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观察丙炔苯丙胺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研究方法,对已使用PD治疗药物但疗效不佳的143例PD患者,分别给予丙炔苯丙胺和维生素E或单独维生素E治疗12周.治疗前后对所有PD患者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评分、Hoehn-Yahr分级和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以评估药物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丙炔苯丙胺治疗组UPDRS-Ⅲ各项评分,除右上肢动作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项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静止性震颤、强直、手指拍打、手运动、手部轮替动作等症状的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治疗组12周后UPDRS-Ⅲ总分为(19.9±10.7)与对照组(27.6±12.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12周后总有效率为4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P<0.01).治疗组Hoehn-Yahr分级减级≥1者25例(39.0%),与对照组(4.0%)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丙炔苯丙胺对帕金森病患者的部分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副作用的发生率为31.0%,显著高于对照组4.2%(P<0.01),但多数症状轻微,不影响治疗.结论丙炔苯丙胺对PD的主要症状震颤、少动和强直及伴随的抑郁症状有明显疗效,副作用主要为失眠、头晕等主观症状,多数较轻微.  相似文献   
22.
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工作中 ,常遇到帕金森病患者有类似于Waters等〔1〕所描述的生动梦境、夜间言语过多、日间睡眠过多及睡眠觉醒周期的变化等睡眠障碍的表现 ,检索国内近 2 0年的文献 ,未找到相关的报道。现根据国外资料 ,就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患病情况、类型、病因、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一、患病情况帕金森病患者患睡眠障碍较健康老年人多见〔2〕。虽然由于对睡眠障碍的评价标准不同 ,以及病情的多样性 ,导致无法获得准确的数字 ,但总的来讲 ,其患病率非常高 ,在Factor等〔3〕的研究中甚至 98%的帕金森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老年帕金森病(PD)抑郁与单相抑郁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北京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帕金森病抑郁患者53例以及单相抑郁患者57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 帕金森病患者记录病程等一般资料, 采用贝克抑郁量表(BDI)、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帕金森病患者继续采用8项帕金森病调查表(PDQ-8)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两组抑郁及抑郁伴焦虑患者在各项目评分及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以及PD抑郁伴或不伴焦虑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老年PD抑郁伴焦虑患者发生率为52.8%(28/53)低于老年单相抑郁伴焦虑患者发生率为[84.2%(48/57)](χ2=12.664, P<0.001);老年PD抑郁患者活动受抑制[(1.8±0.8)分]及性欲减退[(0.4±1.0)分]评分高于单相抑郁患者[(1.1±0.8)分、(0.0±0.0)分](t=4.399、2.942, P<0.001、=0.005);PD抑郁患者活动受抑制(98.1%)及性欲减退(15.1%)发生率高于单相抑郁患者(78.9%、...  相似文献   
24.
随着对帕金森病(PD)认识的加深,非运动症状已成为PD症状学的重要组成部分。PD患者嗅觉下降发生率高,并可用来鉴别PD与非典型性和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对PD患者消化道症状的研究发现,便秘患者PD发病风险增加5倍,且肠道神经中发现了α?突触核蛋白和Lewy体的沉积;精神症状如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RBD)、抑郁、焦虑及幻觉妄想等显著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且RBD转化为PD等神经变性疾病的概率显著增高。非运动症状有可能成为PD早期诊断的突破点,需给予更大关注,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25.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帕金森病组(23例)、健康对照组(29例)和急性脑梗死组(30例)共82例受试者血清GFAP含量并进行比较。帕金森病组根据病程又分为两组,即病程〈5年组和病程≥5年组,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病程和年龄对血清GFAP含量的影响。结果帕金森病组、急性脑梗死组血清GFAP含量[分别为(1.628±0.104)μg/L,(1.637±0.063)μg/L]较健康对照组[(0.025±0.003)μg/L]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82.7,143.2,均P〈0.05),而帕金森病组和急性脑梗死组血清GFA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4,P〉0.05)。帕金森病组血清GFAP含量和年龄无相关性,帕金森病患者不同病程组间血清GFA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GFAP含量明显增加,但没有疾病特异性,随病程的延长帕金森病患者血清GFAP含量保持一定水平,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氟桂利嗪是否对急性缺血性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受损神经元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方法:把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符合临床及脑核磁共振检查诊断的急性缺血性梗死的60例患者分为氟桂利嗪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并在治疗前、治疗后3,6及12h分别进行脑弥散核磁共振检查,观察缺血核心部位及半暗带面积的变化。结果:氟桂利嗪组在治疗后12h半暗带面积为(0.40±0.23)cm2,与本组治疗前(2.05±0.77)cm2及治疗12h后对照组(0.71±0.22)cm2相比较,缺血半暗带均有明显改善(P<0.001)。同时缺血核心部位的面积也明显缩小(P<0.001)。结论:氟桂利嗪对急性缺血性梗死缺血性半暗带的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背景工作记忆障碍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认知障碍之一,但检查方法不同常常导致结果不一致.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对帕金森病患者工作记忆障碍检查的敏感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对本院帕金森病和锥体外系疾病诊疗中心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30例)进行研究,排除继发性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正常对照组(30例)选择同年龄段健康老年人,无头痛,头晕.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无严重心、肺、肾脏疾病.方法对确诊的帕金森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进行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Zung量表评分,本顿视觉保持测验及仿Smith工作记忆软件检查.主要观察指标①本顿视觉保持测验成绩.②空间工作记忆检查正确率.③物体工作记忆检查正确率.结果帕金森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智能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别.本顿视觉保持测验成绩帕金森病组[(21.00±4.81)分]与对照组[(22.96±4.84)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03 4,P>0.05).帕金森病患者空间工作记忆成绩[(76.95±14.4)%]较对照组[(91.00±6.77)%]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806,P<0.01).帕金森病患者物体工作记忆成绩[(67.06±7.95)%]与对照组[(72.70±8.12)%]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08 1.P>0.05).结论仿Smith工作记忆软件检查显示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工作记忆障碍,而本顿视觉保持测验检查未发现异常.提示仿Smith工作记忆检查软件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28.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无创的利用脉冲磁场对大脑皮质特定部位给予重复刺激的治疗手段,被应用于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本文就rTMS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老年帕金病(PD)患者日间过度思睡(EDS)的临床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医院老年PD患者80例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50名,采用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评定ED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智能状况,比较PD患者和健康对照的EDS情况,同时对PD患者进行改良Webster评分、Hoehn-Yahr(H-Y)分期、Hamilton抑郁和焦虑量表调查,并询问是否具有夜间易醒、疲倦、不宁腿综合征、日间睡眠发作、夜间入睡困难、是否应用多巴受体激动剂及多巴胺药物的用量。根据ESS评分情况将PD患者分为EDS组(ESS≥10)和非EDS组(ESS<10分),并对两组间的上述调查项目进行比较。同时以ESS总分为因变量,以计量资料年龄、Hoehn-Yahr分级、左旋多巴用量、Webster评分、病程、Hamilton抑郁和焦虑评分及睡眠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析ESS评分与以上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80例PD患者中23例(28.8%)ESS≥10分,健康对照组5名(10.0%)ESS≥10分,两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1)。EDS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72.26±5.94)岁,日间疲倦18例(78.26%),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13.57±3.31)分,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19.13±5.38)分,病程(7.65±4.12)年,非EDS组57例(男40例、女17例),年龄(68.58±5.27)岁,日间疲倦18例(31.58%),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7.32±2.71)分,Hamilton焦虑量表评分(13.25±5.12)分,病程(5.55±3.40)年,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Hoe-hn-Yahr分级、改良Webster评分、应用左旋多巴剂量、是否应用多巴受体激动剂、夜间睡眠时间、入睡困难、不宁腿综合征、夜间易醒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年龄和抑郁程度与ESS评分相关(分别回归系数=0.10,标准偏回归系数=0.16,P=0.04;回归系数=0.59,标准偏回归系数=0.66,P=0.00),抑郁程度相关性更强。结论老年PD患者EDS较为常见,可能受年龄和抑郁情绪的影响,但与疾病严重程度可能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氟桂利嗪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氟桂利嗪是否对急性缺血性梗死缺血半暗带的受损神经元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方法:把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符合临床及脑核磁共振检查诊断的急性缺血性梗死的60例患者分为氟桂利嗪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并在治疗前、治疗后3,6及12h分别进行脑弥散核磁共振检查,观察缺血核心部位及半暗带面积的变化。结果:氟桂利嗪组在治疗后12h半暗带面积为(0.40&;#177;0.23)cm^2,与本组治疗前(2.05&;#177;0.77)cm^2及治疗12h后对照组(0.71&;#177;0.22)cm^2相比较,缺血半暗带均有明显改善(P&;lt;0.001)。同时缺血核心部位的面积也明显缩小(P&;lt;0.001)。结论:氟桂利嗪对急性缺血性梗死缺血性半暗带的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