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探讨马钱子在中医治疗男科疾病上的临床应用。通过查阅古籍,参考现代实验研究,与李曰庆教授的临床经验相结合,对小剂量马钱子在中医男科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加以说明。总结出小剂量应用马钱子,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可供男科中医参考。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左归丸对雷公藤多苷(GTW)诱导的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睾丸干细胞因子(SCF)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改善模型大鼠生殖功能的机制。方法 2014年3—4月选取36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雷公藤多苷模型组、左归丸治疗组,每组12只。正常组全程给予去离子水灌胃干预;实验前4周,雷公藤多苷模型组、左归丸治疗组均给予雷公藤多苷40 mg?kg-1?d-1造模;实验第5~8周,雷公藤多苷模型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干预,左归丸治疗组给予左归丸6 g?kg-1?d-1。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无菌留取睾丸组织,并进行固定、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睾丸组织SCF表达水平,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睾丸组织SCF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左归丸治疗组大鼠睾丸组织SCF及其mRNA表达水平高于雷公藤多苷模型组(P<0.05)。结论 左归丸可通过上调SCF及其mRNA表达水平,促进精原干细胞的分裂和增殖,抑制生精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广嗣育麟汤对生精障碍大鼠模型生精功能的影响,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雷公藤多苷(GTW)灌胃4周建立生精障碍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中药干预组,中药干预组采用广嗣育麟汤颗粒悬浆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采用去离子水灌胃,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脏器系数、精液质量、血清性激素水平、睾丸组织病理改变、睾丸组织和生精细胞超微结构。结果中药干预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鼠的一般状态、附睾脏器系数、精液质量各项指标、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_2)均有显著的改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方面,生精小管结构、排列比较正常,内含的生精细胞明显增多;变性、凋亡的生精细胞减少,内含的线粒体等细胞器明显增多。结论广嗣育麟汤可以有效提高生精障碍大鼠模型生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清内分泌环境、修复睾丸异常病理形态和超微结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4.
夫妇婚后同居一年以上,未用任何避孕措施,由于男子方面的原因造成女方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症。男性不育症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种后果,病因非常复杂。现代医学目前在治疗方面仍缺乏有效的药物。男性不育属中医“无子”、“无嗣”、“绝育”、“不男”等范畴。中医认为,“肾藏精”,故治疗男性不育症患者多向补肾益精集中。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通络熄风起痿汤治疗血瘀肾虚型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病例入选标准,同时不符合排除标准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106例,随机平均分为通络熄风起痿汤治疗组和苁蓉益肾颗粒对照组,每组各53例患者。治疗开始前以及治疗4周后分别记录患者的IIEF-5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并对其各项评分进行系统分析。结果:通络熄风起痿汤治疗组和苁蓉益肾颗粒对照组分别脱落3例,最终有效病例为100例,通络熄风起痿汤与苁蓉益肾颗粒均能改善血瘀肾虚型勃起功能障碍临床症状。通络熄风起痿汤总有效率达76.0%,苁蓉益肾颗粒总有效率是58.0%。在IIEF-5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血瘀肾虚型)评分方面,两组疗前疗后均有显著差别。通络熄风起痿汤对患者的IIEF-5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本次研究中通络熄风起痿汤治疗组有3例出现头晕、腹泻不良反应。结论:通络熄风起痿汤和苁蓉益肾颗粒对血瘀肾虚型勃起功能障碍都有效,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有显著差异。活血补肾法的疗效优于单纯补肾。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菟丝子-枸杞子"药对对雷公藤多苷(GTW)诱导的生精障碍大鼠模型血睾屏障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改善模型大鼠生殖功能的机理。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药对组。以GTW 40mg/(kg·d)灌胃4周构建SD大鼠生精障碍模型,成模后阳性对照组每日给予左卡尼汀悬液[0.2g/(kg·d)]灌胃,药对组每日给予菟丝子-枸杞子悬液[6g/(kg·d)]灌胃,治疗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精子质量、生殖激素和抑制素B、附睾肉毒碱,观察支持细胞形态,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睾丸组织血睾屏障相关蛋白的表达,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结果药对组大鼠精子浓度[(39.17±13.75)×10~6/mL]高于模型对照组[(28.23±8.05)×10~6/m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对组[(29.92±5.25)%]和左卡尼汀组精子活动率[(29.31±6.33)%]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大鼠[(20.13±6.6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对组和左卡尼汀组大鼠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泌乳素(PRL)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附睾肉毒碱含量显著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药对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支持细胞结构和形态改善,生精小管结构、排列较为正常,生精细胞明显增多,形态改善;药对组Occludin、ZO-1和connexin 43的蛋白表达比模型对照组显著增多,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和N-cadherin的蛋白表达也有不同程度增高,虽然未见明显差异,但增高趋势明显。结论 "菟丝子-枸杞子"药对能够有效减轻GTW造成的生精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修复血睾屏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7.
特发性少弱精子症(IO)在男性不育的诊疗中越来越受重视,氧化应激损伤直接影响精子质量和精子发生,是IO的主要诱因之一。精子质膜磷脂因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活性氧(ROS)极为敏感,堆积的ROS易导致脂质过氧化,甚或诱导铁死亡。其次精子缺乏碱基切除修复途径的下游关键蛋白,难以修复氧化应激状态下大量的DNA氧化损伤。同时氧化应激状态下,精子凋亡途径被级联激活,使其快速丧失活动能力。ROS还会通过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抑制睾酮生成,最终影响精子发生。五子衍宗丸是契合中医治疗IO“补益肾精,兼调阴阳”理论的经典名方,临床证实其可以改善IO患者精子形态、数量和运动能力,提高男性生育力。五子衍宗丸的药效物质研究主要包括建立中药特征图谱以实现质量控制,和探索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的药理学研究。研究发现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苯丙素类化合物,金丝桃苷、毛蕊花糖苷、山柰酚和五味子醇甲作为其主要活性物质和质量控制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部分已应用于生殖内分泌疾病的研究中。雷公藤多苷是氧化应激导致IO的主要造模方式,其造成睾丸组织中多种脂质过氧化物堆积,同时损伤机体抗氧化能力。机制研究发现,五子衍宗丸可...  相似文献   
28.
<正>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种有胃肠道症状、却无器质性病变的胃肠道疾病[1],根据具体症状可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与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数据表明,功能性胃肠病在我国人群中的发病率可达34.4%[2]。该类疾病以对症治疗为主,缺乏特异性,疗效欠佳。中医学从整体观出发,在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在临床中从“胆”论治消化系统疾病常能起到不错的效果。本文总结历代医家的学术观点及现代医学的阐释,通过临床案例对该理论进行分析,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9.
随着生活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及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我国男性生育能力显著下降,男性不育症发病率逐年增高,给男科医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治疗难题。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具有明确疗效,临床上应用广泛,为了明确中医药在男性不育症的不同种类及不同阶段做起的作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邀请了男科临床一线的西医与中医青年优秀专家,围绕特发性少、弱、畸形精子症、精液液化异常、精索静脉曲张、免疫性不育、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改善抑郁焦虑状态等6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就中医治疗的优点、特色、短板及优势病种、优势环节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男性不育症的各种病因及相关环节的治疗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男性不育症由于病因不完全明确及发病机制复杂等原因,单纯西医治疗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而中医药以整体观为核心,改善功能性疾病是学科优势,同时可以对应多靶点、多病因,并且有内治外治等综合性疗法,因此中医治疗及中西医医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该文总结了纯中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病种和优势环节,罗列了相关病种的中西医治疗建议,以期让更多男科医生了解中医的治疗效应及优势能够实现中西借鉴、沟通融合,在临床实际诊疗中给患者提供优...  相似文献   
30.
随着肿瘤发病率的不断升高,肿瘤化疗耐药性问题也逐渐显现,中药活性成分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综述了中药活性成分逆转K562细胞的相关机制,以期为将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