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8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对2001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247例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皮疹类型以发疹型最多见(34.41%),其他依次为多形红斑型(28.74%)、固定型药疹(15.79%).在引起药疹的药物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多见(51.39%),其次为中药(11.73%)和非甾体类抗炎药(9.72%).既往有过敏史者24.29%.高发年龄在31~40岁(22.27%),其次为41~50岁(18.22%)和21~30岁(17.41%).伴有肝肾功能损害者占41.70%.近10年来,药疹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致敏药物是抗菌药、中药和解热镇痛药,肝脏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2.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放射学技术治疗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取介入技术治疗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病历记录、影像资料、手术操作记录和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30例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患者均成功置入经鼻空肠营养管和食管减压管,技术成功率100%,10例DynaCT下经皮穿刺置入纵隔脓腔引流管、15例经鼻食管瘘口置入纵隔脓腔引流管、5例纵隔脓腔小无需置入纵隔脓腔引流管。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5 d死于脓毒血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9例患者,顺利拔出脓腔引流管预后良好,临床成功率96.7%。结论 介入技术治疗食管瘘合并纵隔脓肿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微创性治疗措施,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3.
44.
本文以自行研制的褐藻胶浆作成膜材料,制备了药物涂膜剂,并以褐藻酸钠,聚乙烯醇的相同药物制剂作对照,进行了抑菌,稳定性,药物释放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褐藻胶浆是一较理想的皮肤外用制剂新辅料。以该原料制备的制剂治疗渗出性皮肤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薇乔抗菌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中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40例髌骨下粉碎性骨折患者,20例行克氏针改良张力带固定术(改良张力带组),20例采用关节镜下薇乔抗菌缝线内固定术(薇乔抗菌缝线组),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功能情况。结果改良张力带组比薇乔抗菌缝线组手术出血量多、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负重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患肢功能恢复情况:改良张力带组优13例,良5例,可1例,差1例;薇乔抗菌缝线组优17例,良3例,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改良张力带组切口裂开、感染1例,薇乔抗菌缝线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下薇乔抗菌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中下极粉碎性骨折疗效更好,创伤小,操作简便,无需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46.
1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因鼻部、面颊和额部有红斑,伴有较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气温高或食辛辣食物皮损会更明显。于2012年12月来我院就诊,诊断为玫瑰痤疮,给予口服奥硝唑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批号12042102),每次2片,bid;另开具除湿清肺、活血凉血、清热解毒的中药煎剂行联合  相似文献   
47.
对1990年12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25例重症多形红斑(SJS)和17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SJS和TEN的致敏因素、发生规律、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药物是引起SJS和TEN的最主要病因。致敏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52.38%),其次是抗癫痫药(28.57%)。黏膜损害和肝功能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SJS和TEN均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JS组8例和TEN组4例给予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尤其是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SJS和TEN有效。  相似文献   
48.
54例顽固性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外用0.1%氨甲蝶呤霜随机自体双盲对照治疗6周,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作血清MTX浓度监测。结果:MTX霜组有效率83.3%(对照组37.0%)、显效率48.1%(对照组9.3%)、治愈率7.4%(对照组0)。血清中未测得MTX。未见明显全身副作用。结果表明外用0.1%氨甲蝶呤霜治疗银屑病有效。  相似文献   
49.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不连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分析股骨骨不连原因,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31例股骨骨不连,男19例,女12例;年龄18~73岁,平均32.5岁。其中骨不连发生在股骨干24例,股骨远端7例。股骨干骨不连采用标准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不连采用股骨髁上带锁髓内钉治疗。一般行切开带锁髓内钉固定及自体骨移植,所有病例均使用扩髓技术。结果:31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4~72个月,平均23个月。30例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6个月;另1例髓内钉固定后再次给予植骨后愈合。髋关节功能全部正常,术后1年膝关节行HSS评分平均为(89.97±5.21)分。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不连具有固定可靠,稳定性好的优点,有利于肢体、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扩髓结合自体骨移植可获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0.
针对抗菌药物处方分析涉及临床有超说明书使用的问题.简述如何关注药品来注册用法,深化老药新用;抗菌药物非抗菌特性及细胞色素P450与联合用药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