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3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01.
马蕾 《哈尔滨医药》2023,(4):103-104
目的 探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检验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实施输血检验的3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低离子聚凝胺法(MPT)和盐水交叉配血法,前者作为观察组,后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阳性率及特异性细胞凝集阳性比例,计算两种方法的阳性及阴性病例数,以此为基础计算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统计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阳性率为7.50%(24/320),显微镜下特异性细胞凝集有23例(7.19%);对照组阳性率为4.38%(14/320),显微镜下特异性细胞凝集有9例(2.81%);组间特异性细胞凝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率相当(P>0.05)。检验结果显示,阳性24例,阴性296例;观察组中,阳性24例(真阳性23例,假阳性1例),阴性296例(真阴性295例,假阴性1例);对照组中,阳性14例(真阳性9例,假阳性5例),阴性306例(真阴性291例,假阴性15例)。观察组中,敏感度为95.83%(23/24)、准确度为99.38%(318/320)、稳定性为7.19%(23/320),对照组中,敏感度为37.50%(9/24)、准确度为93.75%(...  相似文献   
302.
目的 探讨临床病理及病灶MRI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的相关性及其辅助提高ALN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42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MRI特征,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ALN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分析两组患者在临床病理及MRI特征方面的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842例患者中ALN转移组307例,无转移组535例;病理分级、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及是否合并脉管癌栓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I特征中病灶大小、数目、强化类型及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MRI上ALN形态学标准诊断ALN转移,本研究共检出可疑ALN转移患者390例(46.3%),无转移者452例(53.7%),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2.1%、74.2%和77.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低表达、HER-2阳性、合并脉管癌栓、病灶>...  相似文献   
303.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超声及病理特征判断其Delphian淋巴结转移(DLNM)的价值。方法 纳入358例接受甲状腺根治性切除术的PTC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显示DLNM状态分为阳性组(n=92)和阴性组(n=266);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2组术前临床、超声和术后病理特征并建立模型,观察各模型诊断DLNM的价值。结果 基于临床+超声特征,男性、年龄≥45岁、双侧甲状腺受累,肿瘤超声形态不规则、甲状腺外侵犯(ETE)和颈部中央淋巴结转移(CLNM)是PTC DLNM的危险因素;PTC位于下极和峡部、伴结节性甲状腺肿为其保护因素。基于临床+病理特征,男性、年龄≥45岁、双侧甲状腺受累,病理学ETE(P-ETE)及CLNM是PTC DLNM的危险因素;PTC位于甲状腺下极和峡部、伴结节性甲状腺肿为其保护因素。基于临床+超声+病理特征,男性、年龄≥45岁、双侧甲状腺受累,超声显示肿瘤不规则形态、ETE和病理显示CLNM均为PTC DLNM的危险因素,而PTC位于下极和峡部、伴结节性甲状腺肿为保护因素。基于上述结果分别建立临床+超声、临床+病理和临床+超声+病理模型,其诊断PTC DLNM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0.732和0.856,以临床+超声+病理模型的AUC最高,且与临床+病理模型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应用PTC临床、超声及病理特征有助于判断其DLNM。  相似文献   
304.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已有研究表明PI3K/AKT/mTORC1信号通路在银屑病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雷帕霉素作为mTORC1抑制剂,可以通过改善银屑病患者角质形成细胞异常功能状态、血管异常增生以及调节Th17细胞免疫功能等机制在银屑病治疗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5.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液氮冷冻治疗男性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男性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3)。对照组患者给予液氮冷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ALA-PDT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皮肤受损面积、性功能、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皮肤受损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37%vs. 69.77%,P<0.05)。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国际勃起功能障碍指数(IIEF-5)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重度疼痛、排便疼痛、瘙痒、水肿及大便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行液氮冷冻治疗,ALA-PDT联合液氮冷冻治疗有利于促进男性复发性肛周尖锐湿疣患者皮肤...  相似文献   
306.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8(TRPM8)对胶质瘤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正常胶质细胞株(SVGp12)与3种胶质瘤细胞株(U251、U373、T98G)中TRPM8基因表达;将U251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RPM8-siRNA组、NC-siRNA组、pcDNA3.1-TRPM8组和pcDNA3.1-NC组,利用脂质体分别将TRPM8-siRNA、NC-siRNA、pcDNA3.1-TRPM8和pcDNA3.1-NC转染至U251细胞中,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RPM8基因和蛋白表达,CCK-8法、集落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凋亡情况,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NK92细胞对U251细胞的杀伤作用,ELISA法检测TNF-α、IL-2、IL-6、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调节区域因子1(NCR1)与自然杀伤因子蛋白46(NKP46)的表达。结果:3种胶质瘤细胞株U251、U373、T98G中TRPM8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胶质细胞株SVGp12,其中U251细胞最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RPM8-siRNA组TRPM8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下调(P<0.01),细胞活性下降(P<0.05),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减少(P<0.01),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NK92细胞对U251细胞的杀伤率提高(P<0.01),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2、IL-6及IFN-γ水平均下降(P<0.01),同时,NCR1、NKP46表达也明显增加(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cDNA3.1-TRPM8组TRPM8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上调(P<0.01),细胞活性升高(P<0.05),细胞克隆形成数目增加而凋亡率下降(P<0.01),NK92细胞对U251细胞的杀伤率下降(P<0.01),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2、IL-6及IFN-γ水平均升高(P<0.01),NCR1、NKP46表达减少(P<0.01)。结论:抑制TRPM8表达能够调控胶质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状态,增强NK92细胞杀伤U251细胞的能力,削弱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能力,这可能与调控NCR1/NKP46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307.
临床常见缺牙区颌骨内存在埋伏牙, 通常设计拔除埋伏牙后再行种植修复治疗。但较多情况下拔除埋伏牙对颌骨创伤较大, 导致其不再具备种植修复条件。本文利用数字化技术, 对1例种植术区存在2颗埋伏尖牙的患者, 合理设计种植体倾斜角度和位置分布, 在满足种植修复需求的前提下避开埋伏牙,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以期为缺牙区存在埋伏牙且埋伏牙无法拔除的情况提供新的种植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