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6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逆行颞顶筋膜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逆行颞顶筋膜瓣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①在12侧成人头颅标本上,对颞顶筋膜的形态和血供进行巨微解剖观测。②分别以颞浅动脉的额支或顶支或额、顶支双蒂设计逆行颞顶筋膜瓣应用于临床修复头颅深度软组织缺损。结果:①颞顶筋膜主要由颞浅动脉供血,额支与顶支是颞浅动脉的终末分支,颞浅动脉经额支、顶支与耳后动脉、枕动脉、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及对侧颞浅动脉有丰富吻合。颞浅静脉由静脉额支和静脉顶支汇合而成,动、静脉额支及可动、静脉顶支基本伴行。②临床应用6例逆行颞顶筋膜瓣均获成功。结论:逆行颞顶筋膜瓣供血可靠,具有采取方便、供区隐蔽等优点,适用于额、顶、枕等处深度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2.
带蒂超长下斜方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报道诺蒂超长下斜万肌肌皮瓣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方法在对斜方肌及其血供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颈横动脉浅降支为蒂设计超长下斜方肌肌皮瓣,其远端可达肩胛下角下17cm处,单侧皮瓣最大面积为36cm×13cm,双侧皮瓣总面积可超过700cm2,皮瓣转移可覆盖颅项、颌面及颈部缺损。结果临床应用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8例,其中2例采用双侧肌皮瓣转移,10块皮瓣均完全成活。结论超长下科方肌肌皮瓣是修复头颈部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3.
铜针留置术治疗海绵状血管瘤16例李晓静宁金龙高学宏汪春兰曹东升张林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常见的面部、四肢和躯干的良性肿瘤,治疗方法颇多,但疗效均不够理想,特别是深而广的海绵状血管瘤更是临床上的难题。我科于1992~1995年对16例面颈和四肢海绵状血管...  相似文献   
64.
目的介绍大块耳轮缺损1期修复技术。方法应用陈氏对外伤性耳廓部分缺损修复术式,并改进设计以耳廓缺损前缘为蒂的耳后乳突区皮瓣,携带耳甲后软骨块,或以缺损缘一端为蒂,切取一条正常软骨宽0.3~0.4cm,固定支撑,皮辦包卷覆盖塑形。供区两个V-Y滑行推进皮瓣或断层皮片移植修复。结果完成手术11例,均获成功,耳廓总体不减小,形态恢复较满意。结论此方法为修复大块耳廓缺损提供了简便、安全可靠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5.
全耳再造的解剖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为更好地开展全耳再造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①观察头面部血管铸型标本 10例 18侧 ,②用逐层解剖的方法观察 10例经 10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和 5例新鲜成人头部标本。结果 :①耳廓及乳突区是由耳后动脉和颞浅动脉相互吻合形成的血管网供血。②耳廓的组织层次简单 ,可以认为耳廓是由皮肤包裹软骨形成的一个附属结构。结论 :①皮肤扩张法耳再造术在皮下层进行皮肤扩张最为理想 ,可形成薄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②颞顶筋膜瓣可作为耳后皮瓣的补充 ,用于耳廓再造。③残耳可分为三部分进行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66.
介绍大块耳轮缺损Ⅰ期修复技术。方法应用陈宗基等对外伤性耳廓部分缺损修复术式,并改进设计以耳廓缺损前缘为蒂的耳后乳突区皮瓣,携带耳甲后软骨块,或以缺损缘一端为蒂,切取一条正常软骨宽03~04cm,固定支撑,皮瓣包卷覆盖塑形。供区两个VY滑行推进皮瓣或断层皮片移植修复。结果完成手术11例,均获成功,耳廓总体不减小,形态恢复较满意。结论该技术为修复大块耳廓块缺损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7.
肌皮穿支瓣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瓣的发展与应用是整形外科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是带蒂转移的随意型皮瓣,20世纪50-60年代则出现了肌瓣和轴型皮瓣,20世纪7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的开展,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肌皮瓣和骨皮瓣获得了发展,80年代以来,又相继开发了轴型血管皮瓣、逆行岛状皮瓣、远端蒂皮瓣、筋膜皮瓣、筋膜瓣、真皮下血管网皮瓣、静脉皮瓣和预购皮瓣等。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局部组织瓣修复足跟后深度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于小腿下段,外踝腓外侧筋膜间隙,设计切取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最大筋膜瓣6cm×13cm,覆盖跟腱及跟骨裸露缺损,在其上移植全厚皮片或中厚皮片修复。结果2004至2005年11月,修复足跟后组织缺损6例。修复最小缺损3·5cm×4·0cm,最大4cm×6cm。术后转移筋膜瓣,移植皮片完全存活。随访3个月至1年11个月,供受区稳定愈合,功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加皮片移植法,就近取材,供区损伤小,筋膜瓣薄,柔韧滑润,血运恒定丰富,手术时间短,为小腿下段足跟后难愈性中、小面积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可靠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面部体表肿瘤手术切除后缺损修复方法及效果.方法 均采用手术切除方法,治疗修复26例颜面部体表肿瘤.后遗缺损经局部松解不能直接闭合,根据部位,缺损大小设计以下邻近皮瓣或岛状皮瓣修复:V-Y滑行瓣12;颏下岛状皮瓣3块;眼睑轮匝肌皮瓣3块;眶上血管肌皮穿支瓣3块;颞浅额前支血管蒂岛状皮瓣2块;耳前窄蒂侧颌颈皮瓣3块.结果 自2000年2月~2006年6月,本组临床治疗26例,除2例皮瓣远端有少量表皮脱落,经换药愈合外,余例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术后接受放疗4例.随访2个月~5年,肿瘤无复发,且皮瓣切口大都选择在面侧部、发际、鼻唇沟等顺皮纹处,外观无明显影响,功能外形恢复满意.结论 根据面部外形解剖特点,采用带血管蒂或皮下组织蒂邻近皮瓣或皮肤筋膜窄蒂皮瓣是修复颜面部体表肿瘤切除后缺损简便、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不同面积、不同深度足跟后软组织缺损的新的、简便、有效的修复方法。方法根据跟后缺损面积及病变性质,设计两种简便方法对其进行修复。设计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修复大面积足跟后深度软组织缺损,修复最大缺损面积12cm×9cm;另于小腿下段,设计腓骨肌腱鞘筋膜瓣与脂肪筋膜瓣联合转移覆盖中、小面积跟后软组织缺损,在其上移植全厚皮片或中厚断层皮片,修复最大缺损面积6cm×4cm。结果⑴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以来,在传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设计的基础上,切取携带薄层(0.5~1.5cm)厚度,且小于皮瓣表面积的肌肉瓣,临床应用5例,修复足跟后、底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皮瓣最大18cm×12cm,最小12cm×7cm。带薄层肌肉皮瓣血运丰富,所有皮瓣均完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2~24个月随访,足跟功能、外形恢复满意;⑵自2004年1月~2007年4月,应用腓骨肌腱鞘筋膜与脂肪筋膜联合瓣修复跟后软组织缺损7例,最大筋膜瓣6cm×13cm。术后转移筋膜瓣及移植皮片完全存活。随访3~13个月,供受区稳定愈合,功能、形态恢复满意。结论带薄层肌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岛状皮瓣,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