶囊中的已知有关物质A、B、C、D、E。方法采用 C18色谱柱,以高氯酸缓冲液(含戊烷磺酸钠0.15%,用0.1%醋酸胺溶液调节pH值至3.75)∶乙腈(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5nm(杂质A)、267nm。结果杂质A、B、C、D及E分别在1.005~20.10μg? mL -1、0.223~22.30μg? mL -1、0.212~21.20μg? mL -1、0.200~20.00μg? mL -1、0.200~20.80μg? 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100.8%、101.5%、99.8%、99.3%,RSD分别为2.7%、1.2%、0.9%、1.8%、0.8%。最低定量限分别为2750.0、30.8、41.8、148.0、104.0 ng? mL -1。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马来酸曲美布汀中有关物质的判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患者部分术前常见血常规指标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效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我科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患者(供者)样品32例次,检测采前血常规相关指标包括WBC、单个核细胞比例、Hct,并将这些指标与产品中CD34+细胞总数、单位循环量CD34+细胞数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产品中单个核细胞相关指标与采前WBC、单个核细胞计数以及Hct均显著正相关,但在CD34+细胞水平,则与采前各血常规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就目前的采集方法而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效率与采前常见血常规指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化疗药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对1例高白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连续3 d,每天1次的白细胞去除术,在第一次白细胞去除术后同时给予小剂量化疗药物降白细胞,对比白细胞去除术前、后患者血象中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的变化及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 每一次白细胞去除术后较术前患者WBC计数分别降低27%、23%、33%,患者肢体活动症状从活动障碍到明显好转,患者左侧肢体肌力明显改善,患者肢体感觉从丧失逐渐恢复至正常.结论 采用白细胞去除术联合小剂量化疗药物治疗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能迅速有效地清除外周血异常增多的白血病细胞,改善白细胞淤滞症状,避免了单用化疗药物所致的代谢紊乱,预防和改善肿瘤溶解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脐带悬吊延期修补腹壁缺损治疗巨型脐膨出的临床效果.方法 设计脐带悬吊囊膜、逐渐收紧囊膜还纳膨出内脏器官的方法治疗10例巨型脐膨出,对其治疗过程和临床效果作回顾性总结.结果10例开始悬吊的平均日龄1 d(1~2 d),悬吊平均时间21.7 d(15~37 d).10例均一次手术修补缺损,2例同时行Ladd术.术后2例出现腹壁切口疝,1例出现呼吸困难,行呼吸机辅助通气3d后好转.术后开始进食时间3 d(2~6 d),正常喂养进食平均时间7 d(5~10 d).结论脐带悬吊延期修补治疗巨型脐膨出具有治疗简单、经济、一次手术完成,同时具有Silo袋法及保守疗法的优点,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王璇  赵静  黄姗 《校园心理》2016,(4):247-249
使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验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对专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研究发现2014级学生比2010级学生心理问题更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心理问题比男生严重,师范类大专生与非师范类大专生心理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大专生SCL-90结构最重要的因素是心理低效能感。大专生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9%。本次调查报告为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效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大专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姗  张梦泽 《中国药师》2016,(4):814-821
目的:建立替格瑞洛片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Hypersil BDS C18柱(200 mm×4.6 mm,5μm);以水(用磷酸调p H至3.0)为流动相A,以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5nm;柱温:30℃;进样量:5μl。结果:替格瑞洛与相邻杂质E及各已知杂质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5;杂质AH均在2.020.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 0);杂质AH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8.1%,96.5%,101.2%,99.3%,100.7%,102.1%,103.4%,RSD(n=9)分别为1.02%,0.88%,1.13%,0.56%,0.79%,1.11%,0.63%,1.39%。结论:该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替格瑞洛片中有关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血液信息系统(blood information system,BIS)是用于控制采供血环节、管理血液及相关信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现已成为实现采供血业务的重要工具[1]。现行BIS系统分为血站信息系统和临床输血系统,分别由各个血站和医院部署、运行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