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1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胸外心脏按压是心博骤停时用人工维持患者血液循环的主要急救方法,临床有着统一的操作标准,即心肺复苏术(标准CPR).近年出现的心脏泵则是在胸外心脏按压时,不但主动按压,而且也主动提拉胸部减压,即主动加压减压心肺复苏术(ACD-CPR).2004年6月-2007年6月,本院急救中心在心搏骤停患者的院前急救中应用ACD-CPR进行复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正> 患者,男,25岁,因家庭纠纷而于中午12时暴食暴饮后,口服乐果约200ml,昏迷不醒,于当天下午2时10分急诊入院,体检:BP18.6/8.0kPa,P108次/min,R40次/min,昏迷,呼出大蒜臭味,双侧瞳孔各约1mm,对光反射弱,肌肉纤维颤动,出汗,双肺呼吸音粗,心音清,律整,未闻杂音,按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规处理,给予洗胃、使用阿托品、解磷定、给氧、输液输血等,下午4时,昏迷加深,唇及肢端紫绀,四肢冰冷,肺部闻较多湿性罗音、并出现呼吸暂停,行气管插管并清除口咽部之食物,下午7时,T38℃,P120次/min,BP9.3/6.7kPa,洗胃液共用27000ml,仍闻有很  相似文献   
23.
巫颖  陈诗平 《海南医学》2013,24(12):1806-1807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人诊疗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4月至2012年6月1560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中发生心室颤动的12例患者,分析其病例资料及手术过程。结果 1560例冠脉介入诊疗术中发生心室颤动12例,发生率为0.77%。经股动脉途径与经桡动脉途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室颤动多见于右冠脉,且多见于严重心肌病变及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其次见于操作不当。结论术前了解患者病情及时处理电解质紊乱,术中密切观察心电及压力监测情况,完善手术人员操作培训,及时发现和及早给予除颤治疗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溶栓治疗能够降低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病死率已得到普遍的承认。溶栓疗效如何?由于条件所限不是都可以通过导管检查来分析的。因此,通过体表心电图判断溶栓治疗成功与否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方法。然而,在AMI溶栓治疗过程中,冠状动脉再通在心电图的表现上人...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经口气管插管的最佳固定方法。方法将42例院前急救经口气管插管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传统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胶布固定气管导管,B组采用一次性牙垫固定气管导管,观察两组病人在气管导管移位、牙垫松脱、口腔粘膜损伤方面的情况。结果B组在气管导管移位、牙垫松脱、口腔粘膜损伤方面比A组明显减少(P均<0.05)。结论院前急救经口气管插管的病人,使用一次性牙垫固定气管导管,更为稳固和安全。  相似文献   
26.
患者男,27岁。右侧背部群集性丘疹及水疱10年余。MRI检查示:右侧背部软组织区见散在小点状、条状信号影,层次清楚,局部未见明确成形肿块影。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层淋巴管增生及扩张,管壁为内皮细胞,管腔有凝固淋巴液,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浅表性淋巴管畸形。  相似文献   
27.
我院自1993年10月~1998年3月对6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行床边监测指端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发现SpO2变化与预后有密切关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62例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男48例,女14例。年龄38~...  相似文献   
28.
186例院外心肺复苏结果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院外心肺复苏(CPR)的特点和对策。方法 对在院外进行CPR的18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组间成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心搏骤停原因以心血管疾病、不明原因、外科创伤、脑血管疾病居前4位,不同病因的院外复苏成功率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RI〉10min和CRI〈10min两组复苏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缩短CRI是提高院外CPR成功率的关键途径,识别高危人群,普及群众CPR的初级救护知识,提高医务人员急救技术水平和改善急救设施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