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94篇 |
免费 | 293篇 |
国内免费 | 11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4篇 |
儿科学 | 45篇 |
妇产科学 | 45篇 |
基础医学 | 142篇 |
口腔科学 | 22篇 |
临床医学 | 605篇 |
内科学 | 164篇 |
皮肤病学 | 34篇 |
神经病学 | 45篇 |
特种医学 | 67篇 |
外科学 | 161篇 |
综合类 | 833篇 |
预防医学 | 486篇 |
眼科学 | 29篇 |
药学 | 404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432篇 |
肿瘤学 | 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1篇 |
2023年 | 208篇 |
2022年 | 250篇 |
2021年 | 267篇 |
2020年 | 201篇 |
2019年 | 151篇 |
2018年 | 150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98篇 |
2015年 | 98篇 |
2014年 | 223篇 |
2013年 | 164篇 |
2012年 | 204篇 |
2011年 | 168篇 |
2010年 | 140篇 |
2009年 | 178篇 |
2008年 | 142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149篇 |
2005年 | 92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41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Ley抗原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的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宫颈癌、35例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和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Ley抗原的表达情况.分析Ley抗原的表达与宫颈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 Ley抗原在宫颈癌、CIN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2.4%,45.7%,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8.3%),均P<0.05.Ley抗原在宫颈鳞癌和腺癌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分化、中分化癌的Ley抗原表达率均为33.3%,而低分化癌为86.7%,前两者与后者比较均显著降低(均P<0.05).早期宫颈癌与晚期宫颈癌的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Ley抗原在CIN Ⅰ,CINⅡ的表达率显著低于CINⅢ(阳性率分别为27.3%,27.3%和76.9%,均P<0.05).结论 Ley抗原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有希望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信号. 相似文献
62.
94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的病例进行病因学分析 ,探讨多病变和恶性肿瘤在缺铁性贫血发病中的重要性。方法 :确诊为缺铁性贫血 (IDA)的患者 94例 ,行大便虫卵检查 ,胃镜、结肠镜或钡餐、钡灌肠 ,腹腔B超 ,女性加做妇科检查及盆腔B超检查 ,找出IDA病因。将 94例患者按病因分类分为单一病因组和多病变组 ,用t检验对两组的Hb、SF值进行比较 ;再分为良性病变组和恶性肿瘤组 ,两组间的Hb、SF值也以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94例IDA患者的病因中 ,由单一病因致病者 75 .5 % ,以消化性溃疡 (2 7.7% )和慢性胃炎 (17.0 % )为主 ,月经失血过多(2 0 .2 % )仍是女性患者的主要病因 ;多病变致病者 2 4.5 %。良性病变占 86 .2 % ,消化道恶性肿瘤占 13.8%。各组间Hb值均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但恶性肿瘤组SF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 (P <0 .0 1)。结论 :良性消化道出血性病变仍是导致IDA的主要原因 ,其次为女性月经过多。但多病变导致缺铁 ,尤其是上下消化道多个失血灶同时存在者 (14.9% )也不少见。恶性肿瘤在IDA病因中有增多趋势。恶性肿瘤致IDA的患者SF较高。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标志物对血管疾病预测价值.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9例,心血管疾病非维持性血液透析组23例(C组),正常对照3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心血管疾病组17例(A组)和非心血管疾病组32例(B组),检测血TG、TC、HDL-C、LDL-C、Fg、D-D、vWF、CRP.结果:心血管疾病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疾病组(P<0.01);A组患者TG、TC、HDL-C、LDL-C、Fg、D-D、vWF、CRP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及B组、C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证实:Fg、D-D、vWF、CRP是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与Fg、D-D、vWF、CRP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疾病时凝血4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美国库尔特ACL Futura plus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收集GCS评分13~15分18例;9~12分26例;3~8分42例;对照组30例。结果PT、APTT、TT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发现颅脑损伤不同程度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不同,它们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检测PT、APTT、TT可以了解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了解有无出血倾向,有助于颅脑损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5.
高剂量复合螺旋藻多糖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剂量螺旋藻多糖与银杏叶有效成分按不同比例复合,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为抗肿瘤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高剂量200mg/(kg·d)螺旋藻多糖与银杏叶有效成分按1:1、2:1和1:2的比例复合。分别给荷瘤小鼠灌服此3种复合制剂和螺旋藻多糖、银杏黄酮、银杏内酯3种单一成分,观察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结果:螺旋藻多糖与银杏叶有效成分1:1比例复合组、2:1比例复合组和1:2比例复合组的抑瘤率分别比空白对照组提高63.774%(P〈0.01)、46.883%(P〈0.01)和40.282%(P〈0.01);单一成分螺旋藻多糖组、银杏黄酮组和银杏内酯组的抑瘤率分别比空白对照组提高30.728%(P〈0.05)、34.112%(P〈0.05)和51.220%(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和外周白细胞数都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剂量螺旋藻多糖与银杏叶有效成分复合使用,对抑制小鼠S180肉瘤能产生协同增效作用,且对小鼠未见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探讨PBL双语教学在七年制医学生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04级七年制本硕连读临床医学系药理学教学中,将237名学生随机分成PBL教学组(65人)和LBL教学组(172人)进行教学.结果:两个教学组在考试总成绩和PBL试题上得分虽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是调查问卷显示PBL双语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很大作用.结论:PBL双语教学是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较好教学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