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41.
目的:检测人肝癌及癌旁组织中HOXA5基因的表达情况,观察稳定高表达HOXA5基因的肝癌细胞MHCC97H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探讨HOXA5调控肝癌侵袭迁移的机制,为肝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检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HOXA5基因的表达。构建稳定高表达HOXA5的肝癌细胞MHCC97H,利用划痕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应用CHIP-Seq筛选出HOXA5潜在的靶基因,在稳定高表达HOXA5基因细胞中应用qRT-PCR、Western blot验证HOXA5与靶基因的关系。结果:新鲜的肝癌组织以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相比于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肝癌组织中HOXA5的表达低于癌旁;qRT-PCR、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相对于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HOXA5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过表达了HOXA5基因的MHCC97H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CHIP-Seq的结果发现,HOXA5结合在UBC9的上游启动子区域。在稳定高表达HOXA5的MHCC97H细胞中,UBC9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下调。当在稳定高表达HOXA5的同时过表达UBC9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部分回复。结论:在肝癌组织中HOXA5的表达下调;UBC9介导了HOXA5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这为进一步阐明肝癌发生侵袭转移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为精准治疗肝癌提供一个可能的靶点。  相似文献   
242.
患儿女,7岁。右眼上睑皮下包块2年,增长加速伴上睑下垂半年,于2014年10月6日入院。近半年有眼包块长大增加,以鼻侧明显,出现上睑下垂(图1a)。患者喜仰头视物,无其他不适症状,无外伤史。检查:发育如同龄人,头部未见异常,耳前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243.
陈婧  魏超  扈晓宇  钟森  陈果  曲俊彦  张传涛 《西部医学》2011,23(12):2328-2329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慢性丙型肝炎诊断标准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基础上加用利湿活血中药治疗,疗程12个月,随访6个月;对照组30例,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及随访时间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完全显效63.3%,对照组3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症状积分在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结论中药联合小剂量干扰素治疗老年慢性丙型肝炎较传统治疗更为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4.
目的 观察黄连解毒汤对D-Galn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及中药的量效关系. 方法 32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低剂组,高剂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以1000 mg/kg D-Galn腹腔注射造模,空白组则以等量NS腹腔注射;造模后立即对中药组给予相应浓度中药10ml/kg灌胃,每日一次,余组则以等量NS灌胃.染毒24h后,股动脉取血,测血清ALT,AST,并解剖肝脏,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操作同前. 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LT、AST活性明显增高;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转氨酶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治疗组间相比,转氨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治疗组肝细胞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 结论 对1000mg/kgD-Galn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黄连解毒汤干预24h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45.
我科于2006年1月-2008年1月采用针刺、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寻常痤疮,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6.
脊柱损伤处理不当会危及生命或延误诊断与治疗以及丧失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最佳时机,如何对损伤脊柱进行正确评估,以确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对我院收治的脊柱损伤病例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247.
目的 研究HSP70/CD80嵌合DNA质粒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为安全可靠的新型免疫调节性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将40只雌性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哮喘组、pcDNA3.1载体组、HSP70/CD80嵌合DNA疫苗组,每组10只.用HSP70/CD80嵌合疫苗免疫小鼠后,建立鸡卵清蛋白致敏的小鼠哮喘模型,观察其气道阻力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13、IFN-γ含量的变化.取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分析,观察肺内炎症情况.结果 HSP70/CD80嵌合DNA疫苗免疫小鼠后,能有效减轻气道炎症(P<0.05),降低气道阻力(P<0.05),肺泡灌洗液中IFNl的分泌增加(P<0.05),IL-13降低.结论 HSP70/CD80嵌合DNA疫苗可促进免疫反应向Th1偏移并增加IFN-γ的生成,减轻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阻力,这为过敏性哮喘新型免疫调节性疫苗的机制及应用研究提供了实验资料.  相似文献   
248.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C)术后放疗的价值, 并分析高危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收集2011年1月至2022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早期(Ⅰ~Ⅱa2期)NECC患者, 均行子宫广泛性切除术±辅助治疗, 根据术后是否放疗分为术后未放疗组和术后放疗组, 对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总生存(OS)时间、复发率和死亡率。结果 (1)共62例早期NECC患者纳入本研究, 其年龄为(43.6±11.7)岁;其中, 术后未放疗组33例、术后放疗组29例。(2)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范围:12~116个月), 随访期内23例(37%)复发, 其中7例(11%)为盆腔内复发、20例(32%)为盆腔外复发[其中4例(6%)盆腔内、外均有复发]。与未放疗组相比, 术后放疗组的盆腔内复发率(18%、3%, P=0.074)降低, 盆腔外复发率(24%、41%, P=0.150)和总复发率(33%、41%, P=0.513)均升高, ...  相似文献   
249.
目的构建p VAX1-Hsp70/CD80质粒,观察其在体内外的表达,初步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HindⅢ和XbaⅠ酶切质粒pc DNA3.1-Hsp70/CD80和载体p VAX1,将目的基因Hsp70/CD80定向连接入p VAX1中,鉴定构建的质粒p VAX1-Hsp70/CD8。将p VAX1-Hsp70/CD80质粒转染人胚肾293T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在转染细胞中Hsp70和CD80蛋白瞬时和稳定表达情况。用100μg p VAX1-Hsp70/CD80嵌合DNA疫苗免疫小鼠后,于第7天、15天、30天和180天用RT-PCR方法观察Hsp70和CD80在各组织中表达,Real time PCR检测IFN-γ和IL-4在脾脏中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转染24、48和72 h后的细胞以及G418筛选的稳定表达细胞株均有Hsp70和CD80的表达。第7天和第15天肌肉、淋巴结、骨髓、脾、肝、肺、肾和胸腺组织均有Hsp70和CD80表达。第30天肌肉、肺和肝有Hsp70表达。第180天均未检测出Hsp70和CD80表达。第7天和第15天IFN-γ有较高水平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 VAX1-Hsp70/CD80质粒,该重组质粒在一定时间内能高效表达Hsp70和CD80,并能诱导IFN-γ较高表达。  相似文献   
250.
1诊断 恶性淋巴瘤Ⅳ期 2诊断依据及分析 2.1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和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恶性淋巴瘤在我国发病年龄曲线高峰在40岁左右.该患者43岁,正是该病的高发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