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对足月分娩中宫颈水肿的疗效。方法 :同期足月妊娠在分娩时宫颈水肿产妇 60例 ,年龄 2 6a±s 3a,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 0例 ,观察组用 2 %利多卡因 5mL宫颈注射 ,对照组在皮试阴性后用 1 %普鲁卡因 1 0mL宫颈注射。结果 :2组宫口从 3cm至开全所需要时间分别 3 .9h± 1 .3h,5 .5h± 1 .6h(P <0 .0 1 ) ,难产、平产例数分别为 8,2 2和 1 6,1 4(P <0 .0 5 )。产妇疼痛情况 ,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缓解。结论 :利多卡因在足月分娩中治疗宫颈水肿能迅速扩张宫颈 ,明显缩短第 1产程 ,减少难产率 ,缓解产妇疼痛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不同发病时间的急性肾损伤(AKI)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连续性入选2011年10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AHF的患者371例,分为早发型(入院起4天内)和迟发型(入院5天以后)AKI,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AKI定义为48h内血清肌酐水平较基础值≥0.3mg/dl或上升1.5倍。主要终点事件为出院后12个月的死亡率。结果 371例患者中,共有99例发生AKI,早发型AKI为50例,迟发型AKI为49例。迟发型AKI患者入院后血清肌酐最大增幅高于早发型患者(P=0.012),而且这些患者的12个月死亡率高于早发型AKI患者(对数秩和检验,P=0.014)。迟发型AKI是12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3.39,95%CI:1.84~6.18,P〈0.001)。迟发型AKI与入院时高血尿素氮和静脉注射多巴酚丁胺有关。结论高血尿素氮和静注多巴酚丁胺相关的迟发型AKI与高死亡率有关,而早发型AKI与高死亡率无关。观察AKI发病时间有助于对发生AKI的AHF患者死亡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纽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蓝科肤宁冷湿敷于患处,并口服氯雷他定片10mg,1次/d,1疗程为1个月。研究组应用强脉冲光治疗,参数选择从20~25J/cm2的低能量开始,每3周治疗1次,1疗程为5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症状评分(3.57±1.83)明显优于对照组(8.78±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强脉冲光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在足月分娩中治疗宫颈水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同期足月妊娠在产房分娩时宫颈水肿产妇 ,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30例 ,观察组用 2 %利多卡因 5 m L宫颈注射 ,对照组在皮试阴性后用 1%普鲁卡因 10 m L 宫颈注射。结果 :观察组宫口扩张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难产率亦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产妇疼痛情况 ,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缓解。结论 :利多卡因在足月分娩中治疗宫颈水肿能迅速扩张宫颈 ,明显缩短第一产程 ,减少难产率 ,缓解产妇疼痛 ,提高产科质量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80例Leep刀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术前行阴道分泌物涂片、阴道镜、TCT,必要时行活检一系列检查,排除宫颈癌后行Leep刀手术治疗,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Leep刀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8.75%。平均手术时间7.8min。出血量6.7ml。手术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论Leep刀治疗各类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省时,出血少,治疗效果佳,且可提供完整的病理标本,对宫颈微小浸润癌和原位癌的早期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炎症标志物和急性肾损伤(AK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在惠州市仲恺高新区人民医院收治并诊断为AHF的患者92例,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入院后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d持续3 d,随后10 mg/d直至出院。对照组未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主要终点事件为AKI发生和炎症标志物的改变。次要终点事件为院内和3个月随访期内全因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AKI的发生率(13%)低于对照组AKI的发生率(1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213)。两组患者的N端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的院内病死率(4.3%和3.8%,P0.999)和90 d随访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AHF患者住院期间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能是安全的,但对于降低炎症标志物和AKI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0例患者服用缬沙坦治疗,对照组90例患者服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持续治疗8周后,将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及不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治疗后,所有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经过处理后均可以继续服药,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使用达克宁栓治疗的疗效。方法我院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来治疗的128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实施研究,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给予对照组氟康唑治疗,实验组使用达克宁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组间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对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使用达克宁栓治疗疗效较好,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铂类在卵巢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其与stathmin基因表达相关性.方法 选取120例卵巢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利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stath-min基因表达,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stathmin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1%(P<0.05).2组患者治疗前stathmin基因表达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tath-min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治疗效果理想,且stathmin基因表达越低,治疗预后越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究卡列前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40例作为该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行卡列前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产后出血情况、凝血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占比44.3%(31/70),有效率为97.1(68/7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7%(18/70)、88.6%(62/70),P值均小于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第三产程时间(5.6±1.8)min、产后2h出血量(468.2±175.6)m L、产后24h出血量(533.2±201.6)m L、产后出血发生率22.9%、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16.8±3.7)g/L明显高于观察组(3.1±1.2)min、产后2h出血量(321.8±112.7)m L、产后24h出血量(374.8±141.7)m L、产后出血发生率5.7%、产后24h血红蛋白下降值(11.2±2.6)g/L,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APTT(30.2±7.2)s、PT(13.2±5.2)s、TT(18.2±4.7)s、Fg(4.7±1.3)g/L和对照组相比(31.3±7.1)s、PT(12.8±5.1)s、TT(17.9±4.8)s、Fg(4.8±1.3)g/L凝血功能指标相当(P0.05),观察组腹泻、血压升高、恶心、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明显缩短产妇第三产程,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