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和细胞图像分析术(ICM-DNA)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进行泛素活化酶(UBE1)蛋白表达和S期分数(SPF)的检测,探讨UBE1表达、SPF在NHL的良恶鉴别、恶性程度判断中的意义.方法:210例NHL(WH02001新分类)和30例良性增生淋巴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法)、改良Feulgen染色和ICM-DNA检测.结果:NHL中UBE1 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6.19%,SPF为10.97±1.11%~30.87±2.17%,均高于对照组(P<0.05):UBE1蛋白表达阳性率在NHL高度侵袭性一惰性、高度侵袭性一侵袭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PF在惰性一侵袭性、惰性一高度侵袭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PF与UBE1蛋白表达阳性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UBE1蛋白表达结合SPF检测可作为良恶性淋巴组织增生的鉴别指标,同时对NHL恶性程度的判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2.
淋巴组织良性病变和淋巴瘤中SHP-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淋巴组织良性病变和淋巴瘤的SHP-1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11例不同类型淋巴瘤和27例淋巴组织良性病变。结果(1)SHP-1的正常表达部位在淋巴结和扁桃体生发中心的套区和边缘区及部分的滤泡间区,脾脏主要在边缘区及部分动脉周围淋巴鞘;在淋巴瘤中残留的淋巴组织和反应性成分也可表达;淋巴瘤的SHP-1蛋白表达比良性病变弱。(2)SHP-1在淋巴瘤中的阳性表达率(36·04%,40/111)远低于良性病变的阳性表达率(100%,27/27),包括霍奇金淋巴瘤(62·5%,5/8)、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37·68%,26/69)、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26·47%,9/34);不同亚型淋巴瘤表达上有差异,其阳性表达率分别是:黏膜相关淋巴瘤(12·5%,2/16),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50%(11/22),滤泡性淋巴瘤42·11%(8/19),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中有80%(4/5),NK/T细胞淋巴瘤16·67%(1/6),前驱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4·29%(1/7),外周T细胞淋巴瘤0(0/7)。(3)滤泡性淋巴瘤的表达方式有:肿瘤性滤泡有阳性表达;肿瘤性滤泡无表达,滤泡周围也是阴性。结论(1)SHP-1在淋巴瘤鉴别诊断中有参考意义,尤其适合滤泡反应性增生的良性病变和滤泡性淋巴瘤的鉴别。(2)SHP-1蛋白的缺失与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重要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抑制Skp2基因表达对NK/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HANK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抑制Skp2基因表达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方法抑制HANK1细胞Skp2基因表达,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kp2基因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结果:Skp2-shRNA表达载体明显抑制HANK1细胞Skp2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受抑,细胞周期G1期停滞,凋亡细胞增多。结论:抑制Skp2蛋白功能可能是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好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4.
目的应用细胞图像分析术(ICM-DNA)对大宗病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进行DNA参数的检测,寻找对NHL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有指导意义的参考指标。方法对210例NHL(WHO2001新分类)病例及30例良性增生淋巴组织(RH)行改良的Feulgen染色并作ICM-DNA检测。结果NHL平均DNA含量为7.01~10.77 pg;SPF为10.97%~30.87%,异倍体率7.76%~17.76%,均高于对照组(p≤0.01);NHL二倍体百分含量为16.03%~70.90%,低于对照组(p≤0.01);NHL侵袭组、高侵袭组的平均DNA含量、SPF、异倍体率均高于惰性组(p≤0.01);FL-II、III级的平均DNA含量、SPF、异倍体率均高于FL-I级(p≤0.01)。结论ICM-DNA检测中,平均DNA含量、SPF、异倍体率、二倍体百分含量对良恶淋巴组织增生的鉴别诊断、NHL惰性或侵袭性预后判断均为有意义的参考指标;但对侵袭性高低无提示,FL是相对异质化群体,不能简单归为惰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人Burkitt’s淋巴瘤Raji细胞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0.5、1.0、5.0、10.0和50.0μmol/L)的MG132处理Raji细胞24h和48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5.0μmol/LMG132处理Raji细胞24h,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浓度为1.0、5.0、10.O、50.0μmol/L的MG132作用于Raji细胞24h和48h后,细胞增殖OD(A490nm)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增殖抑制率(20.60±10.28)%~(60.40±2.75)%,随MG132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增高,抑制作用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5.0μmoL/L的MG132作用Raji细胞24h后,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25.86%,对照组为0.06%,实验组s期细胞比率(51.70%)较对照组(39.83%)上升,而G0/G1期细胞比率(33.54%)较对照组(46.04%)下降。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显著抑制Raji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和G2/M期阻滞。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甲基化抑制剂5-杂氮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Bur—kitt’s淋巴瘤细胞系Daudi细胞中的SHP-1抑癌基因的转录调控作用及对Daudi细胞生长增殖的生物学影响,寻找肿瘤治疗新靶点。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5-杂氮脱氧胞苷200.00,20.00,2.00,0.20μmol/L等不同剂量,作用24,48,72h对Daudi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5-杂氮脱氧胞苷作用1,3,5d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用亚硫酸氢盐测序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T-A克隆及DNA测序分析甲基化状态。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杂氮脱氧胞苷(2.00μmol/L)处理前和处理7dDaudi细胞SHP-1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经5-杂氮脱氧胞苷2.00μmol/L作用7d的Daudi细胞基因组DNA的胞嘧啶均已变为胸腺嘧啶,未经5-杂氮脱氧胞苷作用的对照组Daudi细胞基因组DNA的胞嘧啶保持不变;②经5-杂氮脱氧胞苷作用7d,SHP-1 mRNA和蛋白均重新表达;③5-杂氮脱氧胞苷抑制Daudi细胞的增殖,在一定范围内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药物作用72h,剂量为200.00,20.00,2.00和0.20μmol/L时,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72.0%,65.1%,51.5%,28.8%和23.4%;④5-杂氮脱氧胞苷可使Dandi细胞凋亡率增加,且作用也呈时间依赖性,用药1,3,5d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3%,10.8%和17.1%;⑤5-杂氮脱氧胞苷对于细胞周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S期和G1期,最显著的是5-杂氮脱氧胞苷2.00μmol/L作用24h后92.7%的细胞阻滞在S期;其次,在相同药物浓度下,G,期细胞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药物作用1,3,5d时,G1期细胞分别占细胞总数的1.2%,7.9%和21.5%。结论 DNA异常甲基化是导致Daudi细胞SHP-1基因缄默的重要原因;特异性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杂氮脱氧胞苷能较好地逆转Daudi细胞DNA异常甲基化,并有效地激活因高甲基化所致SHP-1基因缄默的再转录,诱导该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5-杂氮脱氧胞苷有望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对Burkitts淋巴瘤的疗效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57.
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间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三医院和肿瘤医院诊断的MCL12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EnVision法对11种抗原标记物进行检测。结果 MCL共126例,男性95例,女性31例,男女之比为3.06:1,中位年龄53岁(34~80岁)。发病部位以淋巴结最多(80例),结外以胃肠道(20例)及扁桃体多见(12例)。临床分期为Ⅱ期2例,Ⅲ期58例,Ⅳ期66例。从组织结构上看,套区型3例,结节型5例,弥漫型118例。从细胞形态上看,经典型114例,小细胞型4例,多形性3例,单核样B细胞型2例,母细胞样变异型2例,伴浆细胞样分化型1例。免疫组化显示B细胞抗原(+),并且以CD5、cyclinD1和SOX11(+)为特征。结论 MCL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大多数发生于淋巴结内,临床分期高、预后差,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对诊断MCL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8.
风心病风湿活动诊断的探讨——应用病理学指标,评价ASP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9.
膀胱癌术前活检分级低估现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前膀胱镜活检低估病理分级现象的可能原因,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WHO/ISUP 1998病理分级标准,对82例术前膀胱镜活检诊断为膀胱痛、术后病理检查资料完整的患者分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2例术前活检标本病理分级为G1 35例、G2 28例、G3 19例,术后标本为G1 22例、G2 32例、G3 28例。活检标本与术后标本病理分级一致54例(65.8%),活检低分级24例(29.3%),高分级4例(4.9%)。低估原因可能与活检钳取部位、组织量以及病理判断上的保守等相关。结论膀胱癌术前活枪病理分级较术后低估比例达29.3%,在决定膀胱癌治疗方案时,应充分重视膀胱镜活检存在病理分级低估现象。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P21^WAF1基因多态性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病理科实验室完成。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2=01/12及江门市人民医院1995-01/2000-12病理存档蜡块120块,收集同期50块乳腺良性病变标本作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和50例乳腺良性组织P21^WAF1基因的多态性。结果:①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果: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分别显示为536bp和300bp。②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结果:120例乳腺癌和50例良性乳腺组织P21^WAF1基因多态性分别为24.2%(29/120)和6.0%(3/50),乳腺癌组织高于良性乳腺组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存在P21^WAF1基因多态性,P21^WAF1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