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9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01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12篇
综合类   261篇
预防医学   102篇
药学   84篇
  2篇
中国医学   183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正交法优化莪术中姜黄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辉  陆兔林  毛春芹 《中成药》2004,26(7):593-595
莪术具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临床常用于血气心痛,饮食积滞,脘腹胀痛,血滞经闭,痛经,徵瘕痞块,跌打损伤.莪术中含挥发油、姜黄素等成分,挥发油为其抗肿瘤有效成分[1],姜黄素为莪术降血脂、抗氧化、抗炎的主要有效成分[2].  相似文献   
22.
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利用遗传算法制定编码方法和初始种群、设计适应度函数和停机条件实现组卷,构建具有中医药学科特色的中医学基础主干课程网络测评系统,并对测评结果进行分析.该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中医药学科关键的需求——跨知识点组卷,将中医学基础主干课程知识点融合一起测评,生成的试卷科学、合理,符合中医药学科特色.  相似文献   
23.
目的基于传统煎药工艺建立不同产地黄芪的HPLC指纹图谱,用于黄芪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15批不同产地的黄芪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选取了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15批样品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大于0.990,说明各产地黄芪药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批样品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采用3个主成分对黄芪药材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结果显示,甘肃民乐县所产批号为HQ-18001(S1)、HQ-18002(S2)和甘肃岷县所产批号为HQ-18007(S7)、HQ-18006(S6)的黄芪药材在所有样品中的综合得分位于前4名。结论建立基于传统煎药工艺的黄芪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以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误诊为胆囊癌的XGC 8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表现为上腹部闷胀不适、右上腹隐痛,误诊为胆囊癌,误诊时间(44.38±10.62)h,均予手术治疗,依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诊为XGC,其中2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合并胆管炎性狭窄。随访3个月~1年,其中胆管炎性狭窄者术后6个月发生梗阻性黄疸,经胰胆管逆行造影+内支架植入引流后恢复尚可;7例预后良好。结论XGC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早期确诊可有效避免误诊误治,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5.
1北京市慢性病流行基本情况近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北京乃至全国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命和健康的最大威胁。据北京市连续5年发布的《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北京市人群死因顺位前3位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这3种慢性病引起的死亡约占全部死亡的四分之三,其发病也呈上升趋势,例如:恶性肿瘤近十年发病以2%~5%的速度快速上升,急性冠心病事件发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制并筛选适合从腐败材料分离鼠疫菌的选择敏感培养基,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自制赫氏消化液为基础,加入刺激鼠疫菌和抑制杂菌生长的生化试剂配制成2种选择敏感培养基,以常见致病菌株、耶尔森氏菌属中与鼠疫菌近源的假结核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评估2种培养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以上培养基分离野外腐败动物材料的鼠疫菌,评价几种选择培养基的应用效果。结果1号培养基(4%十二烷基硫酸钠选择培养基)对鼠疫菌检测的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培养24 h鼠疫菌发育为典型成熟菌落,应用该培养基从腐败动物材料中分离鼠疫菌阳性检出率与龙胆紫选择培养基一致。结论4%十二烷基硫酸钠选择培养基分离鼠疫菌效果优于龙胆紫选择培养基,可用于野外腐败动物材料的鼠疫菌快速检验。  相似文献   
27.
目的 实现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鼠疫现场和基层的应用。方法 本试验将已建立的基于核酸预混室温储运技术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应用于我国各鼠疫疫源地野生菌株的检测,进行特异性评价。选取分布于我国境内不同鼠疫疫源地野生鼠疫耶尔森氏菌株、鼠疫减毒菌株、耶尔森菌属近缘菌株假结核菌及小肠结肠炎菌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55株鼠疫耶尔森氏菌及鼠疫减毒菌株扩增阳性,假结核耶尔森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无阳性扩增,冻干试剂在室温25 ℃和37 ℃条件下可保存6个月,敏感性与冷冻保存无差异,核酸扩增诊断可在1 h内完成。结论 应用基于核酸预混室温储运技术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我国各鼠疫疫源地55株鼠疫耶尔森氏菌检测呈现高度特异性,本试验冻干试剂具有可室温保存、便于运输、检测结果精准、快速等特点,具有较好的鼠疫现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
为掌握新疆结核病耐药情况,探讨结核菌的耐药趋势,评价肺结核病传染源的发现及治疗效果,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本文对2000年全国第4次结核病流调,新疆19个流调点的65例结核病患者的分枝杆菌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9.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术对原发性大肝癌患者远期疗效、胃肠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7月97例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并随访至2019年10月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7),对照组行开腹肝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远期疗效、胃肠功能、氧化应激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无复发生存期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17个月(95%CI:14.532~19.468),观察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23个月(95%CI:20.845~25.1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生存期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31个月(95%CI:27.931~36.092),观察组总生存时间为34个月(95%CI:29.743~37.0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胃泌素(GAS)及胃动素(MTL)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患者术后胆囊收缩素(CCK)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幅度较观察组更大,两组患者术后丙二醛(MDA)与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胆漏、出血和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出现7例(14.00%)Clavien-Dindo分级在Ⅰ至Ⅱ级的轻度并发症,观察组出现6例(12.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大肝癌,两者远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胃肠功能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较开腹手术小。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某院2016—2018年连续三年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感染特点,探索下一阶段医院感染防控重点。方法采用迪尔细菌鉴定系统对标本进行耐药情况分析,利用WHONET 5.5软件统计分析细菌耐药数据。结果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病原菌的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其次是为尿液和血液。主要检出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与2016和2017年相比,2018年病原菌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我院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稍低在14%~24%左右,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下降;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基本一致,常用药物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稍下降但仍较高为61.6%~76.1%;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整体平稳,维持在20.4%~40.2%,除呋喃妥因耐药率从35.6%升到58.8%;鲍曼不动杆菌的整体耐药率较高,除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稍低为32.5%~45.4%,对大部分药物的耐药率都在65.0%~85.8%,连续三年对亚胺培南耐药率85.8%降到61.2%,其余药物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相对较低,对左氧氟沙星、苯唑西林、红霉素、利福平、庆大霉素耐药率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6年—2018年我院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分别是0.80%、0.88%和0.83%。多重耐药菌中以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居多。结论我院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多数细菌已产生多重耐药性,致病菌耐药性较高,应加强临床患者的综合管理以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