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8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86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8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59篇
内科学   219篇
皮肤病学   217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科学   270篇
综合类   625篇
预防医学   308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291篇
  10篇
中国医学   267篇
肿瘤学   3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儿童近视进展过程中眼底血流及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招募2018 年 7—9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低中度近视儿童,随访观察其1年的屈光度数及眼轴 长度(AL)变化,以评估其近视进展。同期采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SS-OCTA)技术 进行黄斑区3 mm×3 mm扫描。采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S-OCT)技术进行黄斑区6 mm×6 mm 放射状扫描,并采集随访观察1年前后受检者右眼黄斑中心凹,中心凹上、下、鼻、颞侧的脉络膜厚 度以及浅层和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血流密度。取受检者右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 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性及简单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47例(47眼)受检儿童, 男21例,女26例,年龄为(11.1±1.3)岁。1年后随访,平均等效球镜度(SE)由(-2.59±0.93)D增至 (-3.09±0.96)D(t=11.12,P<0.001);AL由(24.75±0.86)mm增长至(24.91±0.84)mm(t=12.25, P<0.001);脉络膜厚度由(238±54)μm减小至(231±55)μm(t=2.67,P=0.011);视网膜浅层、深层及 脉络膜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均出现明显下降(t=6.66,P<0.001;t=3.38,P=0.002;t=3.18,P=0.003)。 视网膜浅层、深层血流密度变化量与近视度数增加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r=0.35,P=0.02;r=0.37, P=0.01)。结论:近视儿童在近视进展过程中,脉络膜厚度变薄,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密度降低,推 测此类眼底变化可能在近视进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脏中Toll样受体4(TLR4)基因的表达及其甲基化水平的 变化,并探讨两者在NASH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 将20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每组10 只。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分别饲喂普通饲料和高脂高糖饲料,于24周后处死。测量大鼠体质量及肝质量,并取各组 大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于低温保存。通过病理染色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变化、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采用酶 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 (TC)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脏CD68蛋白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TLR4蛋白的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脏TLR4基因mRNA的表达;亚硫酸氢测序PCR(BSP)检测肝脏TLR4基因甲基化水平。结 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细胞体积增大,出现大量脂肪空泡,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肝指数升高,血清中ALT、AST、 TC及TG明显升高(P<0.01);CD68蛋白的表达含量明显升高;TLR4蛋白、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甲基化水 平降低(P<0.01)。TLR4的甲基化水平与其mRNA相对含量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NASH模型大鼠肝 脏TLR4基因的表达与其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TLR4基因甲基化水平的降低在NASH发病因素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3.
陈浩  熊永强  黄河 《武警医学》2019,30(4):322-32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手术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2014-06至2018-06收治的146例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资料,分析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果 13例(8.90%)患者发生吻合口瘘,其中男10例,女3例。术前白蛋白水平低于35 g/L、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7 cm、术中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数量超过2个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分别高于术前白蛋白水平≥35 g/L、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7 cm、术中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2个的患者(P=0.013、P=0.037、P=0.011)。多因素分析,术前白蛋白水平(OR=4.092,95%CI:1.231~13.602)、术中使用闭合器数量(OR=4.272,95%CI:1.285~14.202)是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低白蛋白水平、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7 cm、术中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数量大于2个是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患者合并其中一种或多种情况时应当引起注意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4.
目的比较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留置T管和胆总管切开探查并一期缝合术后胆管内支架引流这两种模式治疗胆管疾病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12年—2014年期间收治的90例需择期行胆总管探查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照实验方式分为T管组40例和单管内支架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胆总管置管缝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生活质量指数值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引流失败率(T管滑脱、内支架管滑脱、移位)、胆漏、胆道感染、胰腺炎和残石率。结果开腹胆总管探查术术后内支架引流患者的出院前生存质量评价高于T管引流患者,住院时间少于T管引流患者,置管及胆管缝合时间长于T管引流患者(均为P<0.05);术后两组患者间的治疗总费用和非计划脱管、胆漏、胆道感染、胰腺炎、残石率和不能拔/脱管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胆道支架内引流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移植于胆总管切开探查并一期缝合术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确切,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出院前的生存质量,并放宽胆总管一期缝合指征。  相似文献   
85.
临床上使用丘墟透照海、针刺风池穴治疗顽疾均取得不错疗效,近年来关于其疗效报道屡见不鲜,但其相关详细解剖治疗依据却寥寥无几,导致学习者无法掌握其针刺手法,应有疗效无法得到保障,笔者试着从解剖学的角度诠释以上针法,让后学者能更准确、容易的学会古典针法。  相似文献   
86.
了解中山市木质家具行业的职业病危害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采用量化评分法对选取的中山市150家家具制造企业进行评分、分析,进行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分组,确定其职业卫生管理等级。结果显示,150家企业中职业卫生管理质量不及格的有129家(86.0%),及格16家(10.7%),一般3家(2.0%),良好2家(1.3%)。提示,量化评分法在该次职业卫生现状调查中能起到关键作用,增大了可比性和精确性;但大部分指标分值的确定缺少科学依据,受评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中山市木质家具行业职业卫生现状普遍较差,企业在每3年开展1次现状评价、上岗前、离岗职业健康检查等方面做的比较欠缺;企业负责人和工人的职业病防治意识淡薄、知识匮乏;政府及相关监管机构应加强其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加强监管整治,并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以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7.
正病例1,男性,48岁。因反复心慌气短5年余,加重半年入院。2017年8月14日入院检查冠脉造影提示:LAD中段狭窄90%,后降支近段狭窄95%。于2017年8月16日15∶10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术中出现右冠开口夹层,请心胸外科医师会诊后急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月16日23∶00返回ICU。入室生命体征平稳,于8月17日0∶40无诱因出现室颤心律,伴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予以心肺复苏,200 J除颤,但室颤反复发作,予间断肾上腺素静推、持续利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的术后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病例随访观察。选取2017-12/2018-09于华西医院眼科行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患者5例,定期随访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等效球镜度数、眼压及人工晶状体位置等。结果:患者3例术后矫正视力达0.0,术后等效球镜度数与目标屈光度相差为0.11~0.62D。术后3mo,1例患者裸眼视力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2,另1例患者术前存在角膜白斑及黄斑前膜牵拉水肿,矫正视力达到了术前验光最佳矫正效果。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的人工晶状体袢凸缘及袢均保持在巩膜层间良好的位置,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未见明显偏心及倾斜。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低眼压及其它并发症。结论:YAMANE式巩膜层间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固定术切口小,无需制作巩膜瓣,不使用缝线及生物胶,手术时间短,人工晶状体位置居中且固定良好。此手术方式需要经过一定的学习曲线,掌握术中关键点操作,可以为患者带来快速、良好、稳定的术后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