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比较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组织中ET 1表达的差异 .方法 正常前列腺 7例 ,良性前列腺增生 30例 ,前列腺癌 15例 .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判断阳性染色分布 ,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 ,应用真彩色图像分析仪对显微镜像进行图像采集、并进行面积定量分析 .结果 ①ET 1在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中均有表达 ,在良性组织中 (正常和良性前列腺增生 )主要在腺上皮和间质平滑肌细胞核 ,在恶性病变组织主要在细胞质 .②阳性细胞记数 :前列腺腺上皮中核染色阳性的细胞的百分率 :在正常前列腺为 (31.3± 4 .5 ) % ,良性增生前列腺中为 (80 .5± 7.7) % ,较正常显著增多 (P <0 .0 1) ;前列腺癌中为 (16 .1± 7.6 ) % ,比正常显著减少 (P <0 .0 1) ;前列腺间质中核染色阳性的细胞的百分率 :在正常前列腺为 (2 4 .5 9± 7.37) % ,在良性增生前列腺中为 (33.89± 3.90 ) % ,较正常前列腺显著增多 (P <0 .0 1) .③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 :前列腺腺上皮细胞核中阳性染色面积占腺上皮面积的百分率 :在正常前列腺为 (5 .9± 2 .5 ) % ,良性增生前列腺中为 (15 .9± 7.9) % ,较正常显著增多(P <0 .0 1) ;前列腺癌中为 (1.4± 0 .9) % ,比正常显著减少 (P<0 .0 1) .结论 内皮素 1在正常前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核转录因子NF κB的关系及其在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 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 ,将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转染入人肝癌细胞系HCC- 92 0 4 ,用免疫组化SP法和免疫荧光法对细胞内源性核转录因子NF κB进行定位 ,然后用蛋白酶抑制剂ALLN作用于细胞 ,抑制核转录因子NF κB的活化 ,阿霉素诱导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 ,检测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率的变化。 结果 :未进行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HCC 92 0 4的内源性核转录因子NF κB仅位于胞质 ,胞核中无表达 ;转染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肝癌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同时有核转录因子NF κB的表达 ;而在经抑制剂ALLN作用的转染乙型肝炎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的人肝癌细胞HCC 92 0 4 ,核转录因子NF κB仅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质内 ,而且细胞程序性死亡率由 8.1%增高至 5 1.8%。 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可激活肝癌细胞转录因子NF κB ,使其从胞质中转位于胞核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通过活化核转录因子NF κB而抑制肝癌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13.
石蜡组织芯片制备技术方法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引言生物芯片(biochips)技术包括组织芯片(tissue chips)、基因芯片(gene chips)和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s)技术,这一技术方法的建立大大推动了医学及生物学领域的研究. 我室进行了组织芯片制备技术的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研制出了两种制备组织芯片的工具,即组织芯片空心蜡模的模具和组织芯片取样器,已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  相似文献   
14.
SP,ABC,SABC和EnVision法敏感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引言自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应用至今,在技术方法上不断得以改进,又涌现了一批新的技术方法,如SP,ABC,SABC和EnVision等方法[1].它们各有其特点,我们用上述4种方法对肝癌组织中Bad,Bag-1染色,并比较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铂 铱合金明胶蛋白涂层支架局部导入c myc反义寡核苷酸 (ASODN)对兔颈动脉细胞凋亡的影响 ,寻求防治支架内再狭窄的途径。方法 :将携带c mycASODN的国产铂 铱合金明胶蛋白涂层支架置入兔颈动脉 (给药组 ,n =16 ) ,在术后 7、14、30、90d处死动物行苏木精 伊红和Weigert染色 ,图像分析测量新生内膜厚度和面积 ,c myc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 ,并与对照组 (n =16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支架术后 7、14d均未观察到平滑肌细胞凋亡 ,术后 30d在新生内膜中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 ,90d时显著高于 30d ;同时给药组平滑肌细胞的凋亡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c mycASODN可诱导支架置入后平滑肌细胞凋亡 ,可用于防治再狭窄  相似文献   
16.
反义端粒酶RNA对SMMC7721细胞P16、P21表达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反义端粒酶RNA对SMMC7721细胞周期的影响,检测P16和P21的表达,探讨端粒酶与细胞期调控间的关系及反义端粒酶RNA在肝癌基因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经脂质体介导,将反义端粒RNA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hTR导入SMMC7721细胞中。细胞克隆转移扩大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仪、TRAP-PCR-ELISA及免疫组化技术,结合图像分析,在检测SMMC7721/pBBS212-hTR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同时,检测P16和P2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反义端粒酶RNA在抑制SMMC7721/pBBS212-hTR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同时,检测P16和P2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反义端粒酶RNA在抑制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同时,P16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转染反义端粒酶RNA在封闭细胞端粒活性表达的同时,伴发P21与P16表达水平的升高。本实验研究为探讨肝癌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蓝玉簪颗粒对慢性哮喘小鼠气道重建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2只雌性BABL/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A组),慢性哮喘模型组(B组),蓝玉簪颗粒组(C组,1.0 g生药/3.0 kg体质量)和地塞米松干预组(D组,2.0 mg/kg),以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并长期雾化吸入制备小鼠慢性哮喘模型.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一般病理学改变;阿尔辛蓝-过碘酸-希夫氏(AB-PAS)染色观察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情况;天狼猩红(SR)染色观察气道壁胶原沉积并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以评价气道上皮下纤维化,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测定气道壁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含量.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气道外、内径比值(Po/Pi),气道壁厚度和面积(Awt,Aaw)以及TGF-β1免疫组化阳性染色面积与气道基底膜周径(Pbm)比值(如Awt/Pbm,TGF-β1/Pbm)等.结果:B组小鼠气管及血管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气道黏膜上皮增生,气道黏液高分泌及气道上皮下胶原沉积增多,气道壁TGF-β1表达增强;Po/Pi,Awt/Pbm,Aaw/Pbm以及TGF-β1/Pbm,肺组织HYP含量等所有指标均显著增高.C组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与A,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的表达与肺组织HY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s=0.669,P<0.01).结论:中药蓝玉簪颗粒可以抑制慢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浆膜腔积液中转移性腺癌和恶性间皮瘤的电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莉  赵一岭 《医学争鸣》1995,16(2):134-136
作者用透射电镜观察了14例瘤性浆膜腔积液,并与常规细胞学光交易检查进行了比较,结果,光镜诊断的胸腹膜转移性腺癌(AC)4例中,电镜证实其中3例为AC,1例为恶生间皮瘤(MM);光镜诊断的9例MM中,电交易诊断其中7例为MM,2例为AC。电镜技术的应用为区别瘤性胸腹水中瘤细胞的组织起源提供了客观的依据,解决了常规细胞学检查对AC和MM鉴别诊断的困难,提高了MM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心脏疾病,临床上容易发生误诊,多数通过尸体解剖病理检查方能确诊.现将我们在尸检中发现并确诊的1例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报告如下,并对其发病、死亡原因及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77例大肠癌bcl-2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77例大肠癌中,bcl-2阳性67例(87.01%);在作为对照的57例癌周组织中,bcl-2阳性占47例(82.45%);在46例高分化的大肠癌中,比15例低分化腺癌表达要强(P<0.01)。结论:bcl-2在绝大部分大肠癌中都有表达,这表明其参与了大肠癌的凋亡调控,其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