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是临床常见两种瘢痕组织,两者的临床特征的相互重叠,很难把它们明确地区分开,统称为病理性瘢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美容医学的教学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美容医学的教学特点,建立合适的教材体系,制作并应用多媒体课件于教学中,增加实践机会等.结果:多方位教学形式,尤其重视实践教学,能明显提高教学效率.结论:多方位教学形式适合于美容医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3.
14.
病理性瘢痕的放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瘢痕是创伤愈合过程的必然产物。胎儿早期伤口的愈合是一种完全性修复,这种瘢痕是属于正常组织修复过程的产物,称之为正常瘢痕;然而儿童与成人伤口愈合后因为多种因素的作用导致其结果是产生病理性瘢痕。病理性瘢痕是在创伤修复过程中发生异常,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大量沉积,发生真皮组织过度增生而产生的。病理性瘢痕包括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是继发于皮肤创伤、烧伤或手术后,以胶原过度沉积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为特征的皮肤胶原性疾病。其表现为过度增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体表神经纤维瘤的切除及创面修复的方法。方法:24例患者均行手术,其中切除后直接缝合13例,皮瓣转移6例,皮片移植4例,1例行肿瘤切除术同时行截肢术。术中采用肿胀麻醉技术,控制性降压技术等治疗方法。结果:20例患者Ⅰ期愈合,4例部分伤口裂开,经换药而愈。有两例巨大神经纤维瘤术中予以输血,其余病人未予输血。结论:对体表神经纤维瘤行切除手术,术中采用合适技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创面修复应根据瘤体大小及部位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局部注射移植颗粒脂肪组织的方法,观察VEGF对移植组织早期的血管增生情况以及提高脂肪存活率的效果。方法: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3组:生理盐水注射组、VEGF 100ng注射组、VEGF 200ng注射组。于术后第10,30天取出各组的脂肪移植体,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各组移植体脂肪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免疫组化法进行微血管密度的定量,测量移植体第30天的剩余体积。结果:实验组的移植物保存体积和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VEGF组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脂肪成活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有效浓度的VEGF能够提高移植后颗粒脂肪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邵家松 《华夏医学》2012,25(3):463-465
正常成人颅骨测量属于人体测量一部分,由于头颅形状特殊,测量较为困难,所以寻找能准确、客观测量头颅方法一直是医学工作者目标,以获得较为客观准确的数据,为医学教学、临床服务。头颅及五官解剖组织形态由颅面骨、颅面部软组织形态两部分所决定,受多方面影响,如:民族、性别、年龄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9.
慢性创面愈合过程机制复杂,涉及炎性反应、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胶原的形成与沉积、创面血管化和皮肤再上皮化等过程,目前临床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干细胞的应用在慢性创面的治疗方面备受瞩目,其主要优点是避免了潜在的有害的外科手术过程,避免皮肤移植或皮瓣等手术带来的负荷等。本文就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对慢性创面的治疗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消化系统畸形,发病率约为0.2‰~0.5‰。以前多采用腹会阴联合根治手术,术后易发生腹腔感染、黏连性肠梗阻等。近几年多应用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普通型巨结肠,但长段型巨结肠不能单纯经肛门完全切除病变肠段,还要经腹部小切口辅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