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山莨菪碱加低分子右旋糖酐为主治疗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山莨菪碱(654—2)加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右)及其他措施综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发呼吸衰竭(呼衰),并与同期住院采用一般综合治疗进行对照,疗效有显著性差异。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情况,尤以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中多见,可引起一系列症状。某些严重心律失常可危及患者生命。近20多年来,虽有不少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相继问世,但疗效佳、副作用小可长期应用的药,临床上仍属较少,寻找较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已成为迫切的研究课题。盐酸莫雷西嗪(Moricizine HCl,即乙吗噻嗪Ethmozine)属近年重点研究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该药属吩噻嗪类衍生物,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4.
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瑛 《中国医药指南》2012,(31):184-185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后两种不同的拔针方法所引起的疼痛反应及皮下淤血情况。方法将8080例体检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先拔针后按压法和传统的拔针方法,并且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先拔针后按压法引起的疼痛和淤血情况明显低于传统的拔针方法。结论先拔针再按压法能明显减轻疼痛、减少淤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专护生在临床实习前的压力源,探讨对策。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表对本校2006级160名中专护生于实习前5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压力程度中等以上者占94.4%,其中压力较大和很大者占了75.6%。中专护生临床实习前压力源均为心理社会性压力源,排在前8位的依次是:不能正确回答老师提问;出差错事故;不能合理解释病人的提问;学历不够;老师态度冷淡;自己的操作能力不符合要求;竞争激烈;没有操作机会。对策:实施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课间实习提高教学效果;实施岗前培训提高适应能力;实施心理教育提高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6.
癌性胸腔积液60例临床分析程瑛,陈小东,刘敬东(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肺科邮编310003)癌性胸腔积液大多由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转移至胸膜所致,少数是因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转移之。临床上较难控制,一般预后不良。回顾我科1992年12月至19...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能引起胸腔积液的原因众多,任何原因妨碍胸腔液体和蛋白的回吸收,均可导致胸腔积液(下简称胸水)。为总结经验,提高对胸水病因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笔者就将我科于1991年12月至1995年3月间收治的胸水患者125例作病因分析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及病因分布情况:125例均根据胸部X线及(或)CT、B超、胸腔穿刺确诊为胸腔积液的患者,其中恶性肿瘤性胸水(下简称恶性胸水)66例(52.8%),结核性胸水48例(38.4%),脓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水各2例(各1.6%),血气胸4例(3.2%),心力衰竭性胸水、肺吸虫病性胸水、不明原因性胸水各1例(各0.8%)。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53岁,因发热1月余,于1996年6月20日入院。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5~38℃),以午后多见,偶有咳嗽,无痰,并伴双下肢麻木感。检查:T 38.2℃,P 82次/min,R 20次/min,BP12/8kPa,神志清,精神稍软,胃纳一般,睡眠佳,大小便正常。口腔上膊粘膜有少量出血点,心肺听诊正常,左中腹可触及5cm×4cm肿块,质硬,轻压痛,表面较光滑。血WBC 13.3×10~9/L,N 0.86,L 0.14,Hb 105g/L;尿红细胞 ,白细胞少量;血沉132mm/h;抗HBs和抗HBc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阴性;肾功能正常。胸片示左上局限性密度增高影;CT检查示左肾肿瘤。入院10天后行左肾切除术,病理检查报告:(左侧)肾肉芽肿  相似文献   
19.
按呼吸衰竭实验室诊断标准,对1978年3月至1982年5月本科收治的呼吸衰竭病例中有酸碱血气分析及血清电解质检查资料的54例次作分析讨论如下: 一、一般资料 46例共54例次,男性41例次,女性13例  相似文献   
20.
心室起搏在心脏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肯定的地位,而心房起搏却应用较少,适应征的发展也慢。造成这一差别的原因为: (1) 建立恒定的心房起搏和感知 (sen-sing)比较困难。 (2) 与心室起搏相比,心房起搏所能控制的房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相对地较少。而且,房性心律失常常能被心室起搏所控制或改善。 (3) 几乎在心脏的每一部位,心室信号至少与心房信号等大,常常远比心房信号为大,以致由心房信号触发的起搏器可能因感知心房、心室信号或两者而工作不规则。有时,心房活动不能重新排列心房起搏器的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