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1篇
中国医学   19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中医药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青 《天津中医》1998,15(5):211-212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早期诊断与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银染法染色,检测子宫内膜增殖症患者(25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19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63例)检测病变内膜组织中单位细胞核内AgNOR的颗粒数,同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并以因患宫颈原位癌子宫切除后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5例)为对照。结果:AgNOR每核颗粒数在正常子宫内膜(2.5±2.0)、子宫内膜增殖症(2.9±2.0)、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0±2.1)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7.4±2.2)中,AgNOR颗粒数明显升高,与其余各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NOR颗粒计数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分化程度(高分化4.7±2.3、中分化5.4±3.0、低分化7.5±2.1)、临床分期(Ⅰ期3.7±3.2、Ⅱ期4.5±2.9、Ⅲ期7.3±2.8、Ⅳ期7.8±2.3)、淋巴结转移(无转移3.6±3.3、有转移7.7±2.4)密切相关(P<0.05);AgNOR颗粒的形态分布随着子宫内膜病变的进展由单一型转变为弥散型。结论:AgNOR的每核颗粒数及其形态分布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AgNOR的颗粒数对早期诊断子宫内膜样腺癌、判断疾病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比较梗阻性黄疸患者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术后的苏醒时间。方法6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按血胆红素分为黄疸组和无黄疸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黄疸组患者均为梗阻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TBL)≥171μmol/L。再将对照组和黄疸组分别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15例。丙泊酚组为常规麻醉诱导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BIS值45,术毕即停丙泊酚;七氟烷组为常规麻醉诱导后吸入1%~2%七氟烷,维持BIS值45,术毕即停吸七氟烷。同时记录从停药后至BIS值达到90的时间和唤醒时间。结果七氟烷处理的黄疸组苏醒时间长于丙泊酚处理的黄疸组,有统计学差异。丙泊酚处理的黄疸组与对照组的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黄疸患者七氟烷麻醉苏醒时间延长,但丙泊酚对黄疸患者的苏醒时间无影响,丙泊酚可能比七氟烷适合黄疸患者麻醉。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医改后门诊病人就医心理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医改前后分别采用自制《病人心理调查问卷》对某医院的1 206例门诊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改前后的病人在年龄、性别、费用来源、对医务人员服务的满意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1.213~4.984,P>0.05);在就诊时间、诊次、对疾病的态度、未及时就诊的原因、就医前的担心、对医生的希望、择医的依据、对医院设施评价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7.248~217.239,P<0.05).结论:医改后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加但就医并不及时;影响门诊病人就医的因素有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服务水平及就医费用.  相似文献   
35.
万古霉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万古霉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有效性和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方法 调查我院1997年5月~2001年4月住院的中重度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4例,31例应用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的万古霉素,3例应用国产去甲万古霉素,每支剂量均0.5g(以万古霉素计),用法:0.5g加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2~3次,疗程4~62d。结果 22例痰培养检出MRSA,4例检出MRSE,临床有效率76.5%,死亡率8.8%;细菌清除率60%;相关肝、肾功损害分别为2例、4例,占17.6%。结论 万古霉素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毒副作用相对较低,高龄患者以小剂量使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36.
中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茂蓉  王书臣  张燕萍  苗青 《中医杂志》2004,45(10):790-792
肺间质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普遍认为是各种致病因子导致炎症反应,引起肺损伤,进而胶原代谢紊乱,细胞外基质(ECM)沉积,最终导致PF.现代医学以激素作为首选药物在急性期有一定效果,能够抑制炎症及免疫过程,使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在广泛间质纤维化期则难有改观.据临床观察,约30%的患者激素治疗有效,但长期应用副作用明显.中药防治PF起步较晚,但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证实有多种单味药和复方可作用于PF的某些病理环节,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7.
尖锐湿疣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尖锐湿疣 (CA)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由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引起。近年来关于其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研究较多 ,证实尖锐湿疣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 ,但对其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尖锐湿疣的免疫学发病机制 ,我们对 4 5例CA患者进行了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4 5例CA患者来自本院皮肤性病科及妇科门诊 ,按 1996年卫生防疫司制订的CA诊断标准确诊。其中男 32例 ,女 13例 ,年龄 2 1~ 4 3岁 ,病程平均 3 5月(5天~ 1年 )。初发 10例 ,复发 35例。皮损 4~ 2 0个…  相似文献   
38.
许建中是西苑医院名老中医,全国第2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60余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有很深的造诣.许老认为,外感咳嗽是可充分发挥中医辨治特色和优势的病症之一,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邪皆可致病,而疾病的传变与转归又以营卫失调、肺气不利为特点,辨证施治的同时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方可收到确切疗效,避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相似文献   
39.
通过数据挖掘,揭示组分与组分、组分与证型的关系,从组分层面解析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配伍规律,为中医临床基于病证结合采用组分中药治疗疾病提供依据。通过对近20年期刊文献数据中关键点的采集及结构化加工,采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药(中药材/饮片)、中成药及相关组分的研究结果进行挖掘分析。结果筛选出与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关联度较高的组分配伍,发现了新的配伍形式,印证或推测出构成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或可能的组分配伍,揭示组分配伍与疾病、中医证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可为组分配伍与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组分中药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0.
霉菌性阴道炎多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发,以外阴部奇痒、甚或灼痛、带下如凝乳为特征。一般抗霉菌药难以根治,且极易复发。作者根据中医理论,在多年临床实践中自拟参椒合剂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均为已婚妇女,其中未生育者6例,生育1胎者20例,生育2胎以上者12例;年龄23~48岁,平均32岁;病程2个月~12年,平均3年±4个月。所有病例均经西医妇科检查并经实验室细菌学检验确诊为霉菌性阴道炎,经西药抗霉菌及妇科阴道冲洗等反复治疗,仍未彻底痊愈。12 方药组成及用法:自拟参椒合剂:苦参60g、川椒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