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41.
大肠癌培养细胞p53存在状态与化疗敏感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人大肠癌培养细胞p5 3存在状态与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5 3机能诊断法 ,确认 6株人大肠癌培养细胞p5 3的存在状态 ,以MTT方法比较了p5 3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组肠癌细胞对化疗敏感性的差异 ,用流式细胞仪做细胞周期的进一步分析。结果 p5 3野生型肠癌细胞较p5 3突变型细胞的化疗敏感性高 5~ 10倍 ,并且在化疗药阿霉素诱导下可选择地发生细胞凋亡和G1阻滞。结论 人体大肠癌培养细胞p5 3存在状态直接与其化疗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42.
化瘀止痛法外用对骨癌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化瘀止痛法外用对骨痛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 SD大鼠左后肢胫骨内接种MRMT-1细胞,制成骨转移癌疼痛模型,给予外用化瘀止痛方药治疗.观察大鼠痛行为学改变,包括yon Frey纤维刺激的50%缩足阈(50%PWT)、热刺激缩足潜伏期(TWL).对背根神经节标本用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相对于模型组,中药治疗组50%PWT明显延长,TWL延长.病理形态学显示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结构改变减少.神经元胞体胞核固缩减少,多核仁细胞减少.结论 化瘀止痛法外用可有效拮抗外周伤害感受器,抑制骨转移癌疼痛.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抗痛消水膏外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外用抗癌消水膏治疗,对照组21例接受胸腔内灌注重组白细胞介素2治疗.结果 治疗组胸水有效率为63.64%,对照组为57.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6127,P>0.05);治疗组胸膜黏连发生率、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抗癌消水膏外用可有效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4.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较差。目前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中成药作为中医药治疗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在食管癌防治中备受关注。因此,本文梳理总结了已获批可用于食管癌的中成药以及其他中成药在防治食管癌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食管癌治疗中的中成药合理选用和后续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朱世杰  贾立群  李学  崔慧娟  李佩文 《中医杂志》2011,22(21):1861-1862
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属进展期,其中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又占有较大比例。这部分患者器官功能减弱,不能耐受强烈化疗,而且肺癌的生物学行为也会随增龄而改变,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化疗对老年患者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对于是选择联合化疗还是选择单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淫羊藿、补骨脂和骨碎补3种补肾壮骨中药对大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骨痛和骨质破坏的影响。方法:使用雌性SD大鼠进行实验,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淫羊藿组、补骨脂组、骨碎补组和唑来膦酸组,其中后5组为手术组,在左侧胫骨髓腔内注射MRMT-1大鼠乳腺癌细胞建立大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分别给予对应药物。在造模后第20天观察Von Frey纤维刺激的50%缩足阈(50%PWT)及双足负重差异以显示疼痛行为。第21天取材,测定肿瘤体积、左胫骨影像评分、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密度(BMD)。结果:3种补肾壮骨中药均可使乳腺癌骨转移大鼠50%PWT提高(P0.05或P0.01),补骨脂可使双足负重差异减小(P0.01),淫羊藿可使BMC和BMD升高(P0.05和P0.01)。此外,3种中药均有抑制肿瘤生长和减低骨破坏影像评分的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淫羊藿等补肾壮骨中药在大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上具有减轻癌性骨痛和骨质破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摘要】目的 回顾本中心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经验。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1月,经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35例。13例早期手术患者经升主动脉、右房建立体外循环,22例患者经股动、静脉建立体外循环。除10例患者外,均使用负压引流系统(VAVD),共7例患者经肺动脉建立左心引流。 结果1例术后30天因突发脑梗塞死亡,2例术后浅层伤口愈合不良。体外循环时间92.3±15.6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48.6±19.2 分钟。术后气管插管时间8.6±1.5小时,术后住院时间9.5±3.6天。术后随访3-32月,心功能良好。结论 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置换术能够保持胸廓连续性,与传统胸正中切口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可以在部分心脏手术患者群推广。 【关键词】 胸骨上段小切口;心脏手术;心脏外科  相似文献   
48.
摘要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我院共为37例80岁以上高龄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性30例,女性7例,年龄80-91岁,平均83.11±2.90岁。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1例(83.8%),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2.7%);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置换3例(8.1%),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瓣置换2例(5.4%)。 结果: 平均移植3.0±0.79支血管桥,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为2.7%。术后发生主要并发症包括:房颤18例,呼吸功能不全致脱机困难8例(1例行气管切开),低心排综合征6例,急性肾功能损伤2例(2例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脑部并发症1例,纵隔出血及心包填塞二次开胸1例。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7例(18.9%)。平均ICU滞留天数为3.35±1.99天,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13.03±4.39天。37例病人随访3-39个月(平均22.47±11.15月),随访期死亡1例。结论: 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行,通过注重术前评估,改进手术技术,加强围手术期的观察和处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9.
舌苔是口腔菌群的主要集散地,舌苔菌群能够反映机体病理生理变化。口腔微生态子系统与肠道微生态子系统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可借助经络循行和消化道实现口-肠联系。中医认为,舌苔是由脾胃之气熏蒸谷气上承舌面而成,所以脾胃之气的生、衰、死,均可从舌苔的变化中反映出来。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构成了舌苔形成的基础,也是疾病不同舌象的特征性体现。当脾升胃降失和,口腔环境遭到破坏,邪毒之气可由口腔乘势而下,沿消化道进入食管、胃及肠道,从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出现相应的胃肠道疾病。因此,通过舌象及证型的梳理,可间接分析肠道菌群的差异,进而实施干预措施,促进肠道菌群恢复平衡,则症状缓解,舌苔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0.
便秘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既痛苦而又烦恼的症状,而且与心血管、肿瘤等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此.如何防治便秘是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