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64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贺丹  黄燕  刘怀军  冯平勇  崔彩霞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85-87,i0002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作用下血肿灶周神经元再生状况。 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4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分子影像学实验室完成。健康家犬21只,随机分为3组:神经生长因子组(n=9):注血后0.5h,将神经生长因子2000AU立体定向导入血肿灶周区。脑出血对照组(n=6):只注血,不注药。对照组(n=3):只进针,不注血和注药。3组动物进入实验程序后前3d进行BrdU标记,在脑出血后3,10,28d3个时间点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观察血肿灶周BrdU荧光单标和BrdU-NSE及BrdU-GFAP荧光双标细胞的数目和所在位置(BrdU为新生神经元的标记物,NSE为成熟神经元的标记物,GFAP为成熟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物)。 结果:实验动物21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新生神经元数目:神经生长因子组3,10,28d时BrdU单标阳性细胞数多于脑出血对照组(2.31&;#177;0.24,9.52&;#177;1.87,4.43&;#177;0.56:0.12&;#177;0.14,3.85&;#177;1.87,1.41&;#177;0.32,P〈0.05).10和28d时BrdU-NSE和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脑出血对照组(BrdU-NSE:3.84&;#177;0.24和6.23&;#177;1.92,1.35&;#177;0.71和1.39&;#177;0.24;BrdU-GFAP:4.51&;#177;9.08和10.53&;#177;9.47,1.65&;#177;0.08和1.37&;#177;0.13,P〈0.05):神经生长因子组10d时BrdU单标阳性细胞数最多,28d时BrdU-NSE和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②新生神经元分布:神经生长因子组双标细胞的分布多位于血肿靠近额叶皮质面,在皮质与皮质下移行区内可见双标细胞,而脑出血对照组极罕见。 结论: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立体定向导入血肿灶周区,能够通过刺激额叶皮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再生、迁徙和分化的机制,促进血肿灶周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脑出血 (ICH)后血肿灶周脑血流量变化与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方法 健康家犬 2 7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CH组 (3h、6h、12h、2 4h、4 8h、72h、7d和 15d)。ICH模型采用立体定向自体血额叶皮层注射法建立。应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 (PWI)和流式细胞术 (FCM ) ,动态检测不同时间点血肿灶周相对脑血流量 (rCBF)与凋亡峰 /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①脑血流量变化 :PWI显示血肿灶周 12h之内rCBF明显降低 ,呈低灌注状态 ,12~ 2 4hrCBF回升 ,出现血流再灌注 ,或高灌注现象 ,4 8h以后接近对侧 ,呈持续稍低灌注状态。②细胞凋亡变化 :FCM显示血肿灶周区凋亡峰 /凋亡率 6h开始出现 ,72h最高 ,7d下降。③血肿灶周凋亡峰值与凋亡率的变化呈正相关 (r =0 84 6 ,P <0 0 5 )。结论 ICH后血肿灶周脑血流量呈中 -轻度降低 ,细胞凋亡主要存在于血肿灶周区 ,72h是血肿灶周细胞凋亡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作用下血肿灶周神经元再生状况。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4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分子影像学实验室完成。健康家犬21只,随机分为3组:神经生长因子组(n=9):注血后0.5h,将神经生长因子2000AU立体定向导入血肿灶周区。脑出血对照组(n=6):只注血,不注药。对照组(n=3):只进针,不注血和注药。3组动物进入实验程序后前3d进行BrdU标记,在脑出血后3,10,28d3个时间点进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观察血肿灶周BrdU荧光单标和BrdU-NSE及BrdU-GFAP荧光双标细胞的数目和所在位置(BrdU为新生神经元的标记物,NSE为成熟神经元的标记物,GFAP为成熟星形胶质细胞的标记物)。结果:实验动物21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新生神经元数目:神经生长因子组3,10,28d时BrdU单标阳性细胞数多于脑出血对照组(2.31±0.24,9.52±1.87,4.43±0.56;0.12±0.14,3.85±1.87,1.41±0.32,P<0.05),10和28d时BrdU-NSE和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脑出血对照组(BrdU-NSE:3.84±0.24和6.23±1.92,1.35±0.71和1.39±0.24;BrdU-GFAP:4.51±2.08和10.53±2.47,1.65±0.08和1.37±0.13,P<0.05);神经生长因子组10d时BrdU单标阳性细胞数最多,28d时BrdU-NSE和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②新生神经元分布:神经生长因子组双标细胞的分布多位于血肿靠近额叶皮质面,在皮质与皮质下移行区内可见双标细胞,而脑出血对照组极罕见。结论: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立体定向导入血肿灶周区,能够通过刺激额叶皮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再生、迁徙和分化的机制,促进血肿灶周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灶周脑血流量(rCBF)动态变化与核因子-kB(NF-kB)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健康家犬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3)和脑出血组(n=24),分别在3h、6h、12h、24h、48h、72h、7d、15d等8个时间点进行以下检测:①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动态观察血肿灶周rCBF变化。②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肿灶周NF-kB表达。结果:①PWI显示血肿灶周12h之内rCBF明显降低,呈低灌注状态,12~24h rCBF回升,出现血流再灌注,或高灌注现象,48h以后接近对侧,呈持续稍低灌注状态。②血肿灶周NF-kB 3~6h出现表达,12~48h显著增多,72h~7d开始减少,15d极微量。结论:脑出血后血肿灶周缺血再灌注能够引起NF-kB表达显著增高,进一步产生的炎性和免疫反应是导致血肿灶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目的总结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76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住院期间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结果针对本组患儿发病情况,住院期间采取了多种护理干预措施,12例出现重症征象转院治疗,748例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6.5天。结论重视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和各项监测,及时识别危重患儿,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6.
目的进行纤维蛋白靶向对比剂对兔大脑中动脉红色或白色栓子的MRI分子影像学评价。方法血红色和白色栓子在24小时前制作。在透视下将3F微导管插入左颈内动脉近心端,将放在2ml生理盐水中的2个红色或白色栓子在3~5min内缓慢注入颈内动脉。于注射EP-2104R或Magnevist前及注射后进行连续T1-FLAIR和T1加权双翻转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血栓分子磁共振成像。结果在对比剂EP2104R注射之前,无论红色、还是白色栓子均未显示。在注射EP2104R后,红色和白色栓子均能够准确显示,呈亮点,与周围组织形成对比。在Gd-DTPA对照组动物,栓子注射后,注射Gd-DTPA后6个小时,没有任何对比作用,栓子未显示增强改变。结论应用纤维蛋白靶向对比剂EP-2104R能够选择性的显示兔大脑中动脉红色和白色栓子。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I,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的应用价值,以及DWI异常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研究2006年3~9月间在发病后7天内进行常规MRI和DWI检查的81例TIA患者。对TIA患者DWI表现和临床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32例TIA患者有DWI异常(32/81,39%),49例无DWI异常(49/81,61%)。DWI异常者更多见于TIA持续时间较长(≥30分钟),发作频繁,有运动障碍,失语,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和房颤者。32例有DWI异常者中13例在常规MRI上未显示病灶, 19例在常规MRI(T2和FLAIR)上也显示异常。结论:在临床诊断的TIA患者中,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发作频繁,运动障碍,失语,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和房颤者是与DWI异常显著相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28.
小剂量联合化疗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剂量联合化疗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例杨晓凤,贺丹,宁辉,杨光照1991年我们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小剂量阿糖胞音(Ara-C)、小剂量三尖杉酯碱(H)和康力龙联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2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  相似文献   
29.
椎-基底动脉病变引起脑干形态及位置变化的3.0T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病变与脑干形态及位置之间的系.资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经临床及MRA或CTA检查发现有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218例及正常对照组218名,常规行MRI及MRA检查.观察并记录脑实质MRI表现分型、颅内椎-基底动脉形态位置分级、血管与脑干的系、脑干有无旋转,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椎动脉越过中线及基底动脉移位数量均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椎动脉:χ2=60.398,P<0.05;左椎动脉:χ2=54.461,P<0.05;基底动脉:χ2=205.007,P<0.05).病例组脑干与血管接触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7,P<0.05).对照组脑干未见旋转,病例组103例患者脑干发生旋转,椎动脉是否越过中线与脑干旋转之间有系(χ2=19.467,P<0.05)且系密切(C=0.89),椎动脉粗细与脑干旋转之间有系(χ2=19.357,P<0.05)且系密切(C=0.76).结论 应用先进的MRI技术对椎-基底动脉病变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准确真实地显示血管移位、脑干变形旋转等形态学上的改变,为诊断和进行针对性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0.
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穴位埋线疗法即根据疾病的不同 ,选用一定的穴位部位 ,进行穴位埋置药线以达到穴位长期刺激 ,调节经络、治疗疾病的目的。1 临床适应症临床主要适应于针灸所能治疗的各种慢性疾病如 :癫痫、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下垂、慢性气管炎、哮喘、乙肝、脑中风后遗症、面瘫多发性神经根炎 ,末稍神经炎 ,进行性肌无力、慢性结肠炎、腰肌损各种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小儿麻痹后遗症、毒瘾戒断综合症等。2 穴位选择根据疾病不同 ,灵活选择有效穴位配伍。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节经气阴阳平衡共同治疗疾病的目的。癫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