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8篇 |
免费 | 66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12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7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75篇 |
内科学 | 84篇 |
皮肤病学 | 33篇 |
神经病学 | 28篇 |
特种医学 | 40篇 |
外科学 | 134篇 |
综合类 | 506篇 |
预防医学 | 188篇 |
眼科学 | 30篇 |
药学 | 285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186篇 |
肿瘤学 | 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95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102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97篇 |
2004年 | 97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多排螺旋CT成像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可疑或诊断冠心病的患者作冠状动脉MSCT检查(0.5 s螺旋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单或双扇区重建算法,1.25mm层厚,250 mm显示野,512×512矩阵,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采用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对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直径≥2 mm)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在34例患者冠状动脉的351节段CT图像中,能够满足血管评价者为296节段,诊断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分别为25节段、9节段和6节段;诊断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分别为11节段、6节段和23节段.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显示以及对管腔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多种化疗药对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HL-60细胞中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urvivin基因是细胞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其具有在人类正常组织不表达而在各种肿瘤组织高表达的特性,因此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选择性靶点;有研究还表明survivin的表达与耐药性的发生有关。本研究旨在通过查明HL-60细胞在多种化疗药物作用后mRNA和蛋白的改变,初步探讨survivin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系。用合适浓度的柔红霉素(DNR)、米托蒽醌(MIT)和三氧化二砷(As2O3)作用于HL-60细胞,随后用RT-PCR检测给药的第1天和第3天HL-60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给予化疗药的第1天3组HL-60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全部降低,其中DNR组下降了10%,MIT组下降40%(P〈0.01),As2O3组下降了25%(P〈0.01)。在给予化疗药的第3天,DNR和MTT组的HL-60细胞中survivin mRNA表达较第1天有明显的升高,分别上升20%(P〈0.05)和65%(P〈0.01);但给予As2O3组中的survivin mRNA表达仍持续降低,仅为第1天的68%(P〈0.01)。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给予DNR和MIT3天后的HL-60细胞中survivin蛋白含量分别升高了14%和11%,而给予As2O3组则下降了82%。结论:在给予化疗药后白血病细胞survivin表达先降低后升高的现象可能与化疗中耐药性的发生有关,而三氧化二砷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这在逆转耐药性上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构建携带泛素-HBcAg融合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成重组慢病毒并观察其体外诱导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成熟。方法 PCR扩增Ub-HBcAg融合基因,插入到慢病毒骨架质粒pWPXLd中,构建重组质粒pW-Ub-HBcAg。将构建的重组慢病毒质粒pW-Ub-HBcAg和包装质粒psPAX2、包膜质粒PMD2.G用脂质体共同转染293T细胞,获得携带Ub-HBcAg基因的重组慢病毒LV-Ub-HBcAg,并检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髓源性DC,加入重组慢病毒,流式细胞仪测定DC表面分子表达,ELISA测定DC培养上清中IL-12分泌水平。结果强制泛素化HBcAg融合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经测序证实目的基因序列及插入方向均正确,W estern b lot能检测到目的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LV-Ub-HBcAg能上调DC表面分子的表达(CD86、CD80、MHC-Ⅱ类分子),并且能促进DC分泌IL-12(139.2±10.75)pg/mL,明显高于LV-HBcAg组分泌的量(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强制泛素化HBcAg融合基因的慢病毒,转染293T细胞后能够稳定表达目的基因,并且能诱导DC分化、成熟,上调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促进IL-12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实时动态监测动脉导管未闭(PDA)导管法封堵治疗过程中残余分流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102例应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封堵治疗并有术中超声心动图监测的连续性PDA患者为观察对象,年龄1~63,平均(9.2±8.2)岁,术前2DE和CDFI测量PDA的最小内径为2.0~14.2,平均(6.1±1.9)mm,长度为2.1~15.8,平均(10.0±2.5)mm。当封堵器到位后,应用2DE及CDFI对残余分流进行实时动态监测,记录即刻、5、10、15、20、25、30min共7个阶段的各项观察指标,包括残余分流类型、比例及分流束宽度的变化。结果:(1)封堵器定位后即刻,102例患者中19例(18.6%)无任何类型残余分流、83例(81.4%)患者仍有残余分流;在有残余分流的患者中,CDFI共检出中央型残余分流束41个、边缘型残余分流束133个(宽度<2mm者102个、宽度≥2mm者31个);(2)CDFI动态监测过程中,所有中央型残余分流束均在15min内、多数10min内可自行迅速消失;95%宽度<2mm的边缘性残余分流束25min时可自行消失,30min时5个尚未消失的残余分流束宽度均<1mm;而宽度≥2mm的边缘残余分流6%在30min时可自行消失,余94%不能自行消失,且其宽度在各阶段无显著变化;宽度<2mm和≥2mm的边缘性残余分流束在30min时尚存的残余分流分别为5%和94%(P<0.001)。结论: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PDA导管封堵治疗后残余分流变化简单可行,可替代X线造影;边缘性残余分流宽度≥2mm、持续时间30min而无明显变化者,应予更换封堵器,以免造成长期残余分流。 相似文献
65.
黄石市1996年进行了改进可疑肺结核病人转诊方式和改变疫情报告登记管理单位,提高传染源登记率的实施性研究。结果:全市综合医院可疑病人转诊率由1995年32.1%提高到1996年92.0%;疫情漏登率从42.9%减少到6.49%;全市期间登记率由31.4/10万提高到46.8/10万,其中转诊发现占期间登记率由27.9%上升到47.8%,催访发现从4.8%上升到13.8%。本研究为完成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任务提供了新举措,同时使本市期间登记率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66.
问:我是男性,34岁。最近我的大腿根附近和阴囊周围潮湿,发痒,还流水。请问这是什么病,怎么治疗?答:在门诊中,也经常有人会询问阴囊、大腿根部为什么有时出现潮湿发痒,怎么防治。 相似文献
67.
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的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并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应用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免疫家兔,分离IgG,用DEAE-纤维素柱色谱纯化,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建立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浓度。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64 U·L-1,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符合二房室模型,初期和末端的T1/2分别为0.50~0.57 h和2.45~3.02 h,AUC与剂量成正比。结论建立的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在灵敏度、特异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和回收率等方面,满足药代动力学研究要求。实验方法和重组E.coli L-天冬酰胺酶在大鼠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68.
X线胸片阴性是指胸片无肿块、空洞、浸润、肺门增宽、局限性纤维化或广泛性胸膜反应的情况 [1]。 X线胸片阴性的原发性支气管癌 (肺癌 )以早期肺癌居多 ,纤维支气管镜 (纤支镜 )检查弥补了 X线胸片的不足 ,为早期肺癌的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本文分析报告九例 X线阴性的肺癌病例 ,以求教于同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我院 1993~ 1999年资料完整、X线胸片阴性而经纤支镜检查证实为肺癌的 9例 ,均为男性 ;年龄 4 2~ 72岁 ,平均 6 0 .8岁 ,有吸烟史 5例 ,吸烟指数≥ 4 0 0年支。1.2 临床症状 咳嗽、咳痰 4例 ,咯血或痰血 4…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管癌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管癌患者的MRCP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MRCP图像的诊断价值。结幕MRCP不但能直观显示胰胆管扩张和梗阻的部位、形态、范围,而且能清晰显示胰胆管树的结构:本组病例MRCP的定位准确率为31/31(100%),定性准确率为24/31(77.4%)。结论MRC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胆管系统影像检查方法,对诊断和鉴别诊断胆管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术中唤醒试验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行脊柱侧凸矫正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组(A组)、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组(B组),每组30例.唤醒前30 min停止静注阿曲库铵,唤醒前10 min,A组停止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B组停止吸入七氟醚和瑞芬太尼.记录两组病人停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和七氟醚时(T1)、唤醒即刻(T2)、加深麻醉后15 min(T3)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及血浆皮质醇浓度,观察两组的唤醒时间和苏醒质量.结果 两组唤醒时间分别为(11.2±1.3)min和(10.7±2.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质量优于B组(P<0.05).两组唤醒即刻的HR、MAP、血糖及血浆皮质醇浓度均高于唤醒前(P<0.05),但各时点A组上述指标均低于B组(P<0.05).结论 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行脊柱侧凸矫正术,患者术中唤醒时应激反应程度低于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