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683篇 |
免费 | 2366篇 |
国内免费 | 56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38篇 |
儿科学 | 571篇 |
妇产科学 | 719篇 |
基础医学 | 780篇 |
口腔科学 | 573篇 |
临床医学 | 2819篇 |
内科学 | 2369篇 |
皮肤病学 | 211篇 |
神经病学 | 674篇 |
特种医学 | 87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559篇 |
综合类 | 4103篇 |
预防医学 | 1789篇 |
眼科学 | 176篇 |
药学 | 1383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718篇 |
肿瘤学 | 11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276篇 |
2022年 | 470篇 |
2021年 | 503篇 |
2020年 | 339篇 |
2019年 | 241篇 |
2018年 | 393篇 |
2017年 | 392篇 |
2016年 | 1302篇 |
2015年 | 1187篇 |
2014年 | 1427篇 |
2013年 | 1478篇 |
2012年 | 860篇 |
2011年 | 784篇 |
2010年 | 942篇 |
2009年 | 1281篇 |
2008年 | 1042篇 |
2007年 | 1037篇 |
2006年 | 1479篇 |
2005年 | 1653篇 |
2004年 | 295篇 |
2003年 | 272篇 |
2002年 | 227篇 |
2001年 | 308篇 |
2000年 | 291篇 |
1999年 | 216篇 |
1998年 | 143篇 |
1997年 | 149篇 |
1996年 | 162篇 |
1995年 | 185篇 |
1994年 | 172篇 |
1993年 | 105篇 |
1992年 | 97篇 |
1991年 | 128篇 |
1990年 | 109篇 |
1989年 | 105篇 |
1988年 | 74篇 |
1987年 | 66篇 |
1986年 | 60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37篇 |
1981年 | 37篇 |
1980年 | 28篇 |
1979年 | 24篇 |
1978年 | 13篇 |
1965年 | 8篇 |
1959年 | 6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控制绵羊繁殖性状的主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制绵羊繁殖性状的主基因研究杜立新,姜运良,陈如熙(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宁夏农学院畜牧兽医系)繁殖性状是绵羊的重要经济性状,其中产羔率及每胎产羔数是决定农区养羊效益的最主要的性状之一,而受胎率及羔羊存活率则在牧区和条件严酷地区的养羊业中具有重... 相似文献
133.
刘丰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11):1048-1050
正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ICVD)是老年患者常发的疾病之一,其高致死率、致残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后循环即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大脑半球后2/5(枕叶及颞叶内侧)、丘脑、内囊后肢后1/3、全部脑干和小脑的血液。后循环缺血包括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和脑梗死,其发病率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0%~([1])。目前关于前循环缺血的 相似文献
134.
多肌蒂髂骨瓣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难题。方法 17例(男12例、女5例)患者,平均年龄28.7岁,采用椎管麻醉,骨折切开复位螺纹钉内固定后,取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植人股骨头颈槽内。结果 17例骨折全部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周。随访16例未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损伤暴力大,血循环破坏重,骨折愈合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较高,采用本方法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5.
刘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139-140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除具有典型的运动症状外还伴多种非运动症状。辅酶Q10作为一种脂溶性抗氧化剂,可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反应。近期研究发现,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也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护作用,一系列动物及临床试验均证明了辅酶Q10对PD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6.
侯晓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3):95-97
正血卟啉病由Stokvis于1889年首次报道,是一种少见的可累及神经系统或(和)皮肤的代谢性疾病。病因为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缺乏代谢相关酶导致卟啉代谢紊乱,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不全外显的遗传疾病。血卟啉病高发于20~40岁女性,患病率(0.5~10)/10万[1],以急性间歇性血卟啉病最为常见。由于本病患病率较低,目前对该病的认识及研究较有限,而其累及神经系统的表现又多种多样[2-8],易 相似文献
137.
正岩斜区脑膜瘤指起源于以岩-斜裂为中心的中上斜坡和三叉神经内侧岩骨的脑膜瘤[1],不包括起源于下斜坡和内听道外侧的脑膜瘤。岩斜区位置深在,局部解剖复杂,与脑干及重要血管神经结构毗邻,因此,岩斜区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尤为重要。根据手术入路与岩骨的关系,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可分为前方入路(包括额颞-眶-颧入路等)、侧方入路(包括颞下经岩骨前入路/Kawase入路,各种经岩骨入路等)、后方入路(包括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相似文献
138.
正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的发展,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发病率不断上升[1]。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TBI常见的原发性损伤和病理改变类型,DAI诊断和治疗已成为当今TBI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 DAI病理特征DAI是旋转暴力所致。王洪财等[2]电镜下发现DAI患者神经轴索肿胀迂曲,轴索内微管消失微丝 相似文献
139.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年发病率为9/10万1],占所有脑卒中的[2]2]3%。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SAH的主要原因[,而动脉瘤破裂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3,4C]VS)是导致SAH患者死亡、严重残疾的主要因素。因此,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抗CVS的治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动脉瘤性SAH后CVS药物治疗现状及最新进展,以提高对CVS的认识,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