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81.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和甲型链球菌预防病原菌乙型链球菌侵袭小鼠上呼吸道,调节上呼吸道微生态平衡的情况。方法分别对上呼吸道菌群失调小鼠灌胃给玉屏风散或灌胃给玉屏风散加口咽部滴注甲型链球菌7d,再以乙型链球菌口咽部滴注攻击3d,检测小鼠上呼吸道在不同时间点的菌群密集度、甲型链球菌数量、菌群多样性。结果玉屏风散可调节小鼠口咽部菌群平衡,维持其多样性,增强机体对病原菌乙链的抵抗能力。如同时辅以甲链,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这种作用。结论玉屏风散单用或配合微生态制剂合用均可作为临床用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2.
目的 对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血瘀证、血虚证)患者与正常人差异蛋白进行分析,探求三证之间差异性表达蛋白,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揭示三证之间的差异.方法 取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血虚证、血热证患者的血清,应用蛋白提取、定量、双向电泳技术、质谱鉴定和数据库检索,寻找出三证之间的差异蛋白和共有蛋白,并将这些蛋白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发现了15种显著性差异蛋白(P<0.05),其中补体C3、凝聚素、血清转铁蛋白、间-α-胰蛋白酶抑制剂H4重链(片段)、载脂蛋白E、 补体C4-B、 甘露糖结合蛋白C及富亮氨酸-α-2-糖蛋白在血虚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表达水平高于血热型和血瘀型(P<0.05).纤维蛋白原β链、血液接合素、纤维蛋白原γ链、HPX蛋白、α-抗胰蛋白酶、甲状腺素转运蛋白及载脂蛋白Ⅳ在血热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血瘀型患者(P<0.05).共同蛋白有5种(P<0.05),分别为血液结合素、纤维蛋白原γ链、HPX蛋白、α-抗胰蛋白酶、载脂蛋白A-Ⅳ.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血瘀证、血虚证)血清中存在表达差异性蛋白质,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和银屑病不同证型的物质基础有关.  相似文献   
183.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是临床常见病及高发病。陈文慧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是一个“因实致虚、气郁积聚、伤及血络”的动态病变过程。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注重体用同调、肝脾同治,扶正为本,兼以祛邪,并指导患者结合饮食、起居调护预防,形成具有特色的防治体系,临床疗效较好。文章将总结陈教授辨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经验,并列举医案参佐。  相似文献   
184.
对《临证指南医案》中使用的下法病案及方药进行分析、归纳,认为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应用了丰富的下法理论,叶氏学习古方古法,对先世医家下法理论继承和发展,但又不拘泥于古方古法,灵活多变。体现了叶天士在下法应用中“以通为用”、“以通为补”,根据病位、病性、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随证立法组方,注意顾护阴液、邪正兼顾等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5.
陈文慧教授为云南省名中医,师从云南省著名肝胆专家苏涟教授,从事肝胆疾病诊疗工作30余年,临床运用中医药理论诊治肝病经验丰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其将“气血水理论”灵活运用于慢性肝炎的诊治,认为慢性肝炎存在着一个从气机失调渐至血行不利、水湿内停、气血亏虚的病理演变过程,其主要病位在肝,涉及脾、肾等脏,因多脏腑功能失常,最终导致以气虚、气滞、阴血虚、血瘀、痰湿内停等为特征的气、血、水三者的失调。主张治疗时从气血水论治,紧抓气、血、水三端,重视“气血水同调”,疏肝理气、健脾益气以调气;健脾益气养血、滋肾养肝、活血软肝以理血;健脾祛湿、行气散瘀以利水。其自拟经验方健脾疏肝汤集中体现了“气血水同调”的治疗思想,临证时,动态权衡气血水三者比例,分清主次,灵活化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6.
目的 基于症状-证候-药物挖掘胆结石医案数据。方法 收集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的相关医案,将各项信息规范化处理后采用频数分析、热图分析、聚类分析进行考察。结果 共纳入125首医案,包括5种单一证型、10种复合证型,涉及76味中药,累计使用频次2 739次,核心症状有苔腻、苔黄、纳呆等,核心中药为柴胡、海金沙、炒白术等。湿热中阻证核心症状见脉弦、口苦、苔黄腻等,核心中药为栀子、黄芩、茵陈等;肝郁气滞证核心症状见脉弦、苔白、嗳气等,核心中药为鸡内金、柴胡、郁金等;肝郁脾虚证核心症状见右上腹痛、舌红、脉弦细等,核心中药为柴胡、茯苓、炒白术等;肝络不和证核心症状见右上腹痛、痛引肩背、口苦等,核心中药为柴胡、郁金、金钱草等;肝胆湿热证核心症状见巩膜黄染、舌红、苔黄等,核心中药为鸡内金、柴胡、郁金等;肝胆失和证核心症状见脉弦、口苦、便秘等,核心中药为延胡索、赤芍、柴胡等。结论 胆结石病位证素包括肝、胆、脾、胃、经络,病性证素包括气滞、气虚、湿和热(火),中医临床治疗本病大多通过疏肝健脾、利胆和胃、清热利湿、排石止痛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7.
外感病表证作为临床常见证候,虽皆由感受外邪引起,但因外邪性质、地域气候特征以及病人体质等差异,可引起不同的证候表现,临床辨治除考虑外邪性质外,应重视病人体质,并结合地域气候特征,做到"天人合一"。笔者就外感病表证的临床辨证治疗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