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13篇 |
免费 | 244篇 |
国内免费 | 10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2篇 |
儿科学 | 33篇 |
妇产科学 | 24篇 |
基础医学 | 113篇 |
口腔科学 | 40篇 |
临床医学 | 703篇 |
内科学 | 243篇 |
皮肤病学 | 21篇 |
神经病学 | 97篇 |
特种医学 | 69篇 |
外科学 | 275篇 |
综合类 | 1523篇 |
预防医学 | 416篇 |
眼科学 | 23篇 |
药学 | 431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585篇 |
肿瘤学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132篇 |
2022年 | 135篇 |
2021年 | 161篇 |
2020年 | 108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98篇 |
2014年 | 248篇 |
2013年 | 276篇 |
2012年 | 290篇 |
2011年 | 278篇 |
2010年 | 219篇 |
2009年 | 225篇 |
2008年 | 248篇 |
2007年 | 167篇 |
2006年 | 146篇 |
2005年 | 146篇 |
2004年 | 188篇 |
2003年 | 144篇 |
2002年 | 123篇 |
2001年 | 115篇 |
2000年 | 126篇 |
1999年 | 109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6篇 |
1978年 | 5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5篇 |
1965年 | 3篇 |
196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肢体骨巨细胞瘤复发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肢体骨巨细胞瘤复发特征及治疗措施。方法 随访复发性肢体骨巨细胞瘤30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复发病例大多为病灶刮除术后,3年内复发占73.33%,其中有症状者26例,以局部疼痛、肿胀为主;无症状者4例。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局部植骨吸收,出现不规则密度减低区,病变范围扩大。组织学检查27例复发后仍呈良性,3例恶变。复发治疗;早期病例行再次病灶清除植骨术17例,其中再复发3例;行瘤段切除关节置换4例、关节融合术3例、截肢术6例,均未再复发。结论 定期随访可以早期发现病灶;早期病例可采用彻底的病灶清除加植骨术,晚期病例可采用瘤段切除人工关节置换或截肢等手术。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观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骨盆的旋转变化,探讨术中骨盆旋转对髋臼假体前倾角植入的影响,评估使用髋臼横韧带作髋臼假体前倾定位的准确性以及对骨盆旋转角度变化的校正作用。 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行初次THA的40例44髋的髋关节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纳入标准为:初次THA术的患者,术前、术后CT扫描质量符合标准、能确定髋臼解剖前倾角、髋臼假体前倾角的患者。排除标准:髋臼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既往有髋关节严重创伤手术史以及翻修术等,术前、术后双髋关节CT扫描,CT横断面上骨盆明显倾斜、两侧髋关节的中心显示明显不在同一层面、难以确定水平线测量前倾角的患者,予以排除。手术均采用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切皮前将1枚施氏针以垂直于地面方向打入髂骨嵴,术中髋臼假体的前倾角,以髋臼横韧带为参照标志,通过直接参照或间接参照髋臼横韧带进行髋臼挫磨及安装臼杯,使髋臼假体开口平行韧带进行安放,在此过程中用摄像机记录施氏针相对于地面的角度变化,确定手术过程中骨盆旋转度数,同时测量并记录挫磨髋臼及安放假体时,相对于身体长轴髋臼手术前倾角的数值。术后通过CT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对术中手术前倾角和术后髋臼假体的前倾角、术前髋臼解剖前倾角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 结果术中骨盆旋转发生在本研究中的平均度数为(18±4)°。44个髋关节中,所有的病例都能对髋臼横韧带进行辨认,术中手术前倾角平均为(33±5)°,有93%(41髋)的病例大于Lewinnek提出的"安全区"的前倾角上限25°,余下的7%(3个髋)也全部大于24°。术后CT测量髋臼假体的解剖前倾角为(21±10)°,与术前髋臼解剖前倾角度(19±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4,P >0.05)。 结论在后外侧入路THA术中,体位改变骨盆前旋转会影响髋臼假体植入的准确性,使用髋臼横韧带作为解剖标志指导髋臼假体前倾角度的植入,可以排除患者体位改变骨盆旋转对前倾角的影响,提高髋臼假体放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国产聚乙二醇化重组集成干扰素变异体注射液(PegIFN-S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患者时甲状腺功能异常(TD)或甲状腺自身抗体(TAs)产生情况及对疗效影响。
方法前瞻性观察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于本中心接受国产PegIFN-SA联合RBV治疗的CHC病例45例。试验组患者给予PegIFN-SA皮下注射(1.5 μg/kg、1次/周),对照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egIFN-α-2a)皮下注射(派罗欣180 μg、1次/周),两组患者均联合口服利巴韦林(000~1 200 mg/d),HCV基因2、3型患者治疗24周,非HCV基因2、3型患者治疗48周,停药后均随访6个月。在治疗前、治疗后每3个月及停药后6个月监测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HCV RNA水平。
结果试验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36.5 ± 12.0)岁(19~56岁),HCV基因2、3型患者6例,HCV非基因2、3型患者24例。治疗结束停药半年后HCV持续应答率为83.3%(25/30),共13例患者出现TD或TAs,其发生率为43.3%(13/30);9例发生TD患者中4例(44.4%)丙型肝炎复发,高于未出现TD者(1/2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2)。
结论国产PegIFN-SA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抗体阳性较为常见,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者CHC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54.
目的 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BCNI)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CCSMC)凋亡及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只/组):假手术组、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组(BCNI组)、硫化氢干预组(BCNI+NaHS组)。通过钳夹损伤双侧海绵体神经构建BCNI模型。BCNI+NaHS组每天腹腔注射100 μmol/kg的NaHS溶液;BCNI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治疗4周后检测海绵体内压(ICP)和平均动脉压(MAP),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胱硫醚-β-合成酶(CBS)和胱硫醚-γ-裂解酶(CSE),α-SMA,Collagen-Ⅰ,Caspase-3、Bax、Bcl-2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BS、CSE表达情况,Masson’s Trichrome染色检测海绵体平滑肌/胶原比值,以及 TUNEL+α-SMA组织免疫荧光双染检测CCSMC凋亡水平。结果 治疗4周后,BCNI+NaHS组ICP/MAP比值高于BCNI组(P<0.05);Masson’s Trichrome染色结果显示,BCNI+NaHS组海绵体平滑肌/胶原比值较 BCNI 组显著升高(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BCNI+NaHS 组α-SMA 蛋白表达高于 BCNI 组(P<0.05),同时 Collagen-Ⅰ蛋白表达低于 BCNI组(P<0.05);TUNEL+α-SMA组织免疫荧光双染结果显示,BCNI+NaHS组CCSMC凋亡数较BCNI组降低(P<0.05)。与BCNI组相比,BCNI+NaHS组Caspase-3、Bax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Bcl-2/Bax比值升高(P<0.05)。BCNI组CBS、CSE表达较其余两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外源性硫化氢可提高经典的抗凋亡蛋白Bcl-2及抑制CCSMC凋亡,进而改善BCNI大鼠勃起功能。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比较止血器不同的首次减压时间对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广西省河池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行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使用TR Band止血器的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在止血器压迫30 min首次开始减压,B组于压迫60 min开始减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 h内出血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出现出血7例,B组患者出现出血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A组减压后即刻出血4例,高于B组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27%)低于B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TR Band止血器止血30 min首次开始减压较术后60 min减压,对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无影响,还可降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褪黑素(MT)能否通过抑制铁死亡缓解布比卡因脊髓神经毒性。方法:将36只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N组)、布比卡因组(B组)、褪黑素与布比卡因共处理组(BM组),各组于0 d、1 d、2 d、3 d测定最大抗伤害效应百分比(%MPE)、BBB评分进行行为学评估,并于给药后3 d取材,取腰膨大处脊髓组织进行HE、尼氏染色观察各组脊髓组织神经元病理损伤情况和神经元存活数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多重免疫荧光检测活性氧(ROS)表达水平,ELISA检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铁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脊髓组织GPX4、4HNE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组比较,B组%MPE升高,BBB评分降低,脊髓组织空泡增多,存活神经元数量减少,脊髓组织损伤程度较重,线粒体缩小,双层膜密度增加,线粒体嵴消失或断裂,ROS、MDA、铁含量增多,GSH降低,4HNE蛋白表达升高,GPX4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与B组比较,BM组%MPE降低,BBB评分升高,脊髓组织损伤较轻,脊髓组织空泡减少,存活神经元增多,线粒体损伤改善...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应用核糖核酸测序(RNA-seq)技术探讨马尔尼菲篮状菌(TM)致小鼠脑皮层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1)将1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TM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5只/组)后,分别经尾静脉注射TM分生孢子悬液、生理盐水。将BV2细胞和N2a细胞均随机分为TM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TM感染组加入TM分生孢子悬液,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液。(2)建模成功后,取小鼠脑皮层组织进行RNA-seq后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采用R 4.1.2软件对DEGs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等。取两组小鼠脑皮层组织及两组BV2细胞、N2a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富集通路相关DEGs、促炎因子进行体内体外验证。结果 (1)共获得871个DEGs,其中上调基因373个、下调基因498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显著性最大的通路为氧化磷酸化通路(Q=9.60×10-3),基因数目比例最大的通路为神经退行性病变-多种疾病通路;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涉及细胞因子产生的正向调节、突触组织等生物学过程和组...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分析白内障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白内障患者抑郁症发生风险预警平台。方法 选取476例白内障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心理健康组和抑郁症组。使用基线信息采集表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将基线信息指标纳入随机森林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白内障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影响因素。根据获得的影响因素构建白内障患者抑郁症发生风险模型,并使用列线图对模型进行可视化,采用一致性指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正曲线来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和稳定性。使用R软件的Shiny包搭建白内障患者抑郁症发生风险预警平台。结果 476例白内障患者中,共有49例患者被诊断为抑郁症。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筛选得到6个重要特征变量,包括年龄、烟酒史、入院时的视力水平、白内障并发症、就诊陪护、性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入院时的视力水平、就诊陪护、白内障并发症是影响白内障患者抑郁症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上述5个独立危险因素及其相关系数构建白内障患者抑郁症发生风险预警模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为0.783,ROC曲...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耳后入路行腮腺区域性切除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对31例腮腺下极浅叶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15例,沃辛瘤11例,基底细胞腺瘤2例,脂肪瘤2例,淋巴管畸形1例)患者,采用耳后入路行腮腺区域性切除。结果:全部患者的腮腺病变被完整切除,切口愈合良好,无面神经下颌缘支麻痹,无涎液潴留、涎瘘发生及Frey征出现。经6个月~5年(平均26个月)追踪复查,肿瘤无复发,切口瘢痕隐蔽,美容效果非常好。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耳垂麻木,随访3个月后,麻木消失。结论:经耳后入路切除腮腺良性病损是可行的,可获得较理想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