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8篇 |
免费 | 66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12篇 |
妇产科学 | 9篇 |
基础医学 | 7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75篇 |
内科学 | 84篇 |
皮肤病学 | 33篇 |
神经病学 | 28篇 |
特种医学 | 40篇 |
外科学 | 134篇 |
综合类 | 506篇 |
预防医学 | 188篇 |
眼科学 | 30篇 |
药学 | 285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186篇 |
肿瘤学 | 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35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95篇 |
2009年 | 88篇 |
2008年 | 102篇 |
2007年 | 127篇 |
2006年 | 106篇 |
2005年 | 97篇 |
2004年 | 97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69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42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分析肥胖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x线头影软、硬组织测量特征和上气道及周围组织位置,探讨其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2例肥胖伴OSAHS患者进行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检查,分析其X线头影软、硬组织测量数据,并与24例正常人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头影硬组织测量特征:患者上颌骨发育和位置无明显改变;下颌骨位置明显后缩,突度减小,提示在矢状位上发育不足;舌骨明显朝后下移位.软组织测量特征:舌、软腭矢状面积口咽腔矢状面积比例[(TA+SPA)/0PA]明显增加(P<0.001);软腭后和舌咽后咽径显著减少,最小矢状咽径(PAS)明显减小(P<0.001).②87.50%0SAHS患者上气道狭窄,其中以软腭和舌后区最多见(51.39%),其次为软腭后狭窄(软腭咽腔阻塞占31.94%);72.22%患者为多部位阻塞.③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PAS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TA+SPA)/OPA呈显著正相关(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与(TA+SPA)/OP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肥胖伴OSAHS患者X线头影测量分析,不但能提示患者颅面和上气道形态异常程度,同时与多导睡眠图联合分析能预示上气道狭窄部位、性质,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丽水市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对养老机构292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为(32.87±10.10)分,其中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者占47.6%,中等水平者46.6%,低水平者占5.8%。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负性生活事件[OR=14.596,95%CI(5.935,35.897)]及其种类[OR=4.699,95%CI(1.916,11.521)]是其危险因素,同时正性生活事件、自评健康状况、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及服务机构满意度均是其影响因素。[结论]丽水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养老机构老年人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及其种类有助于预测其主观幸福感。同时,正性生活事件、自评健康状况、健康相关知识知晓度和机构服务满意度也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提示养老机构管理者及服务者通过尽早识别并积极应对老年人的负性生活事件、改善老年人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认知、推广健康相关知识及全方位提升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等措施,均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3.
经尿道腔内手术致膀胱破裂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腔内手术导致膀胱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近8年经尿道腔内手术致膀胱破裂18例的病例资料.结果:近8年本院共行经尿道腔内手术3 798例,术中致膀胱破裂18例,占0.5%.其中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2 216例发生膀胱破裂4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529例发生6例、经尿道膀胱内碎石术493例发生4例、经尿道膀胱内血块清除术15例发生2例、输尿管镜碎石545例引起2例.破裂口<1 cm且为腹膜外型破裂10例行留置导尿等保守治疗,但其中2例后因破裂口有活动性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再行开放手术,余8例均Ⅰ期行膀胱破裂修补术.结论:经尿道腔内手术致膀胱破裂主要是由于术者操作不当、电极与膀胱壁接触时间太长或闭孔神经反射引起.一旦发生膀胱破裂应尽快判断破裂类型(腹膜内或腹膜外)、裂口大小及出血情况,必要时及时行膀胱破裂修补术.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估依替米星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6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78例因前列腺液培养致病菌株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敏感而使用依替米星0.2g/d,连续给药4周。治疗中共有144例患者接受肾功能和听力水平监测,并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复查。对照组108例仅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敏感但拒绝使用该药.给予对症处理、、两组同时口服α1受体阻滞剂,辅助前列腺热疗、前列腺按摩等。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4.3%,较对照组的58.3%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耳、肾毒性等,结论:依替米星治疗敏感致病菌导致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5.
心血管病房护士心理素质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而心血管病房又是整个医院护理工作中心理压力最大、常造成护士心理紧张疲劳的病区。其原因:心血管病患者病情变化快,常发生摔死,病房中危重病人多,护士必须及时巡视、细心观察病情变化;监护、诊疗抢救仪器多且为外文说明书,护士必须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顺利工作;在职护理人员缺编,常超负荷运转。经对心血管病房与其它病房的护士进行心理调查分析比较,摸索预防和调节的方法,以期达到保障护理人员心身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之目的。1产生心理紧张疲劳的原因分析长期从事紧张…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胺碘酮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给药方案将患者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应用胺碘酮注射液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变化、总体疗效、心功能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平均心率低于对照组,快速型心律失常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小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良好,安全性较高,在纠正患者心功能和心率方面有突出优势。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腰椎骨折与腰椎退变患者经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后2年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36例腰椎骨折患者和30例腰椎退变患者分别设为骨折组和退变组。骨折组给予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组给予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并依据DR和改良Pfirrmann腰椎间盘突出MRI分级变化评估两组的ASD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2年,骨折组的ASD发生率低于退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退变患者内固定手术后对ASD影响大于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孕晚期口服芪根杜仲散,产后舌下含服卡孕栓防治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90例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的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54例,孕36周时予以口服芪根杜仲散连服用至临产前,胎盘娩出后立即舌下含服卡孕栓;对照组36例,胎盘娩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20 U.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检查PT、APTT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2h内阴道流血量(80.25±15.52) mL,第二产程(50.5±1.5) 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娩后2h内阴道流血量(295.52±30.21)mL,第二产程(82.5±2.2) 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无一例发生晚期产后出血.结论 孕晚期口服芪根杜仲散,产后舌下含服卡孕栓联合用药在防治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后出血有良好的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卡铂与依托泊苷方案(CE方案)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给予CE方案化疗,观察组19例在CE方案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2个周期后,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缓解率、中位无进展时间分别为84.2%、50.0%和7.9、6.1个月,2组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1和11.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CE方案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儿童腺病毒7型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采集病例咽拭子样本118份,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Flu)、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呼吸道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 HAdV)等12种病原进行初筛检测。对HAdV核酸初筛阳性样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到的病毒株进行Hexon基因片段测序,核酸序列采用ClustalⅩ和Mega 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12月20日至2015年2月2日共报告118例感染病例,均为儿童,年龄最小的仅2个月,最大的11岁,分布在康县21个乡镇中的17个乡镇,1岁27例,1~岁37例,2~岁40例;5岁14例,其中男性67人,女性51人,男女性别比为1.31:1。临床特征以发热、咳嗽、咽痛为主,部分病例伴扁桃体发炎、腹泻等症状。实验室确诊为HAdV感染的有33例,分布在13个乡镇。118例病例咽拭子经实时荧光PCR检测,HAdV阳性33例,流感病毒H3N2阳性7例,RSV阳性6例,HAdV和RSV混合感染2例。HAdV阳性标本用Hep-2细胞分离到病毒18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复核HAdV717株,HAdV31株,毒株测序结果表明,HAdV7毒株同源性高达100%,所有毒株位于同一分支上。结论 该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疫情的主要病原是HAdV7;疫情初期为H3N2流感病毒感染,后期RSV病毒感染病例使疫情持续时间延长;当地的恶劣气候,医院门诊对发热患者未按要求进行预检分诊,输液大厅、儿科病房等通风条件差,病例拥挤是本次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