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4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外科学 | 21篇 |
综合类 | 3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7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肝外胆管癌206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诊断程序,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对1995年6月至2004年10月206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外胆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肝外胆管癌初诊时多以黄疸为首发症状,其他常见症状依次有上腹部隐痛(49.5%)、乏力(30.6%)、消瘦(27.2%)、厌食(13.1%)。(2)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糖类抗原(CA19-9)阳性率分别为100%(206/206)、93.7%(193/206)和68.4%(140/206)。(3)影像学检查中联合B超+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对肝外胆管癌的确诊率为100%,2例早期胆管癌均是通过ERCP确诊的。结论建立规范的肝外胆管癌诊断程序,是改善肝外胆管癌愈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在胆管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胆管癌组织中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MGMT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36例胆管癌组织中MGMT基因17例(47.2%)为甲基化阳性;MGMT蛋白阳性表达15例,阴性表达21例,21例MGMT蛋白阴性表达的胆管癌中MGMT甲基化阳性14例;15例MGMT蛋白阳性表达中MGMT甲基化阳性仅3例。MGMT蛋白表达与MGMT甲基化状态呈负相关(rs=-0.816,P<0.05)。MGMT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与胆管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MGMT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是胆管癌组织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并可能与胆管癌发生有关,MGMT甲基化状态可以作为评价胆管癌恶性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53.
54.
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抑制急性件排斥反应的高效免疫抑制剂为器官移植所必需,较多的中药成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课题组在前期实验成功建立全血供大鼠肝移植模型基础上,初步发现大黄素对大鼠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可以通过多途径达到.目的:观察大黄素对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过程中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4/09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供体选用SD大鼠80只,雌雄不限;受体选用雄性Wistar大鼠80只,制备SD→Wistar大鼠全血供肝移植模型.方法:将制备的80只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0只.于移植后第1天开始按分组设计行腹腔内药物注射,模型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大黄素组给予大黄素1.5 mg/(kg·d),环孢素A组给予环孢素A 3 mg/(kg·d),环孢素A+大黄素组给予环孢素A3 mg/(kg·d)+大黄素1.5mg/(kg·d).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第7天各组处死10只大鼠,取肝脏标本,观察移植肝组织急性排斥反应强度、肝细胞凋亡指数、Bcl-2蛋白的表达.余受体继续应用药物干预直至死亡,记录其生存时间.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黄素组、环孢素A组、环孢素A+大黄素组大鼠移植后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以环孢素A+大黄素组存活时间最长.移植后第7天,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黄素组、环孢素A组、环孢素A+大黄素组大鼠移植肝排斥反应强度、肝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大黄素+环孢素A组大鼠的移植肝排斥反应强度、肝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大黄素具有抑制同种异体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过程中肝细胞凋亡程度,改善肝功能的作用,与环孢素A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同时又能减轻环孢素A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5.
背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是脊髓、神经根受压的原因之一,对于有神经症状的患者常需手术治疗,而影响后纵韧带骨化症修复效果的因素较多。目的:观察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估影响修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64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17分法)进行评估,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率结果分为4个等级:75%-100%优,50%-74%良,25%-49%可,0-24%差。对患者临床指标与治疗后恢复率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结论:64例患者中步态不稳占41%。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提高了(5.54±1.21)分(t=-34.68,P〈0.01),治疗后恢复率为(53.76±12.09)%。根据治疗后恢复率进行分级,优4例(6%),良39例(61%),可21例(33%),差0例。治疗前病程、步速、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脊髓信号改变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疗效有显著相关性,且病程小于1年时术后优良率较高(P〈0.05),治疗前日本骨科协会评分低于4分术后优良率显著降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节段、累及节段数、修复方式与术后疗效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提示早期充分的手术减压能够有效促进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症状的改善和恢复。 相似文献
56.
患者,男,38岁。因全身散在无痒痛性红斑10年,双手畸形3年就诊。患者于10年前淋雨后出现面部肿胀,躯干及双下肢多处红色斑块,不痛不痒。患者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诊断不明,治疗后(用药不详)病情有所好转。一周后皮损复发,当地县医院仍诊断不明治疗效果差。后患者到西安市某教学医院皮肤科就诊,先后按“荨麻疹”、“毛发红糠疹”给予曲安奈德、扑尔敏等药物治疗,红斑逐渐消退。但停药后皮损仍反复发作,曾在当地小诊所多次就诊,均诊断不明。3年前自觉手指无力,小指及无名指逐渐出现屈曲畸形。其母曾患麻风。2周前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进行接触者检查时,怀疑其为麻风,遂转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及在脑动脉瘤(CA)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新西兰兔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4组:A组(对照组)、B组(1周组)、C组(2周组)、D组(3周组),每组6只.用弹性蛋白酶(EA)滴注法建立兔右颈总动脉瘤模型,并用CTA和HE染色观察模型动脉瘤的形态及病理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分析NF-κB、MCP-1和MMP-9蛋白表达,RT-PCR检测其mRNA的表达.结果 (1)1周后实验兔行CTA检查,18只实验兔均发现作用血管段形成明显的梭形或囊性动脉瘤,其中可见血栓形成,并且血管有闭塞现象,正常对照组6只兔未发现动脉瘤样病变.HE染色检查,实验组动脉瘤瘤壁变薄,弹性纤维断裂,最终消失,平滑肌细胞减少萎缩,降解明显,对照组也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但未观察到弹力纤维降解和平滑肌退行性变.(2)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未见NF-κB及MCP-1表达,MMP-9极少量表达,RT-PCR结果显示均见少量表达;实验组NF-κB及MCP-1均于1周时表达达高峰,3周时表达明显降低,MMP-9表达呈逐渐增强趋势.结论 NF-κB的活化可能是脑动脉瘤发生与发展的始动因素之一,MCP-1及MMP-9表达增高在脑动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NF - κB) , MCP - 1 and MMP -9 at the early phase of cerebral aneurysm(CA). Methods 24 healthy New Zealand rabbits, half female and half mal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group A (control group), group B( 1 week), group C(2 weeks), group D (3 weeks), 6 rabbits per - group. The morphologic change of the right common carotid artery and formation of the aneurysm were detected by CT angiography and HE dyeing. Aneurys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real - time r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Real - time PCR)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the proteinum and mRNA of NF - κB, MCP - 1 and MMP - 9. Results (1) After a week, using CT angiography to detect all the 18 experimental rabbits, all of them have found visible fusiform or cystiform aneurysms where the elastase was dropped, and also found that some vessels were obstructed. Aneurysms have not found in all the control group rabbits. The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aneurysms showed that the wall of aneurysm becoming thinner, the internal elastic layers were disrupted or disappeared and the reduced medial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becoming atrophy or degradation obviously.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e were also observed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internal elastic layers degradation an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degeneration were not found. (2) The result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Real - time PCR indicate that NF - kB and MCP - 1 reached the peak at 1 week, and decreased at 3 weeks. MMP -9 was increased gradually. The expression of NF - kB and MCP -1 were not found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NF - κB activation may be one of the initiating ag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erebral aneurysm. MCP - 1 and MMP - 9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A tha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erebral aneurysm (CA).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陕西省2012-2017年新发麻风患者畸残情况。方法:采集中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中陕西省新发患者数据,运用WPS office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陕西省70例新发麻风患者1级畸残占42.86%、2级畸残占40.00%;周围神经累计损害351条,其中胫神经损害26.00%、尺神经损害25.00%、腓总神经损害19.00%、正中神经损害12.00%、耳大神经损害12.00%、面神经损害4.00%、桡神经损害2.00%、三叉神经损害0.00%;累及手足眼的2级畸残分别有17处、13处、11处。结论:麻风病所致周围神经损害严重的依次是胫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 相似文献
59.
我们在2005年7月和2007年12月选择两例胰腺囊腺瘤患者施行完全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