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2.
产科出血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第 1位原因。减少产科出血造成的孕产妇死亡 ,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辽宁省 1990 2 0 0 0年产科出血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本研究资料来源于辽宁省 14个市 2 5个监测点 1990 2 0 0 0年的孕产妇死亡监测网。1.2 方法在全省 2 5个以县、区为监测单位的监测点内 ,建立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为中心的活产统计和孕产妇死亡报告系统 ,对所有死亡病例按统一内容进行死亡调查 ,县区、市、省逐级每年一次对死亡病案开展技术评审。通过逐例评审 ,明确死因和分析影响死亡…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探讨其合理的护理措施,为临床防治与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5月间290例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患者的不良反应,总结其有效的护理.结果 胃肠道反应、神经症状和过敏反应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主要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过敏反应元明显差异(P>0.05),但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症状明显降低(P<0.05).结论 加强造影前护理,规范造影中护理,完善造影后护理是降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4.
目的: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了解眼球摘除术患者焦虑、抑郁发生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法:选择50例成年眼球摘除患者,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0例眼球摘除术患者焦虑症状发生率为74%(37/50),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6%(23/50),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我国常模结果。结论:眼球摘除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降低,抑郁和焦虑情感明显,应尽早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利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观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心脏功能的变化,以评价疗效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10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d、3个月和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心尖四腔切面分别取右室侧壁三尖瓣环处、右室侧壁中部、室间隔二尖瓣环处、室间隔中部、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处以及左室侧壁中部组织多普勒速度频谱,测量收缩期(S)、舒张早期(E)和舒张晚期(A)峰值速度,计算E/A比值。结果:术前右室侧壁三尖瓣环处和右室侧壁中部各参数较大,室间隔侧二尖瓣环处和室间隔中部各参数较小;术后3d右室各运动参数显著降低,室间隔和左室S和E峰显著降低,但A峰参数无统计学变化;术后3个月右室、室间隔侧各运动参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左室侧S峰较术前降低,余参数无统计学变化;术后6个月右室侧、室间隔二尖瓣环处各运动参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但较术后3个月有增高趋势,室间隔中部各参数较术前无显著变化,左室S峰较术前显著降低。在各时间点中所有取样点的E/A比值无显著变化。结论:DTI能准确、定量观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心脏功能的变化,评价封堵术的治疗效果和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86.
患儿男,生后15 min,因"产前B超提示腹腔占位"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38周,因可疑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3660 g,生后无窒息,羊水Ⅰ°污染,量约800 ml,脐带绕颈2周。母孕3个月时B超发现胎儿腹腔偏左占位,可疑寄生胎,未予特殊处理。入院查体:T 36.9℃,P 120次/min,R 32次/min,成熟儿貌,反应好,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膨隆,左下腹可扪及一个6cm×4cm包块,质中,边界清,活动度欠佳,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75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分为轻度肺动脉高压组(28例)、中度肺动脉高压组(32例)及重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析Th17细胞与Treg细胞的比例与肺动脉压的相关性。结果:Th17/CD4+T细胞比例、Treg/CD4+T细胞的比例和Th17/Treg细胞比值,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肺mPAP的增加,Th17/CD4+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reg/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Th17/Treg细胞比值显著升高。mPAP与Th17/Treg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95,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Treg失衡,且与肺动脉高压程度呈正相关,Th17/Treg失衡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8.
目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和负荷的变化。方法西京医院VSD封堵术患者46(女32,男14)例,年龄245(11±11)岁。于封堵术前、术后3 d、3个月及6个月行TTE检查。测量肺动脉瓣口、二尖瓣口血流速度,左、右心室和心房大小的变化。结果VSD封堵术后3 d、3个月、6个月肺动脉瓣口最大流速、平均流速、速度时间积分以及二尖瓣口E峰和A峰值血流速度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左心房、左心室各径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P<0.01);右室舒张末期横径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肺动脉中段内径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结论VSD封堵治疗后改变了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使心腔前负荷变化得以纠正。TTE在VSD封堵术后的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9.
肺动脉高压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25 mmHg的一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1〕。肺动脉高压显著加重右心室后负荷,由于肺血管重塑引起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心肌重构、右心室肥大,最后可能导致右心或全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是很多疾病进展到一定阶段的病理生理表现〔2〕。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合并肺动脉高压,使其心力衰竭与死亡风险大大增加〔3〕。本文回顾性分析CKD患者的肺动脉压变化,分析CKD患者肺动脉压的变化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分析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9-09/2020-09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首次就诊且未进行过任何近视矫正训练的儿童56例110眼纳入研究,根据儿童近视的临床表现分为隐匿性高度近视组(27例52眼)和对照组(29例58眼,普通近视儿童)。比较两组儿童黄斑各分区视网膜厚度情况,分析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与基线资料的相关性。 结果: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以黄斑中心凹最薄,内环区上方最厚。隐匿性高度近视组儿童黄斑9个分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均较对照组变薄,其中黄斑中心凹、外环区下方和颞侧处视网膜厚度有显著差异(均P<0.05)。随着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屈光度的增高,黄斑各分区的平均视网膜厚度值均降低。与对照组相同屈光度儿童比较,隐匿性高度近视组除0.00D≤屈光度≤-1.00D儿童外环区颞侧、-2.00D<屈光度≤-3.00D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有明显差异(均P<0.05),其余各分区平均视网膜厚度均无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与性别、年龄、眼轴、眼压、角膜曲率均无相关性(P>0.05),与屈光度呈负相关性(r=-0.201,P<0.05)。 结论: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视网膜厚度以黄斑中心凹最薄,内环区上方最厚,黄斑各分区平均视网膜厚度较相应屈光度数近视儿童薄。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