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5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4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89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9篇
肿瘤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人α防御素-5(human α-defensin-5, HD-5)多肽体外抗单纯疱疹Ⅱ型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 HSV-2)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绿猴肾细胞(Vero)为宿主细胞,采用CCK-8法首先分析10~200 μg/ml浓度范围内HD-5多肽的细胞毒性,再以HSV-2感染Vero细胞,分别于感染前后和感染的同时加入100 μg/ml 的HD-5多肽,72 h后测定细胞保护率,结合细胞病变效应观察,分析HD-5抗HSV-2的作用效果和起效环节,并通过改变培养基中血清的浓度,观察血清对HD-5抗病毒作用的影响.结果 在100 μg/ml 浓度以内,HD-5多肽几乎无细胞毒性,提前或同时加入HD-5多肽可以显著抑制HSV-2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反应、提高细胞保护率(P<0.01),而在HSV-2感染2 h后加入HD-5多肽对Vero细胞的保护作用不明显(P>0.05);血清浓度会显著影响HD-5多肽的抗HSV-2活性,血清浓度越高,HD-5多肽对细胞的保护率越低.结论 HD-5多肽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抗HSV-2感染活性,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病毒对细胞的粘附、侵入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2.
电离辐射对大鼠创面愈合早期阶段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从伤后早期(7d内)创面组织的变化来探讨放创复合伤的难愈机制。方法 以大鼠分别接受4、6、8、Gy的全身照射合并局部创伤为模型,观察创面残留面积百分率和创面组织蛋白含量、羟脯氨酸含量及成纤维细胞数量、毛细血管数量的变化。结果 与单创组相比,4、6、8Gy全身照射降低伤口修复阶段早期的愈合速度和质量,其中6、8Gy复合伤组伤口修复启动阶段即受抑。结论 上述变化是电离辐射引起创面难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3.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放射损伤小鼠肠上皮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放射损伤小鼠肠上恢复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经8Gy^60 Co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后随机分为放射损伤对照组和胰高血糖素样肽-2处理组,检测小肠粘膜组织DNA和蛋白含量,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肠上皮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放射损伤小肠粘膜组织DNA和蛋白含量降低,肠绒毛高度下降、数量减少,部分绒毛顶端有糜烂缺损;胰高血糖素样肽-2处理可使肠粘膜组织DNA和蛋白含量降低,肠绒毛增长、数量增多,糜烂发生不明显。结论:胰高血糖素样肽-2可促进放射损伤小鼠肠上皮的恢复。  相似文献   
94.
E838对放烧复合伤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炔雌醇衍生物E838对放烧复合造血功能保护作用,同时与公认抗放效果较好的Nilestriol进行比较。方法:采用两种给药方案,在致伤后2-32d计数外周血白 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进行骨髓造血祖细胞CFU-E和CFU-GM培养,观察造血功能的变化。结果:在本实验用药方案条件下,E838对放烧复合伤造血功能有保护作用,部分指标效果较Nilestriol要好。结论:E838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抗放药。  相似文献   
95.
"军事预防医学"新学科的创建与八年教学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三防医学”(防原医学、防化医学、防生物危害医学)与军队卫生学(包括军事劳动卫生学、军队环境卫生学和军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学科内容扩展组合为“军事预防医学”新学科。此后的八年教学实践,实现了创建新学科、编著新教材、开设新课程的教学改革系统工程,使全军预防医学领域研究生显著地增加了培养数量,提高了培养质量,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和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对提高我国军事预防医学学术水平,推进预防医学防疫事业和增强国防卫勤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项教学改革获2005年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真皮多能干细胞在创伤修复启动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期建立的技术分离、纯化并扩增真皮多能干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利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法)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伤口液对上述细胞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观察伤后1 d伤口液对真皮多能干细胞贴壁力和迁移力等与创伤修复密切相关的指标变化.结果 伤后不同时相不同浓度伤口液对真皮多能干细胞增殖均具有显著刺激作用,但以伤后早期的伤口液作用最为明显.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对伤口液反应均显著弱于真皮多能干细胞.伤口液作用后真皮多能干细胞贴壁力和迁移能力较对照组细胞显著增加.结论 真皮多能干细胞是创伤愈合,特别是创伤修复启动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间充质干细胞,对其深入研究有望为阐明创伤修复启动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目的 初步探讨烧伤后骨髓巨核细胞被噬现象的机制.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观察30%Ⅲ度烧伤后大鼠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变化,分别分离正常和30%Ⅲ度烧伤大鼠骨髓巨核细胞、中性粒细胞,采用Transwell双室培养法观察骨髓巨核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游走关系.结果 30%Ⅲ度烧伤后大鼠骨髓巨核细胞部分细胞的细胞质呈局灶样坏死,部分中性粒细胞进入到巨核细胞的细胞质进行噬食,即巨核细胞被噬现象.扫描电镜显示,烧伤后巨核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呈现出珊瑚样的窟窿洞,而正常组的巨核细胞呈圆形,表面光滑.分离正常和烧伤后的中性粒细胞、巨核细胞分别进行双室交叉培养,发现烧伤组大鼠骨髓巨核细胞对中性粒细胞有明显的趋化作用,而正常骨髓巨核细胞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不明显.结论 30%Ⅲ度烧伤后骨髓巨核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且对中性粒细胞有很强的趋化作用,从而趋化后者进入损伤的巨核细胞,发生被噬现象.  相似文献   
98.
目的构建大鼠CXCR4的腺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转染真皮多能干细胞(dermal multipotent stem cells,dMSCs)后的表达情况.方法扩增含有CXCR4的全长cDNA,然后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再与pAdEasy-1质粒在大肠杆菌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产生含有CXCR4的骨架质粒(pAdEasy/CXCR4).将验证正确的pAdEasy/CXCR4用Pac Ⅰ酶切后转染293细胞,从而包装出CXCR4的腺病毒表达载体(Adv-CXCR4).用Adv-CXCR4转染dMSCs,并采用RT-PCR、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和荧光激活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PCR、酶切和测序结果证明,成功地将CXCR4全长cDNA克隆到骨架质粒中,并包装出腺病毒表达载体.同时,Adv-CXCR4转染dMSCs后可有效地增加dMSCs中CXCR4的表达.结论CXCR4的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和其在dMSCs中的表达,为研究CXCR4在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改构后的异黄酮及甾体类化合物是否具较好的体外抗细胞增殖的活性.方法采用MTT法,以5,7,4'-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GEN)作为对照,研究28个改构后的异黄酮和甾体化合物对Hela细胞、MCF-7细胞的抗增殖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构效关系.结果通过对28种化合物采用MTT的方法对其体外活性进行初筛,初步认为异黄酮类化合物F11、ZF3、ZF4、ZF7以及甾体类化合物ZE2均对Hela细胞、MCF-7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效果均优于Genistein.结论异黄酮和甾体类化合物经过结构改造和修饰,其大部分对Hela细胞、MCF-7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体重30~35g杂种健康雄性小鼠746只,分设四组:单放(~(60)Co 12 Gy)、单烧(15%Ⅲ度)、放烧(两伤复合)和正常对照组。对比研究放烧复合后的死亡效应和肠上皮损伤效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复合效应有明显的病程阶段性差异:伤后48小时内放烧组死亡率较单放组为高,肠上皮损伤亦较重,其原因可能与早期休克有关。而伤后49~96小时,放烧组的死亡率却较单放组为低,肠上皮恢复亦较好。由此可见,机体对复合伤的反应十分复杂,必须对其作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