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0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比较不同免疫抑制药物单独或联合作用下对树突状细胞(DC)成熟状态的影响,初步探讨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的骨髓DC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加入免疫抑制药物地塞米松(DEX)、环磷酰胺(CTX)、甲基强的松龙(MP),检测培养液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和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成熟DC培养液上清中IL-12的水平、共刺激分子CD80及CD86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单独的DEX、CTX、和MP处理组的DC CD80、CD86的表达水平降低和CTX+DEX组、CTX+MP组的DC的表达水平下降相近,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免疫抑制药物(DEX、CTX、MP)均可影响和阻止DC的进一步成熟,从而增强免疫耐受性,可能是此类药物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靶点;对DC成熟的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但两种免疫抑制药物协同刺激与单一药物刺激比较并不增加对DC成熟的抑制效果,有可能在免疫抑制药物协同作用下在对DC成熟性和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上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32.
韦高  吴易 《广西医学》2005,27(9):1481-1482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病程慢性,易复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许多不良的影响。尽管目前痤疮治疗的药物和方法很多,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存在明显不足之处。为研究健康教育在痤疮治疗中的作用,我们调查在校大学生(年龄在20~23岁)对痤疮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并将健康教育前后痤疮患病率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生殖器疱疹为一种常见病,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可治愈生殖器疱疹。更昔洛韦作为一种较新型高效的抗疱疹病毒的药物,可达到较好的疗效。我科于2003年6月至2004年3月,对来我科门诊的生殖器疱疹患者用该药治疗并和阿昔洛韦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4.
患者女,26岁。反复双手关节痛4年,风团样皮疹3年,皮肤皱纹增多、松弛1年。经查ANA,抗ds-DNA,24 h尿蛋白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获得性全身皮肤松弛症。予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后皮肤松弛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5.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和防治主要发生在皮肤上各种疾病包括性传播疾病的临床学科。皮肤由于位于体表 ,构成了机体抵御各种外界刺激的第一道防线 ,因此皮肤病是临床上相当多见的一类疾病。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基础理论学习走向临床实践的桥梁 ,是培养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为提高学生临床能力 ,高质量地完成临床带教任务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显得尤其重要。1 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采用综合教学手段 ,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  皮肤性病学是以形态学为主的学科 ,皮肤科临床见习的重点是皮疹特征。本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大部分病种 ,如 :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手足癣、银屑病、多形红斑、红斑性狼疮、皮肌炎等 ,其皮疹具有鲜明的形态学特点。传统的见习教学方式是由老师根据各种疾病特征进行示教 ,然后由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 ,简单讨论后提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教师根据大课的理论知识加以分析总结 ,使学生对所看疾病留下深刻印象 ,迅速提高记忆和理解力。然而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学生看到的只是其中的某一阶段 ,仅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使学生对该疾病有全面的认识。这时铺以多媒体观察疾病发展的形态学图像 ,演示皮疹的变化 ,使学...  相似文献   
36.
儿童皮肌炎与成人皮肌炎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免疫性炎性肌病,以对称性四肢近端肌肉及延髓支配肌肉力减弱,血清肌酸激酶升高为特征。其可以分为儿童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与成人皮肌炎(adult dermatomyositis,ADM)两大类^[1]。其发病机制仍不明了,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治疗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37.
目的:运用小波阈值变换对心电图进行去噪。方法:采用软、硬阈值折衷的阈值函数及自适应的阈值策略对心电信号中的不同噪声进行滤除。结果:仿真结果证明此方法去噪效果较好。结论:小波阈值变换能够较好的处理心电信号等非平稳信号。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两种不同来源的马尔尼菲青霉菌(PM)后脾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用分离自广西银星竹鼠的野生PM菌株(A组)和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的临床PM菌株(B组)的菌悬液经腹腔注射感染健康小鼠,并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作为阴性对照。接种10周后处死(中途死亡的小鼠随时解剖)小鼠,解剖、观察内脏感染情况,选取小鼠脾脏行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HE)及过碘酸锡夫染色(PAS),观察其基本病理变化。结果A、B组PM感染的小鼠脾脏均可见炎性灶状病变、脓肿或肉芽肿形成;PAS染色可见真菌孢子;比较第10周解剖的小鼠与中途死亡小鼠脾脏病理变化,前者脏器组织中病变及真菌数量明显减少,部分消失,C组小鼠无死亡,内脏未见肉眼病变。结论野生PM和临床分离PM均能使具有正常免疫功能小鼠的脾脏感染,且部分小鼠感染PM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可以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39.
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属于条件致病菌,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引起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最初,该病见于血液病、霍杰金氏淋巴瘤、结核等病人。近年来,由于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介入治疗,器官移植的普遍开展,艾滋病病人迅猛增加,原发性及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不断扩大,马尔尼菲青霉病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40.
患者女,37岁。面部红斑、关节痛2月,腹痛、腹胀伴呕吐20天。查ANA,抗dsDNA抗体等阳性,面部皮肤组织病理符合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腹部CT符合假性肠梗阻(IPO),骨髓细胞学检查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环形铁粒幼细胞性难治性贫血(MDS-RAS),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SLE合并IPO及MDS-R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