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目的探讨生姜泻心汤对伊立替康(CPT-11)化疗后大鼠肠黏膜及肠功能细胞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PT-11组、中药加CPT-11组,每组8只。CPT-11组、中药加CPT-11组于实验第4日尾静脉注射CPT-11150 mg/kg,每日1次,连续2日,复制迟发性腹泻模型,正常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中药加CPT-11组于实验第1日,用生姜泻心汤(2 g/mL)灌胃给药,每只大鼠10 g/kg,连续用药9日,CPT-11组、正常对照组去离子水灌胃。于48、60、72、84、96及108 h时观察记录大鼠腹泻情况,计算腹泻发生率,同时参考Akinobu K方法进行腹泻评分。实验第10日处死大鼠,取回肠、盲肠及结肠组织,10%福尔马林液固定。行HE染色,在光镜下根据chiu标准对肠黏膜损伤分级。PAS染色观察肠杯状细胞、潘氏细胞表达;免疫组化CgA染色观察肠内分泌细胞形态,用Image-Pro-Plus 6.0对阳性细胞进行计数和累计光密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各时间点均无腹泻发生。CPT-11组大鼠48、60、72、84、96及108 h腹泻发生率为75.0%(6/8)、100.0%(8/8)、100.0%(8/8)、87.5%(7/8)、75.0%(6/8)及75.0%(6/8)。中药加CPT-11组腹泻发生率48 h为25.0%(2/8),60h为50.0%(4/8),72 h为12.5%(1/8),84 h后腹泻发生率为0.0%(0/8)。与本组60 h比较,CPT-11组48、84、96、108 h及中药加CPT-11组48、72、84、96、108 h腹泻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与本组72 h比较,CPT-11组84、96及108 h腹泻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PT-11组各时间点腹泻评分升高(P0.01),回肠、盲肠及结肠黏膜损伤分级升高(P0.05,P0.01),回肠、盲肠黏膜上皮杯状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5),潘氏细胞数量及表达降低(P0.01),内分泌细胞在回肠内表达增高,盲肠及结肠内表达减少(P0.01);与CPT-11组比较,中药加CPT-11组腹泻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回肠、盲肠黏膜损伤分级降低(P0.05,P0.01),回肠、盲肠及结肠黏膜上皮杯状细胞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P0.01),回肠潘氏细胞数量及表达升高(P0.05),内分泌细胞在盲肠及结肠内表达增加(P0.05,P0.01)。结论生姜泻心汤通过改善CPT-11化疗所致肠黏膜及肠功能细胞的凋亡、坏死,从而对CPT-11所致迟发性腹泻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72.
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散外用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建立标准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大鼠模型。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中药组予温经通络散浸泡大鼠四肢及尾部,模型组大鼠予去离子水浸泡作为对照,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5%葡萄糖。检测温度和机械刺激下大鼠痛觉超敏和过敏反应,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L4~L6段脊髓背角GFAP表达,RT-PCR检测大鼠L4~L6段背根神经节谷氨酸转运体1(GLT-1)m 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出现明显行为学改变(P0.05),中药组大鼠较模型组行为学明显改善(P0.01);模型组大鼠GFAP阳性细胞数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升高不明显;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可见脊髓背角内星形胶质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增多、变粗及GLT-1 m RNA表达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活性细胞减少、突起减少及GLT-1 m 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温经通络散外用可显著改善奥沙利铂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进而介导的伤害性信号传递有关。  相似文献   
273.
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常出现诸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老年患者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大多不能耐受放、化疗等治疗。李佩文教授将中医外治的方法应用到肿瘤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医外治法的理论散见于中医经典著作之中,直到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的问世使中医外治法更加成熟完善。该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外治法理论体系的建立,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并指出在施外治之法时才可以“补内治之不及”而“与内治并行”,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中药外治的方法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现将李佩文教授中医外治肿瘤常见并发症:恶性腹腔积液、放射性皮炎及多汗症的中医外治经验及相关内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7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儿童消化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经超声诊断并经胃镜或手术证实的消化道异物患儿(年龄9个月至11岁)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与X线平片结果对照。结果 9例患儿超声均清晰显示异物具体位置及与周围脏器关系。2例异物嵌顿在幽门并造成幽门和(或)邻近器官损伤,小肠内磁铁异物造成闭襻梗阻1例,腹腔内鱼刺异物包裹1例,其余分别位于胃内3例,十二指肠1例,结肠1例,均未造成脏器损伤。所有异物的超声表现均为强回声,无声影。7例同时行平片检查,均仅显示异物位于上、中、下腹区域。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异物的位置,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弥补X平片的不足,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75.
据报道.有75%~95%的晚期癌和转移癌患者都有癌症疼痛[1].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受现有治疗措施的局限,大部分患者的癌症痛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76.
患者女性,74岁.主因"发现头部皮下结节3个月,腰痛、乏力2个月"入院,患者于2008年10月发现头部皮下散在黄豆大小结节,活动可,质硬,无压痛,当时就诊于某医院皮科,经头部皮下结节穿刺检查诊断为"粉刺样瘤".胸片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未予特殊治疗.后头部皮下结节逐渐增大,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277.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静脉制剂胸腔内灌注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同时手检相关文献,以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优势比作为效应合并指标。结果:至2009年12月,共纳入19个研究945例患者,中药静脉制剂组483例,单纯使用化疗药物462例。Meta分析显示中药静脉制剂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近期有效率更高(OR=1.79,95%CI1.33~2.41,P〈0.05)。10个研究比较了生活质量,显示中药静脉制剂组生活质量改善率更高(OR=3.98,95%CI2.63~6.02,P〈0.05)。19个研究比较了毒副反应,显示中药静脉制剂方案比单纯化疗方案在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及脱发方面发生率更低。结论:中药静脉制剂方案较单纯使用化疗药更有效,并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毒副反应。鉴于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有必要进行更多设计严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278.
目的 研究乳腺癌MRMT-1细胞局部骨转移大鼠模型在痛觉反应、影像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表现,为进一步的发病机制和药理学研究提供资料.方法 将32只雌性SD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各16只,在模型组大鼠胫骨内注射乳腺癌MRMT-1细胞,引起局部骨转移.造模后19d测定痛觉反应,21d处死大鼠取材,测定肿瘤体积,用X线对骨质损伤进行评分并测定骨密度(BMD),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改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法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水平,并计算比值;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存在痛觉异常状态(P<0.01);胫骨在X线下损伤评分较高(P<0.01).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左侧胫骨的BMD分别为(0.11 ±0.01)g/cm2和(0.13±0.02)g/cm2(P< 0.05).模型组胫骨标本上肿瘤生长明显,体积为(1082.73±679.44)mm3,而假手术组无肿瘤生长(P<0.01),病理可见混合性骨转移,但以溶骨性病变为主;伴有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达到(40.84±25.59)个/高倍视野,而假手术组仅为(1.88±2.92)个/高倍视野(P<0.01).转移灶局部RANKL水平无明显变化,OPG水平下降(P<0.05),OPG/RANKL比值和PTHrP下降(P<0.05).结论 乳腺癌MRMT-1细胞局部骨转移大鼠模型存在癌痛、骨质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等表现.其发病机制可能是MRMT-1细胞在浸润生长过程中打破了OPG-RANKL-RANK系统的平衡,从而激活破骨细胞,引起骨吸收作用亢进,引起各种表现.  相似文献   
279.
目的总结儿童Peutz-Jeghers综合征(色素沉着-胃肠道多发性息肉综合征)超声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检查对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9例Peutz-Jegher综合征患儿的超声表现.所有患儿均经消化道内镜或开腹手术行肠息肉摘除术.结果 19例患儿中,1例(5.3%)为单发息肉,其余18例(94.7%)均为多发息肉,其中1例患儿最多发现16枚息肉.本组于术中共发现息肉89枚,超声诊断79枚,诊断符合率88.8%(79/89).息肉最小为0.8 cm×0.5 cm×0.8 cm,位于结肠脾曲;息肉最大为7.6 cm×2.7 cm×3.6 cm,位于直肠上段.息肉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呈放射状分布的高低相间回声结节,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血流信号丰富.11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儿合并肠套叠,其中小肠套叠10例,声像图均表现为"同心圆"征象,套叠头端显示为息肉.结论 Peutz-Jeghers综合征患儿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80.
“平人之舌无裂纹”,裂纹舌是一种临床常见、特征鲜明的舌象,对诊测及预防疾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贾立群教授围绕郁、热、虚三个因素,对裂纹舌的病因、病机及治法进行总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见解,并于临床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