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观察不同脑区白质高信号(WMH)体积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运动障碍性疾病科连续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 并采集其人口学、疾病信息及头颅三维磁共振影像学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情绪, 并根据MMSE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帕金森病伴痴呆组和不伴痴呆组。采用不明亮点探测器算法, 基于解剖自动标记模板, 自动化定量分析患者脑区的WMH体积。比较帕金森病伴痴呆与不伴痴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疾病特点、WMH总体积之间的差异。采用偏相关[错误发现率(FDR)校正]及主成分回归分析患者不同脑区的WMH体积与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帕金森病伴痴呆组患者的WMH总体积显著大于帕金森病不伴痴呆组患者[5 125(2 727, 13 718)mm3 比3 214(1 959, 7 205)mm3, Z=-2.256, P=0.024]。校正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胆固醇、HAMD评分后, 偏相关分析结果提示, 帕金森病患者的M...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磁共振成像上脑白质病变(WML)的特点及其与临床表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应用T2WI-FLAIR序列,通过Fazekas和Scheltens视觉量表对87例PD患者的WML进行评估,将其分为早期组(H-Y分级1.0~2.0期)47例和中晚期组(H-Y分级2.5~4.0期)40例、非抑郁组71例和抑郁组16例、非焦虑组62例和焦虑组25例,运用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对WML与性别、年龄等危险因素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PD早期组患者比较,中晚期组患者脑叶白质病变增多(P<0.05),以枕叶明显(P<0.05)。PD抑郁/焦虑组和非抑郁/焦虑组患者W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cheltens量表中,PD患者脑室旁(OR=1.13,P<0.01)、脑叶(OR=1.10,P<0.01)及基底节区(OR=1.15,P<0.01)WML与年龄相关,脑室旁WML与MMSE评分相关(OR=0.68,P<0.01),以枕角(OR=0.60,P<0.01)及侧脑室旁(OR=0.68,P<0.05)更为显著,颞叶WML与MMSE评分亦相关(OR=0.68,P<0.05);脑叶WML与H-Y分级相关(OR=2.10,P<0.05),以枕叶更为显著(OR=3.33,P<0.05);顶叶WML与HAMD评分相关(OR=1.13,P<0.05);基底节区WML与糖尿病相关(OR=6.34,P<0.05),以壳核更为显著(OR=6.86,P<0.01)。在Fazekas量表中,脑室旁(OR=1.16,P<0.01)和深部WML(OR=1.13,P<0.01)均与年龄相关,且脑室旁WML与MMSE评分(OR=0.65,P<0.01)相关。PD患者WML评分与性别、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UPDRS-Ⅲ及HAMA评分无关。结论PD患者存在WML,且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疾病严重程度、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43.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 PD)除具有典型的运动症状外,还伴有多种非运动症状。抑郁症状作为非运动症状中常见的精神症状,其发生率甚至超过50%。抑郁症状可出现在PD病程的各个阶段,甚至较运动症状的出现提早数年。现有研究显示抑郁症状不仅会加速患者病情进展,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但该症状在临床实践中却未得到充分地认识和治疗。目前PD抑郁症状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研究发现在PD相关基因、抑郁症相关基因及其他方面基因中的部分基因可能是导致PD抑郁症状的因素。本文对该部分基因进行阐述,总结概括了PD抑郁症状在基因方面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尽早发现PD抑郁症状的预测基因并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