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36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网状红斑粘蛋白病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46岁。12年前无明显诱因于上背部出现暗红色斑点及毛囊性丘疹,并逐渐扩大,红斑互相融合成网状或片状,有轻微痒感,日光照射后加重。后皮疹范围逐渐扩大,9年前开始波及整个背部、面颈部,并逐渐累及面部、耳后、胸腹部、双上肢。无肌痛及肌无力,无明显季节性。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为毛发红糠疹、脂溢性皮炎、光敏性皮肤病等。经避光、口服维生素A、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硫磺软膏等治疗,效果不佳。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面部、耳后、颈、背、胸、腹、双上肢皮肤片状或网状暗红斑,有浸润感,并见粟粒、绿…  相似文献   
72.
临床资料患儿女,8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头皮出现鳞屑性红斑,自觉瘙痒,其后全身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疱壁松弛,易破溃结痂,曾多次在当地医院按湿疹治疗,效果欠佳,2个月前病情加重,全身弥漫性红斑、水疱、大疱、黄痂,剧烈瘙痒伴疼痛,遂来我院住院治疗。既往健康,足月顺产,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相似文献   
73.
患者男,46岁.因面颈部丘疹、红斑3年,加重并累及双上肢、躯干3个月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颈部出现散在的淡红色丘疹,随后向周围扩张,形成环状或不规则暗红色斑块,部分斑块中央逐渐凹陷,表面出现少许脱屑,皮损夏重冬轻,无自觉症状.3个月前面颈部皮损明显增多,双上肢远端伸侧出现暗红色斑块,无自觉症状,数天后躯干出现散在类似皮损.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神经性皮炎,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遂于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体检:各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颈部、左前臂见数个暗红色、不规则斑块,部分斑块中央凹陷,表面有少许脱屑,边缘隆起,界限清楚,触之有浸润感,躯干部、右前臂散在浸润性斑块(图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未见明显异常,抗酸菌阴性.颈部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角化过度,真皮中上层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巨细胞浸润,少许浆细胞,中性粒细胞.胶原纤维变性,排列紊乱,见毛囊穿通现象(图2),耳后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基本正常,真皮浅层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浸润,浸润灶中央胶原纤维变性,较多核尘,个别巨细胞.诊断:穿通性环状肉芽肿.治疗:口服阿维A 30 mg每天1次,面部皮损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其他部位皮损外用曲安奈德乳膏.2个月后复诊,皮损明显消退,部分皮损留有浅褐色色素沉着斑.  相似文献   
74.
梅毒发病机制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梅毒的发病与梅毒螺旋体在体内大量繁殖及其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研究显示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在病情的发展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关于其发病机制的免疫学研究也将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75.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TP)引起的一种慢性经典的性传播疾病.人类对其产生的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螺旋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可诱导针对其不同抗原成分的抗体,产生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对于抵御TP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对细胞免疫在梅毒免疫作用方面的研究有所进展,本文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6.
目的:测定面部皮炎患者过敏原.方法:对185例面部皮炎患者进行国际接触性皮炎研究组认定产品-瑞敏接触变应原斑贴试验.结果:斑贴试验阳性者136例(73.5%),其中常见的致敏原依次为硫酸镍(25.9%),硫柳汞(20.5%)、重铬酸钾(16.2%)、甲醛(13.5%)、对苯二胺(11.4%)、芳香混合物(10.3%)等.结论:所有面部皮炎患者均应进行斑贴试验以寻找可能致敏原.  相似文献   
77.
目的 鉴定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DSRAD基因的突变。方法 收集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1个家系成员的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扩增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DSRAD基因的检测。在内含子区域检测到一个碱基替换后,进一步提取患者外周血RNA,行RT-PCR,直接测序后分析其异常剪接方式。结果 在该家系患者的11号内含子区域检测到1个非经典的剪接位点突变,(c.3021-2G > A),RT-PCR结果发现,12号外显子缺失,在13号外显子处发生移码突变。结论 DSRAD基因11号内含子区域剪接位点突变(c.3021-2G > A)造成mRNA的异常剪接,导致邻近的12号外显子缺失和13号外显子移码突变,从而引起该家系患者发病。  相似文献   
78.
临床资料 患者男,30岁.面部痤疮及臀部脓肿8年余,加重4年,于2010年12月2日于我院就诊.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臀部出现硬结,后逐渐增大,形成脓肿,曾于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既往史无特殊,否认遗传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皮肤科检查:面部密集米粒大丘疹,可见色素沉着与瘢痕(图1),双侧臀部可见多发脓肿及瘢痕形成,挤压有大量脓性及血性分泌物溢出,伴恶臭,有窦道形成,触痛明显(图2).  相似文献   
79.
坏疽性脓皮病合并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资料 患者,男,48,岁。皮肤外伤后紫癜20年,胸部疼痛性溃疡20天。患者20年前皮肤外伤后出现紫癜,多发于躯干、四肢、不痛、可缓慢消退,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治疗淋病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研究。将 2 2 5例淋病病人 (男性 1 61例 ,女性 64例 ,年龄 2 9a±s 9a随机分为 2组 ,头孢曲松组 1 1 5例 ,有合并症淋病用头孢曲松 0 .5 g ,im ,qd× 1 0d ,无合并症淋病用 0 .2 5g ,im ,仅用 1次 ;大观霉素组 1 1 0例 ,有合并症淋病用大观霉素 2 .0 g,im ,qd× 1 0d,无合并症淋病用 2 .0g ,im ,仅用 1次。结果 :对于单纯性淋病、有合并症的淋病、直肠淋病、咽部淋病 ,头孢曲松的治愈率分别是 1 0 0 % ,1 0 0 % ,88% ,86% ;大观霉素的治愈率分别是 97.5 % ,1 0 0 % ,80 % ,40 %。结论 :头孢曲松可作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淋病 ,尤其是咽部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