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33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235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240篇
药学   60篇
  1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全氟萘烷(Perfluorodecalin,PFDL)在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ParsPlana Vitrectormv,PPV)中的独特作用及在眼内长期残留时对眼组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在PPV中应用PFDL的临床病例239例239只眼,其中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130例,晶状体脱位于玻璃体腔4例,外伤性RD41例,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导致玻璃体出血合并牵拉性RD21例,视网膜静脉栓塞和视网膜静脉周嗣炎导致玻璃体腔出血合并牵拉性RD27例,陈旧性脉络膜出血1例,急性视网膜坏死合并视网膜脱离2例,眼内炎3例,Coats病合并牵拉裂孔性RD1例,眼内填充硅油合并RD9例.采用PPV,膜剥离,PFDL使用,眼内激光,气液交换,惰性气体及硅油眼内填充.探讨防止PFDL眼内残留的方法 ,对黄斑裂孔或后极部裂孔采用"气液交换后置换PFDL法",对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采用"PFDL联合部份气液交换法",对360°视网膜切开采用"逐步使用PFDL法".结果 随访12~15个月,212例212只眼获得随访,视网膜复位181例181只眼,有效率85.37%,术后PFDL残留22只眼,随访期间,角膜、前房及视网膜均未见功能及结构上的改变.结论 PFDL可有效地应用于PPV中,提高治疗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眼内填充硅油合并RD等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PFDL小滴在眼内长期存留,临床上未观察到明显眼部损害.  相似文献   
992.
为探索方便快捷的客观指标在慢性胃痛临床辨证中的应用,以接受胃镜检查的慢性胃痛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按临床证候及胃镜下胃粘膜相进行辨证,采用HED-1型人体热能辐射测试仪检测患者胃俞与足三里穴区红外辐射值并与肺俞、中府二穴区红外辐射相对照,比较各证型红外辐射水平,结果发现证候辨证中脾胃湿热型足三里、胃俞穴区红外辐射显著高于脾胃虚寒型,胃粘膜相辨证中胃热型足三里,胃俞穴区红外辐射均显著高于冒寒型、胃络瘀滞型及胃络灼伤型,而对照穴各证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足三里、胃俞穴区红外辐射水平对初步辨别慢性胃痛证候的寒热属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为方便快捷的客观指标在慢性胃痛临床辩证中的应用,以接受胃镜检查的慢性胃痛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按临床证侯及胃镜下胃粘膜相进行辩证,采用HED-1型人体热能辐射测试仪检测患者胃余与足三里穴区红外辐射值并与肺俞、中府二穴区红外辐射相对照,比较各证型红外辐射水平,结果发现证侯辩证中脾胃湿热型足三里、胃俞穴区红外辐射显著高于脾胃虚寒型,胃粘膜相辩证中胃热型足三里,胃俞穴区红外辐射均显著高于寒型、胃络瘀滞型及胃络灼伤型,而对照穴各证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足三里、胃俞穴区红外辐射水平对初步辨别慢性胃痛证候的寒热属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又称退行性关节病、软骨骨化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关节疾病,发病部位多在负重关节、四肢小关节、脊柱关节,多发于膝关节,主要是关节滑膜、软骨、细胞外基质和软骨下骨病变的结果,最终导致患病关节结构畸形、功能障碍。由于其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因此,搞清楚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问题之一。祖国医学认为此病的病因病机是:内虚复感外邪发而为病,临床常常以此为指导。目前西医认为骨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与细胞凋亡、细胞因子、金属蛋白酶、骨内压增高、自由基、免疫因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不同刺法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针刺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电针刺激颈夹脊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疼痛状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简化的疼痛询问量表(SF-MPQ)评分与Northwick Park(NPQ)颈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比容、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量表(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交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颈夹脊穴比较,电针刺激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更佳,更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6.
对 2 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采用尿激酶、肝素、阿斯匹林联合治疗。结果 :显效 4例、有效 15例、总有效率达90 48%。无 1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而对照组 (肝素阿斯匹林 )总有效率为 71.43% ,无效 6例占 2 8.5 7% ,有 3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997.
冠心病(CHD)是威胁生命重要疾病之一,动脉硬化是冠心病的发病基础及易患因素,脂质代谢在动脉硬化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已发现,CHD患有明显血脂和载脂蛋白变化。本观察通心络对60例50内部以下青壮年CHD患血脂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手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在超声引导下行PTA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手术组;同时选取在我院规律血液透析的内瘘成熟并正常使用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与手术组在性别、年龄、钙磷指标、原发病、血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对照组与手术组术前、术后、术后1、3个月、半年、1年内瘘血管的血管内径,内瘘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指标,观察手术组上述各监测时间点的内瘘通畅率。并分析患者PTA术后内瘘通畅率与其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超声引导下PTA的手术效果及其影响术后通畅率的因素。结果超声引导下内瘘血管狭窄球囊扩张的成功率为92.5%,术后1、3、6、12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4.6%、91.9%、73.0%、48.6%。患者PTA手术后血管内径、血管内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P0.05);PTA术后内瘘血管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内径有明显缩小(P0.05);PTA术后12个月血管内自然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透析穿刺针血流量相较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PTA术后内瘘通畅情况和原发病明显相关,糖尿病患者术后内瘘使用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手术可有效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其手术创伤小,可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节约宝贵的血管资源,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分析术后骨折愈合情况,依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评价。结果本组经随访6~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12~28周,平均18周;骨折端复位满意,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40例,良6例,可2例。无内固定松动、断裂、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可靠、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失血量少,可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00.
<正>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尤其神经梅毒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由于神经梅毒临床表现比较复杂,所以实验室的诊断显得非常重要,脑脊液-性病研究实验室(Cerebrospinal fluid-Venereal disease research laboratory,CSF-VDRL)实验,在神经梅毒的诊断上被认为是"金标准"。但由于成本较高,一般临床实验室无法开展,为有效控制神经梅毒的危害,需要有可靠性高并且适合临床的检验方法。为此,对神经梅毒高危人群进行该方法和其他几种常用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希望能够找出替代的方法。现将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